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最渣的超级英雄电影?网友意外暴露口碑真相竟是.....

2017-08-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齐泽克在为Big Think录制的一个视频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一家书店中为新书做签售,两个非洲裔美国人走进来,请他在书上签名,他没忍住自己开种族主义玩笑的瘾头,把书还回去的时候,他说:"抱歉,我分不清哪本是谁的,因为你们黑人和黄种人看起来一个样."两个美国人过来和他拥抱,还说他可以叫他们老铁(nigger). <黑豹>在美上映四周,在各大评分网站上始终保持高分 这个故事有几个含义:一是日常交流从来都不是"无菌"的,不会有人真的在相亲时告诉对方:房子

齐泽克在为Big Think录制的一个视频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一家书店中为新书做签售,两个非洲裔美国人走进来,请他在书上签名,他没忍住自己开种族主义玩笑的瘾头,把书还回去的时候,他说:“抱歉,我分不清哪本是谁的,因为你们黑人和黄种人看起来一个样。”两个美国人过来和他拥抱,还说他可以叫他们老铁(nigger)。

《黑豹》在美上映四周,在各大评分网站上始终保持高分

这个故事有几个含义:一是日常交流从来都不是“无菌”的,不会有人真的在相亲时告诉对方:房子写你名字、先救你、保大的、家务活分摊,虽然这么想是对的,但提前设定框架的交流从来不能拉近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互相吐槽、说下流笑话却可以。用齐泽克的话说,“没有这种微小的友谊式的下流,你不会和其他人有真正的接触”,而是疏离的尊重。

二是更“干净”的命名意味着对历史的清洗。在另一个故事里,齐泽克和几个美国原住民进行了交谈。在原住民们看来,叫什么都一样,谁不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相比之下,“印第安人”这个称呼更有趣,因为它至少纪念了白人的愚蠢,这帮大傻子第一次登陆美洲时,真的以为这里是印度。

与美国的情况形成反差,《黑豹》在中国的评分高开低走,比如豆瓣上已经跌破7分

为了让一些人感到“舒服”,老铁被换成了非洲裔美国人,印第安人被换成了美国原住民。若干年后,貌似平等的孩子们忘了曾经有一帮人的祖先称呼他们为什么,于是白人的残暴和愚蠢被集体遗忘。命名的从来都是他们,“我们”的发言权究竟在哪儿呢?脱离了文化多元主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留地、黑人音乐、丛林狂热的命名和解释权,美国原住民和非洲裔美国人的“我们”究竟在哪儿呢?理论是他们的,倡导是他们的,宽恕是他们的,“我们”反而消失了,这是第三点。

无法建立真实的接触(拉远而非拉近),用更干净的命名来“修改”历史,以及消弭了“我”的主体性。齐泽克称其为政治正确的虚伪之处。它不能真的生效,如果一个人同意理解建立在了解,宽恕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这就是我不喜欢《黑豹》——这部两小时的政治正确宣传片的原因。这是一部充满了黑人的电影,但这不是一部黑人电影,黑人的主体性消失了,黑人形象伟光正得让人无法亲近,历史也莫名其妙地被“原谅”了,同时充满了政治正确的白人臆想。

虚构的瓦坎达国政要们走上国际政治舞台

在影片中,长期忍受国际贸易剪刀差,被掠夺了各种资源的非洲,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资源——振金。振金很强大,但并非漫威漫画中最强大的金属,也并非只有瓦坎达才有,但电影将其设定为非洲特产,而且强大到用它来制造武器将可摧枯拉朽般摧毁现行国际政治格局。

拥有振金的瓦坎达掌握了尖端科技——仍保留了大量传统,却选择了隐藏自己,以第三世界欠发达农业国的面目示人,和某掌握了尖端科技的世界大国形成鲜明对比。旧国王遇袭身亡,新国王登基,怀着爱与宽容,发誓要打开国门,挽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二十万万非洲同胞。

但新国王的堂弟,亲王的亲儿子却不这样想,这个非洲裔美国人,接受了中情局的培训,最擅长颠覆政权和搞阴谋诡计,杀人如麻,满脑子仇恨,战胜新国王,和边境部落一起破坏传统,宣扬战争。

最终,在首席技术官——妹妹、忠诚于传统的卫队队长、同情瓦坎达的国际志士——前飞行员、中情局特工以及自己的爱人的帮助下,正义战胜了邪恶。国王带着爱与宽容登陆了美国,要教导那些漂洋过海的同胞的后裔,放弃仇恨,选择宽容,让世界团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