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易诱发精神类疾病 6点家庭护理须知

2018-05-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春季天气变化无常,人的情绪波动也较大,易诱发精神类疾病,尤以抑郁症最为明显,对待精神病人的护理,有六点须注意. 每年3-5月份,是人情绪最不稳定最差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听到人抱怨天气.现在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压力也越来越大,对影响心理变化的因素也越来越敏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一次厄尔尼诺现象会让全球大约10万人患上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也上升近40%.对天气变化比较敏感的年龄段是35至50岁的人,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天气影响,出现躁动.失眠.呕吐.疲倦等症状.有调查表明,受季节影响

【导读】:春季天气变化无常,人的情绪波动也较大,易诱发精神类疾病,尤以抑郁症最为明显,对待精神病人的护理,有六点须注意。

每年3-5月份,是人情绪最不稳定最差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听到人抱怨天气。现在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压力也越来越大,对影响心理变化的因素也越来越敏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一次厄尔尼诺现象会让全球大约10万人患上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也上升近40%。对天气变化比较敏感的年龄段是35至50岁的人,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天气影响,出现躁动、失眠、呕吐、疲倦等症状。有调查表明,受季节影响的易感人群中,约有60%的人属于植物神经系统不够稳定型。

北方地区四季变化明显,季节对人体情绪的影响更加明显。有的人会表现情绪低落,对任何人美好的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有的人却情绪波动大,兴奋过头到令人难以理解。春天明媚的阳光和嫩绿的柳芽传递的不是美好感受,反倒是一种负能量。中医认为,春节属木,在五脏中对应的是肝,春季风多,肝风内动,扰动心神,容易出现精神失常。西医认为,春季气候多变,人的抵抗力下降,生理功能受影响,内分泌系统紊乱,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发生变化,容易出现精神症状或原有症状复现、波动。

民间流传着一句“菜花黄,病人狂”的说法。油菜花飘香的季节,某些精神心理疾病易频发。

春季精神病高发除与气候有关外,一些人觉得春节不宜吃药或嫌吃药麻烦,擅自停药、减药或忘记服药,也会导致精神病复发。有资料表明,春季是精神分裂症、躁狂病人复发率较高的时期,该段精神病的复发率占全年复发率的70%。从寒冬进入暖春,人体代谢进入旺盛期,体内环境和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体外紫外线强度与温度增高,再加上人们群体互动、生产活动增多等因素作用,导致精神疾病相对容易产生,或原有疾病加重等。精神病人对气候因素的变化非常敏感。气候变化容易引起人脑激素分泌紊乱,诱发精神分裂症、焦虑、抑郁等多种精神心理障碍。

研究表明,情感障碍中表现为思维奔逸、情感高涨、运动动作过多等精神运动性兴奋的躁狂发作多发生在春夏季节,是抑郁发作的两倍。无论男女,情感障碍在春夏季主要为躁狂发作,秋冬季则以抑郁多见。因此,不能忽视季节与人的情绪甚至与某些精神疾病的密切联系。

在春季的各类精神疾病中,抑郁症就诊的占很大比例。冬季日短夜长,阳光照射少,人比较容易抑郁。但因为寒冷活动较少,抑郁症就诊的人不如春季多。春天是抑郁症高发季节,抑郁是一种情绪上的“感冒”,影响生活甚至是生命。

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已经达到3%—5%,但因抑郁症主动前往的就诊率很低,大概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治疗。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因为睡不着、头痛、头晕到医院看病,抑郁症临床表现最多的就是头痛、头晕、失眠,但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患有情绪疾病。有神经科大夫做过统计说,因头痛来就诊的,可能有1/3是抑郁焦虑、精神障碍引起的。抑郁症患者主要有两个核心症状,一个是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没有激情;第二个是兴趣减少。还有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饮食变化、体重降低、睡眠不好。

春季夜晚对普通人而言很好睡,但是对抑郁症患者而言是难以入眠,尤其半夜三四点,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高峰期。春天,人们都怀着美好的愿望开始一天的工作学习,但如果生活不如意,情绪就容易波动,往往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就情绪不稳定了。性格内向或者是暴躁不自信的人,更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等症状。轻度抑郁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缓解,重度抑郁则会先到自杀。

与季节因素有关的抑郁情绪,多数还是需要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参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多吃蔬菜水果。现在有一种光照疗程对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的效果。美国及加拿大的一些医院或机构就有专门的空间安装治疗用的专用灯箱,病人每天只需要在这种灯箱下照射30分钟至90分钟,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1、观察病人情况。护理病人时,要客观分析病情波动预兆,也要避免将病人的行为举止与精神病症状联系起来,一面夸大病人的表现。对待病人既要适当关心,但也要避免情感过分卷入。

2、遵医嘱确保病人按量服药。坚持服药是维持病情稳定、有效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关键,家人要经常向病人讲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同时做好药品的管理,注意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3、提高病人对外界变化的承受力。家人要尽可能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和自控力水平,使病人对自身的理解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相协调。

4、堤防病人出现危险行为。要善于挖掘病人的内心体验,当病人流露出悲观厌世、无望等倾向时,应引起注意或采取一定措施加以防范。

5、家属也要注意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正确调节病人对自己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护理家中的病人。

6、如果病人精神分裂症不慎复发,家人要及时送到医院就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