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楹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城城中村:给大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

2018-01-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学城里的贝岗村,大学生们爱在这里买水果.吃宵夜.玩桌球.唱K.逛花店和宠物店.贝岗村内至少分布着94家食肆.72家旅店出租屋和15家大中小

大学城里的贝岗村,大学生们爱在这里买水果、吃宵夜、玩桌球、唱K、逛花店和宠物店。

贝岗村内至少分布着94家食肆、72家旅店出租屋和15家大中小型超市。

买水果、吃宵夜、玩桌球、唱K、逛花店和宠物店,城中村弥补了大学城单一功能的不足

教育城应从大学城镜鉴什么?城市之缺1

温老师是即将入驻广州教育城的第一批职业院校的老师,经过一番挣扎后,他决定辞职。他的苦衷在于,妻子要在市区上班,小两口担心教育城的交通距离以及生活配套等问题。

"我们学校有几个老师也准备辞职了。某些老师不愿入教育城工作,大部分原因,就是担心像广州大学城那样,有城无市。如果可能的话,能留在原地发展就最好不过。"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校长刘建平道出了不少校长的两难与老师们的担忧。

"当我们学校很多老师知道不用搬去教育城,都放下了心头大石。"某职业学校的党委书记坦承:"乐业首先要安居",有些实际困难问题在进城前应该充分考虑,比如教育城也规划建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套,不过,这些配套成熟需要一段时间,而有些老师的子女本来就在老城区名校读书,一般都不想子女转到新的学校。

广州教育城与大学城相似,同样是在一张白纸上"空降"一座单一功能的学校城,如何令师生们乐业乐学也安居?大学城哪些经验教训能为教育城提供镜鉴?

94家食肆、72家旅店出租屋、15家大中小型超市

"我的生活基本是在村里解决"

每天上午10点半,当空旷的大学城还冷冷清清,大学城内的4条城中村已经开始人头涌动。贝岗村是位于大学城中山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之间的一条村,村内一条条小巷迂回百转、遍布各种店铺,在窄巷两旁形色各异的大排档、酒吧、超市、旅馆等的广告招牌下,大学生和情侣友人挽手闲逛、品尝美食,热闹无比。

到了傍晚时分,金牌猪脚饭、隔路面馆、宝记糖水,这几家食店在学生的口耳相传中颇有名气,门前聚拢不少人气;而有的年轻人则拎着装有晚餐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往宿舍方向走。

"吃完晚饭,都会去城中村逛逛。"被学生评价为"混乱而带有风情"的贝岗村,它的热闹持续到深夜一两点。

贝岗村和南亭、北亭和穗石村,是建设大学城时小谷围岛上原有的13个村落中仅得以保留的4条自然村。历经十年发展,它们已然从城中村变身为大学城的商业街。

在大学城度过8年光阴的广州大学建筑学研究生袁艺峰眼中,大学城"跟学生老师追求的大学城生活是不一样的、空降下来的、不完整的地方。所以,我个人很重视也很希望保留城中村"。

袁艺峰曾经为了买挂窗帘的铁丝,寻遍校园商店无果,但最终在北亭村的五金铺中找到了。也是在这家五金铺,有一次碰到几个女生买装老鼠的笼子,"我印象太深了,消费这么低的东西在大学城其他地方是买不到的。"

"同学们买水果都会去城中村",在袁艺峰看来,吃宵夜、玩桌球、唱K、逛花店和宠物店,城中村带给了大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

"我的生活基本就是在村里解决,菜市场和超市买东西很方便。"去年毕业后在大学城里一家外语培训机构上班的程洁,在贝岗村荣阳大街租房已有一年。她喜欢这里的生活成本便宜,月租加水电费不到1000块。她也喜欢到贝岗村北的农贸市场买各种新鲜蔬果鱼肉,这个市场每天早上7点开市直至晚上8点。

程洁家的"包租婆"是贝岗村村民龙姨,是留在岛上的5954名村民之一,目睹了十年来城中村的变迁。

龙姨记得,2003年,大学城兴建;2006年,村里开始改建旧房,"青砖屋本来是村民住的,后来拆了,建起了现在沿街那一排排饭店、小商店、旅店,街里面的房子也开始大片大片地建出租房。村里外来人多了,学生也多了。"

如今,贝岗村南面沿街布满各式小店,成为中大和广外学生经常光顾的去处。村内至少分布着94家食肆、72家旅店出租屋和15家大中小型超市。

"城中村还是看外面世界的窗口。因为大学城除了学生没有其他人,城中村成为学生接触社会最方便的地方。"袁艺峰平时喜欢到毗邻广州大学的北亭村散步、写生,"村里面有物质、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能了解传统文化、社会百态、社会矛盾,让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了解更加全面。"

大学城没有地方活动、开会

"全家"成了最热门的开会地

不过,在这四条自然村变成商业街以前,被学生称为"广大饭堂"的广州大学商业中心,是2007年时大学城唯一可以吃喝玩乐的地方。

"大学城内居然没有一个公共空间可以让学生聚会、社团开会。"袁艺峰平时爱参加摄影学会的社团活动,但每次开会他都很头痛,课室下课后就锁门,他们经常在学校饭堂里面很黑的地方打着手机灯照明开会。而晚上10点饭堂关门后,"除了坐在路边,没地方可坐。"后来他们只能去广州大学商业中心内的快餐店讨论。

直至去年,广大生活区旁边才开了一家全家便利店,"那里不消费也可以坐,成了最热门的开会地方。"袁艺峰说起大学城无处开会的尴尬,无比感慨。

这几年,中山大学旁边又有一个商业中心GOGO新天地应运而生,同样受到大学生们的热捧。

大学城综合商业区门庭冷清

与城中村与广大商业中心的热闹对比,大学城综合商业南区和综合商业北区,却显得门庭冷清。

综合商业北区位于地铁"大学城北"站上盖。综合商业北区一楼主要是餐厅、饭店,多家店内只有三三两两的吃客。商场前座与后座之间的架空层地砖,已出现不少面积的松脱,坑坑洼洼还藏着积水。商场二楼和后座多成为驾校、考研、外语、考公务员等培训班课室和提供培训服务的旅馆。

在地铁"大学城南"站附近的综合商业南区,没有任何商业购物中心,只有零星几家水果店和餐厅。地铁站附近有一片长满杂草的空地,十分显眼。

本来,根据2002年10月15日颁布实施的《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商业金融设施作为大学城城市级共享资源,分布在大学城中心区为大学城南北向长约6.28公里的发展走廊上。在"大学城北"和"大学城南"两个地铁站之间,将集中岛上师生和村民必需的大型商场、超市、金融机构、邮电局、饭店、等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中心。

与南北商业中心命运类似的还有处于外环路边缘的北亭广场。2007年9月,北亭广场正式开业,不过一年后北亭广场开始走向没落,7年间,北亭广场虽几易其主,但经营未见起色。

检讨

商业设施没有建在学生生活区

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没有出现

为何原本规划的综合商业北区和综合商业南区未成气候,但规划以外的广大商业中心和中大GOGO新天地却人气爆棚?

曾参与设计过国内三座大学城的规划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刘晖博士分析道:"大学城的规划建设中没有形成街道、广场这样的公共空间形态。而且,把商业中心设在城际共享带,但远离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区,缺乏与学校紧密结合的商业文化设施。"

在2002年《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图"上可以看到,大学城的空间结构层次为"城—组团—校区",进驻的10所高校组合成为5大组团,每个组团都包括了大学教学区、生活区、教学资源共享区、生态公园,不过,可以看到,组团间并没有商业用地。

"广大商业区与中大商业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它们距离学生生活区很近,步行只要5~10分钟可达;另外,学生每天在生活区与教学区之间往返两次,都要经过这两个商业区,人流量大自然带旺商业发展。"刘晖补充道。

"北亭广场为什么失败,因为人家要的是身边的服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冯江一语道出了个中原因。

刘晖认为:"大学城的开放性不如原来设想。"他说,小谷围没有建成一座城市,而依然是10个没有围墙的单位大院。街道、广场等积极的城市空间都没有出现,至少没有在预期的位置出现,如今的南北商业区一片萧条。受限于各校的不同隶属和管理体制,社会化不足,除了在城中村,各校学生之间也没有混住。

"然而,万幸的是,保留的4个村弥补了这一不足。大学城最热闹最具生活氛围的就是村里,在这些规划留白的地方,自发生长出热闹的城市街巷、出租 、水果摊和市场,弥补了集中统一建设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