将军的心愿——罗东进中将屯留寻访出生地侧记

2017-1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长治日报  特约记者杨建伟 记者张清波阳光和煦,晴空万里;红旗猎猎,将帅云集.9月7日,全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

长治日报  特约记者杨建伟 记者张清波

阳光和煦,晴空万里;红旗猎猎,将帅云集。9月7日,全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广场隆重举行。大会期间,一位老将军向长治籍人士打听常村,说那里是自己的出生地。这位老将军就是开国元勋罗荣桓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原副政委罗东进中将。

    罗东进,1939年2月14日出生,是罗荣桓元帅与八一学校创始人、首任校长林月琴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早从事自动化系统研究的专家,曾担任全国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副政委、北京八路军山东根据地研究会会长、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顾问。

    为了却老将军寻访出生地的心愿,市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着手落实查寻,最终确定以前的长治常村就是现在位于屯留县路村乡的常西村。当把这一消息告知罗老时,老将军非常激动,热泪盈眶,当即表示要到自己的出生地走走、看看。

    金秋麟绛,金风送爽。9月7日是农历七月廿五,这一天恰是屯留县路村乡常西村的赶集日。刚吃过午饭,白龙庙西边的大街上便商贩云集、熙来攘往,有卖油条、油糕的,有卖苹果、葡萄的,还有卖衣服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最令常西村村民期待的还是罗东进中将的到来。

为了欢迎这位久违的“村民”,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常西村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带着劳动工具来到罗老将军当年出生的院子,整理院落、清除杂草、擦拭灰尘。大家齐动手,不一会儿,整个院落便焕然一新。

    常西村白龙庙西的主街上,一座老式的青砖蓝瓦木构架三进大院格外引人注目。大院坐北朝南,全部用条石做基础,青砖砌成,一正两厢组成院子,既安全牢固,又显威严气派。当人们告诉罗老这就是他当年的出生地时,罗老显得格外激动,他没有马上走进大院,而是拿过相机照了起来。随后,罗老在人们的欢呼簇拥下走进大院,认真聆听大院主人和村里群众讲解,不时询问一些细节。

    “我从小就在这里生活,依稀记得当年这院子的正房里曾住过首长,还有警卫员。有一年冬天,有一个孩子在这里出生,只是当年形势严峻,孩子出生刚刚3个多月就随部队转移走了,没想到这孩子就是罗元帅的儿子。70多年之后才又见到您,这就是您的出生地。”大院的主人、今年82岁的郝建刚老人亲口告诉罗老将军。

    “罗将军,我可是您邻居,就住在这个院子的西边,您这回找到出生地了,可要常回家看看呀。”村里长期从事村史文化研究工作的郝树勇和罗老拉起了家常。

    “我听母亲不止一次说过,我出生在山西长治常村,我心里也一直有这个心愿,早就想回来看看,可惜老是找不到这个地方,原来是常村分成了常东村和常西村,这里成了常西村。这下可好了,总算是了却了我多年的一桩心愿。

”“1939年,父亲罗荣桓担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我就出生在父亲率军东进的时候。我出生的那个晚上,父亲匆匆从部队赶回母亲所在的山西长治常村,进屋看了一眼刚刚降生的我,并给我取名‘东进’,便匆匆离去。

百天后,我才被挑夫挑到了山东。”罗老将军与常西村群众亲切交谈、亲如一家,共同追忆当年抗日烽火岁月和罗荣桓元帅戎马生涯。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让罗东进将军思绪万千,他不时驻足观看,亲自用相机一一记录下来,久久不愿离去。

    屯留是红色之地,革命老区,还是富庶的米粮川。1938年8月8日,八路军总部挺进敌后根据地,进驻屯留东故县;1939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的直属队、七营(特科营)、八营、女生队驻扎在今屯留东故县岗上村 (今北岗村),学员分散于常村周围的崔蒙、东古等10个村;1938年12月,开国元勋罗荣桓亲率115师挥师东进,也从这一带经过。

这里群众基础好,抗日氛围浓,而且便于筹集财粮,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罗老将军一行还深入常西村白龙庙详细了解村情村貌、历史文化,希望常西人民继续发扬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常西美好未来。在常西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罗老到食堂、会议室、老年人卧室等地进行了实地察看,对活动中心的设施表示满意,希望活动中心发挥好作用,让老年人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