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方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陈元方年十一时 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答案

2018-04-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小升初语文考试或面谈中,文言文可谓是必考内容,已经引起了很多家长的重视.也是小升初中的重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中包含很了多知识点.文言文中

在小升初语文考试或面谈中,文言文可谓是必考内容,已经引起了很多家长的重视。也是小升初中的重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中包含很了多知识点。文言文中古汉语的字形、字义、句法等知识的理解运用,文言故事中引申的成语、俗语,以及故事中的寓意都是可能考察的部分。同学们快来测试一下,看看下面12则文言文故事你都能完全理解吗,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之,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做事情要知变通,不能循规蹈矩。对于别人的意见要依据实际采纳,不能盲从。也告诫人们有时自作聪明,好为人师反而无益于解决问题。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餍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逐之,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可能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行动、颜色、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沈阳教育资讯”提供辽沈地区全面、及时、权威的初高中教育资料及中高考升学信息,为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服务。请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沈阳教育资讯”关注我们!

    现在,"难兄难弟"这个成语,常用的意思是,彼此同处于困难境地的人,彼此共患难过的人。两个"难"全读nàn。其实,还有一个成语"难兄难弟","难"的读音是nán。

    《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段话的意思是:东汉时,陈元方的儿子和陈季方的儿子,都夸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论不休,就去问爷爷陈太丘。

爷爷说:元方很好,好得做他的弟弟都很难了;季方也很好,好得做他的哥哥也很难了。"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后来,转化为成语"难兄难弟",成语中的"难兄"即"难为兄","难弟"即"难为弟"。意思是:兄弟全都很好,难分高低。宋人许月卿《赠黄藻诗》中"难兄难弟夸京邑,莫负当年梦惠连"用的就是原意。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难兄难弟nànxiōng?nàndì,又有难兄难弟nánxiōng?nándì。现在常用的难兄难弟nànxiōng?nàndì是由原来的那个演化而来的。由于音意不同了,一个成语分成了两个,要是从"岁数"上说,念nánxiōng?nándì的是"兄",nànxiōng?nàndì的是"弟"。

一家报纸的消息标题就比较有代表性:“《幸福向前走》卫视再播,冯远征、秦卫东演难兄难弟。”这则消息说:《幸福向前走》剧中,冯远征饰演的私营企业主佟舒畅与秦卫东饰演的农民杨大命,共同经历了家庭离散、事业失败、小人陷害等人生坎坷,两个失意爷们儿凭着对信念的坚守和对幸福的执著,最终迎来了生命的春天。在剧中,冯远征和秦卫东饰演的角色都历经磨难,十分悲催,但历经磨难的两个兄弟依然不是“难兄难弟”。

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难兄难弟”:“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是《世说新语》“德行”篇中的一个故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才华出众,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在一起讲述各自父亲的功德,讲着讲着就争执起来了,争论了半天也没能分出高下。

于是,他们两人就去让他们的爷爷太丘来评判,结果太丘先生和了个稀泥,太丘说,在我看来,元方很难充当兄,季方很难充当弟。意谓两人才德俱佳,不分伯仲。后来,人们就用“难兄难弟”来形容兄弟两人旗鼓相当,难分高下。

因此,“难兄难弟”和吃苦受难无关,这里的“难”本意是“难于”,没有“落难”的意思,一对兄弟吃了再多的苦,遭受再多的难,严格来讲都不能称作“难兄难弟”。

中国成语有一个特点,即它们大多数有出处,或是源自历史故事和传说,或是出自历史人物的话语和诗句,这就是典故。有很多成语,不知其典故也无碍,从字面上就能看明白它的意思;但也有一些成语,必须了解其背后的典故,才能懂得它的真实含义,并正确地加以运用。

“大材小用”就属于上述第一种类型。这句成语人们常放在嘴边,是“直话直说”,意思毋须解释都能明白,有些人甚至并不知道它还有典故呢。“大材小用”出自陆游的诗句:“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有一些成语的整体含义已为人熟知,但其中个别词语却不大容易理解,这就要从相关的典故中去找答案。比如“天真烂漫”,常被用来表示少年儿童的纯真,其中的“烂漫”就是一个需要加以辨识的词。“烂漫”,也写作“烂熳”或“烂缦”,常用来描绘花草的绚丽或茂盛,也可以形容人的性情。

杜甫有“主人情烂熳,持答翠琅?钡氖?洌?未?账辞湟残垂?暗檬樗?呈??寐?谢潮А!痹谏厦媪绞?校?寐?( 或烂熳 ) 都用来指人,是“热情”和“真诚”的意思。

“天真烂漫”作为四字一体的成语,则是源自元代夏文彦对郑思肖所画墨兰的评价。郑思肖是画兰的高手,笔下的墨兰纯洁自然,夏文彦将其画作的这一特点总结为“天真烂漫,超出物表”。“天真烂漫”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人,表示人性的自然和率真,没有矫揉造作。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成语虽依典故而立,却不拘泥于典故,其含义可以和典故原来的寓意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一样。成语“朝三暮四”出自《庄子 齐物论》中的一段话:“狙公赋芧,曰 朝三暮四 ,众狙皆怒。曰 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这是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一人用橡实喂猴,开始说早上给三颗,晚上给四颗,猴子嫌少不高兴,那人改口说,那就早四颗晚三颗,猴子以为多得了橡子而转怒为喜。庄子的这则寓言旨在告诉人们,有些事表面上有变化,而实质上却并没有变。后来也有人借此寓言,告诫人们不要受人花言巧语的愚弄。然而,如今“朝三暮四”作为成语使用,其含义已经变了,主要用来比喻做事拿不定主意或反复无常。

“难兄难弟”常用来指两人同处困境,或彼此曾经共患难,还可以用作讽刺,意思是说两人都不好。拿这一成语的含义和其原来的典故作比较,就会发现二者的差异很大。“难兄难弟”一语出自南北朝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德行》中的一段话:“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

太丘曰: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这段文字说的是,东汉人陈寔(太丘),有两个儿子元方和季方,父子三人均很有才学,同为当时的名士。

元方的儿子长文和季方的儿子孝先,常在一起比较和评论他们父亲的功德 并为此争论不休 谁也不能说服谁 于是就去找祖父做评判。陈寔的回答是,二人父亲的道德和才学都很好,难分高低。此外,也有人认为“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二人的功德都很高,旁人很难与他们两人比肩。

无论哪一种解释,在原来的典故中,“难”都是“不容易做到”的意思,而在如今使用的成语“难兄难弟”中,“难”却是“灾难”和“不幸”的意思,而且,二者在普通话中的发音也是不一样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反而不能被典故牵着鼻子走。

所有的成语都是约定俗成的,经过长期使用,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寓意和适用环境,如果死扣原始的典故含义,就解释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