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孙女儿 朱南孙治疗妇女出血病证的经验

2017-09-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女子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而出血乃妇科一大症,如崩漏.月经过多.经行吐衄.经间出血.胎漏.恶露不绝等,其中以崩漏为最常见.前人

        女子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而出血乃妇科一大症,如崩漏、月经过多、经行吐衄、经间出血、胎漏、恶露不绝等,其中以崩漏为最常见。

前人对崩漏的治法论述颇多,代表的是“治崩三法”,即“治崩漏,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以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朱师对妇女出血诸症用药简捷,疗效明显,颇具章法。吾依据随师所得,归纳为“通、涩、清、养四法”,现作如下探讨。

1 通——祛瘀止血 引血归经

通者,通因通用也。瘀血阻络,血不循经而致崩漏乃临床所常见,因此有“久崩必有瘀”之说,其因复杂,或肝气郁结,血瘀阻络,或郁久化热,灼伤脉络,或产后瘀血未净,新血不得归经,或经期感寒,寒凝胞宫,经血失畅,或气虚乏力,流滞成瘀,或血室未净,误犯房事,热瘀互结,冲任不固。

由瘀致崩,重在祛瘀,瘀散经畅,出血自止。朱师常用祛瘀止血药:蒲黄、熟军炭、炮姜炭、山楂炭、花蕊石、牛角腮、益母草、仙鹤草、茜草、三七粉等;常用中成药:震灵丹。

朱师强调血瘀的形成有别,故运用祛瘀止血药时需酌情与清热凉血、温经散寒、益气养血、滋养肝肾等药相结合,或尽量选择具有双重作用的药物,澄源与塞流并举。妊娠胎漏下血,前人忌用活血化瘀之品,朱师认为血贵在活,对一些孕前有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经常伴腹痛的患者,配用活血化瘀药可达到养血活血安胎的作用。

研究结果亦表明,用活血化瘀药可增加子宫血供,改善原有病变对子宫及胎儿的刺激,起到安胎之效。临床中有些久漏病人常伴神疲乏力,乍见一派虚象,细审属虚中挟瘀之证,往往瘀去血止,所伴症状也随之减轻。

2 涩——止血塞流 勿忘澄源

涩者,收敛固涩,止血塞流也。前人谓:“治崩次第,初用止血,以塞其流。”朱师主张三法密切结合,若不审病源,盲目止涩,往往塞而不止,即使塞止住也易复发。清·傅青主氏曾指出养阴止血的重要性,谓:“世人一见血崩,往往用止涩之品,虽亦能取效于一时,但不用补阴之药,则虚火易于冲击,恐随止随发,以致终年屡月不能痊愈者有之。

”朱师主张止涩塞流应与澄源并举,临证尽量选择具有双重作用的止血药组方,如活血止血:见前;凉血止血:生地炭、地榆、侧柏叶、椿根皮、槐花、贯众炭;养阴止血:生地炭、旱莲草、鹿衔草、藕节、苎麻根;益气止血:焦潞党、焦白术、炒山药、棉花根、玉米须;固肾止血:炒杜仲、炒川断、桑螵蛸、复盆子、金樱子、五倍子、山萸肉;温经止血:炮姜炭、赤石脂、艾叶炭等。

3 清——清热凉血 血静则宁

《素问》谓:“火郁之发……故民病少气……血溢流注。”宋·严用和《济生方》曰:“夫血之妄行,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唐容川《血证论》也认为:“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八九。”综观妇科出血,尤其初病热证居多。

热有虚热、实热之分,常见有多食辛辣,助热动血;风热外袭,热入血室;误犯房事,热瘀互结;郁怒伤肝,肝火内炽,或崩中温下,或经行吐衄;宫内置环,血海不宁;时届更年,肝旺肾虚,热迫冲任等。血“静则归经,热则妄行。

”欲使血止,必使热清血静。实热出血,势急色红,口干不渴,舌红脉数,而阴虚血热出血,多见舌暗红,脉弦细数。前者朱师常用生地、淡芩、大小蓟、地榆、侧柏叶、椿根皮、炒丹皮、贯众炭、白头翁等,经行吐衄多入白茅根、藕节、川楝子等药。

盆腔炎之热瘀互结经淋、腹痛者需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药。如蒲公英、地丁草、败酱草、红藤、刘寄奴、蒲黄、茜草等药。阴虚血热出血习用二至丸、生地、苎麻根、鹿衔草、龟板胶、紫草等。

朱师强调苦寒泄热凉血之药易伤其脾阳,伐其生化之源,故一般不用大苦大寒之药,即使用量也少,如淡芩用6克,川连用2~3克。此如清·程国彭《医学心悟》所言:“凡治血证,不论阴阳,俱以照顾脾胃为收功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