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伴侣真的存在

2018-03-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西方,“灵魂伴侣”是以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后来更被众多文学作品渲染,定义成男女相恋的最高境界.在中国,“灵魂伴侣” 更像我们常说的神仙眷属,似乎不是凡人可以企及的.正如徐志摩所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那么,“灵魂伴侣”是否真的存在,又是否能够找寻到呢?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灵魂伴侣”随时可得,亦随时可失,因为这是一种心理感受,由每一个人自己定义,你认为是就是,你认为不是就不是,就是这么

在西方,“灵魂伴侣”是以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后来更被众多文学作品渲染,定义成男女相恋的最高境界。在中国,“灵魂伴侣” 更像我们常说的神仙眷属,似乎不是凡人可以企及的。正如徐志摩所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那么,“灵魂伴侣”是否真的存在,又是否能够找寻到呢?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灵魂伴侣”随时可得,亦随时可失,因为这是一种心理感受,由每一个人自己定义,你认为是就是,你认为不是就不是,就是这么简单。可是,为什么在现实世界里,寻找起来却异常艰难?其实与他人无关,只是我们迷失在自我的混沌里罢了。

灵魂伴侣是无条件的爱的需求

那些对“灵魂伴侣”深信且执著的人,实际上是对身边伴侣不满意以及对现有关系的逃避。正如徐志摩那番令人唏嘘的言辞,其实是在他的老师梁启超反对他离婚时所说的。

我们为何如此渴望灵魂的伴侣呢?因为我们渴望一个真正爱惜我们的人,一份无条件的爱,其实是对自己至高的呵护。我们渴望有那么一个人,能真心爱我、呵护我,而从来不是看那些外在的能力、才气、金钱、地位、成就、美貌、贤良、温柔。“灵魂伴侣”可以看到我们的独特和唯一,接受所有的自己,愿意陪伴我们,保护我们,支持我们的独特和唯一得以施展。

我们希望灵魂伴侣与我们的呼吸共伴,明白我们当下的每一个感受,让我们得以全然的放松和安宁。其实,渴望灵魂伴侣是人们现实中不被理解和接纳的痛苦出口,是人们不了解爱情的真相。

执著的爱情或许是一场移情

在定义爱情的对象时,最容易被提及的三个字就是“找感觉”。那感觉在哪里?心理学认为,人们的爱情更可能是一种移情,是把年幼时对重要异性的深刻感受提取和理想化的过程。

在成长的过程中,幼年时最初的人生体验,不知不觉深深印在了我们记忆当中,它好像一张地图,指引着我们去寻找与重温。比如,妈妈的怀抱带来的温暖、爸爸宽厚的臂膀带来的安全……成年后的我们,在经历生活的变动和不安的体验后,越来越渴望找到一个心理上的安全地带。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原先大脑中的地图立即浮现出来,对于这种熟悉感和亲切感的认同,我们称之为爱的感觉。感觉契合度最高的,我们称之为“灵魂伴侣”。

尤其是在童年就体验过被忽视、被遗弃、被讨厌等不安感受的人,格外渴望被爱的感受。不幸的是,正因为对他人的期望太高,就更容易失望,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一开始很喜欢一个人,认为他(她)是自己的灵魂伴侣,而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发现错了。事实上,不是他们认错了自己的灵魂伴侣,而是,在身外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真正的灵魂伴侣。没有学会好好爱自己的人,没有看清楚自己灵魂的人,不可能被伴侣圆满。

寻找是把自己的灵魂放逐

认为身外有个自己的灵魂伴侣,或认为只有找到灵魂伴侣人生才圆满,那是一个很深的假象。从来就没有什么老天劈开过我们的心或灵魂,追求自身以外的爱,或向别人寻求爱,那正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心理学认为,“性格不合”是一种必然。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面体。性格的60%以上来自遗传,童年的教养完成了另外的部分,所以,不可能有性格完全契合的两个人,如同指纹一样。同样的,灵魂契合的感觉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而且绝不是对一个人,理论上可以是无数人,但只是一时的感受而已。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遭遇混乱和痛苦,马上会怨恨、抱怨伴侣,不停地攻击他(她),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不可能找到什么灵魂伴侣。因为只有在痛苦中把自己的心、灵魂的需要看清楚,好好呵护自己的内在,才能自己让自己回归安宁。只有具备了自爱的能力,我们才有资格去爱别人,与他人的灵魂契合。

所以,真正的灵魂伴侣正是我们自己,上天入地,与自己的心同在,灵魂在何处都可以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