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2018-0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五月五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关于端午的风俗习惯各有不同,那么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

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五月五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关于端午的风俗习惯各有不同,那么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盛唐时期,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习俗始于江南一带,在这里,端午节午餐要吃十二红,顾名思义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江苏高邮的土特产咸鸭蛋因其蛋黄鲜红,故为十二红之一,清袁枚《随原食谱》对高邮鸭蛋称赞有加,高邮咸蛋也因之声名大振,悦来越多的地方仿效十二红,也就有了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习俗。

划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标志性习俗,而在皖西北,端午节这一天就要吃咸鸭蛋的。端午节吃的咸鸭蛋,一般是用清明前后的鸭蛋腌制的。开春以后,鸭子吃的活食多。民谚说,清明螺,肥如鹅。鸭子吃了这些营养丰富的活食,产的蛋最饱满,气室特别小,营养最好。新鲜的鸭蛋有些腥味,经过盐腌制,腥味去除了,而且营养更容易吸收。

鸭蛋性寒凉,能清肺火。泡咸以后,效果更好。咸味入肾,能充分发挥鸭蛋滋养肾阴的功效。吃点咸鸭蛋,对小孩积食、咳嗽和湿疹都有治疗作用。对于大人来说,如果是阴虚火旺体质的人,也适宜常吃,能养阴,降虚火。

在江南,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习俗始于何时,实在无从考究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煮上一锅咸鸭蛋,还要比谁的腌得好,油多。

如果谁吃了上乘的咸鸭蛋就会被认为是幸运者,以后的日子会心想事成。还有人家每年都会喂养一群鸭子,不为别的,就为端午节能吃上流油醇香的咸鸭蛋。细心的人,每天鸭子下了蛋,洗干净,用铅笔在蛋皮上记下日期,然后放进咸坛里腌着。家里来客了,主人就去咸坛里捞一些鸭蛋出来,作为下酒菜,那些用铅笔记下的日期就成了挑选咸蛋的依据。刚放下坛的不吃,只挑那三五个月之前腌好的,等一盘切好的咸鸭蛋油光透亮地上桌时,一定会引来啧啧的赞叹,主人就会显得特别自豪。

那时,除了来客人,咸鸭蛋在平时是很少吃的。所以孩子们很盼望端午,端午节一到,就可以顺顺当当地吃上咸鸭蛋。

端午节那天,煮熟的咸鸭蛋出了锅,孩子们就开始捡来捡去了。先找鸭蛋皮上的日期,捡最咸的挑。如果没写日期,就用手摸着判断,蛋皮粗糙的一定咸得够味,蛋皮光滑的则很可能是前几天刚刚下坛。当然鸭蛋的大小颜色也是可以参考的。吃鸭蛋也很有讲究,先把鸭蛋的一头凿开,用筷子一点一点地取着吃,就着端午的糖三角(三角形的糖包),那真是种无比的享受。吃到蛋黄部分,这个家的“幸运之星”就诞生了。那个人吃出的蛋黄一定是微微发黑,且黄油直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