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松专利 [专稿]刘国松绘画一甲子

2017-1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京故宫博物院将于2007年4月26日下午两点半,在故宫武英殿为刘国松举办"宇宙心印:刘国松绘画一甲子"展览开幕式.展览由中华文化基金会筹办

北京故宫博物院将于2007年4月26日下午两点半,在故宫武英殿为刘国松举办“宇宙心印:刘国松绘画一甲子”展览开幕式。展览由中华文化基金会筹办,李铸晋教授、张颂仁教授担任策展人,展览时间至5月26日止。

刘国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台湾即大胆提出以放弃笔墨语言,来解决“中国画的现代化”的问题。他要“革中锋的命、革笔的命”。他说:“笔就是点和线,墨就是色和面,皴就是肌理”;“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

透过西方抽象艺术的启发,从而形成深具媒材实验意识的前卫创作,背离传统的笔法与意境。在作品的表现上,寻求各种前所未有的可能形式,并在“现代”与“水墨”的双重议题上,寻求最大的结合与突破。

他并在台湾成立五月画会,以群体之力推动传统书画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七十和八十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职,汇合了香港的新水墨界。八十年代初刘国松到大陆巡展,冲击了当时亟待思变的画坛,结识了吴冠中,鼓励了谷文达。现代水墨因此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画种。它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既是与西方对话的,又是民族的。

整个20世纪中国书画的发展,是一部应对与因应“现代性问题”的焦虑史。到底书画该如何追随时代,迎上西方,赶上当代,而又不失了民族艺术之本体?在这一思考中,刘国松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影响。

如今,代表书画正统与主流的故宫博物院为刘国松举办展览,意味了创新的现代水墨艺术已被接纳入正统体系之重大意义。

在展览开幕隔日之4月27日,将在故宫由李铸晋教授主持“书画与现代化 : 书画在现代艺术中的流变与波澜”学术讨论会。藉此展览机会,将借刘国松现象对现代水墨的发展进行历史回眸,全面反思“书画与文艺现代化”的整体问题。探讨五十年来书画在现代艺术的各种冲击下,到底出现什么样的理论与反思?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波澜与变化?而我们应在目前的问题上继续推进哪些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