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中国经济 夏斌:为何说中国是经济强国也是金融弱国

2017-11-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十问中国金融未来>一书中指出:中国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都不够,不敢完全对外开放,货币调控上也受制于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十问中国金融未来》一书中指出:中国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都不够,不敢完全对外开放,货币调控上也受制于他国。这一切都说明,中国还远不是金融强国。从下面的对话中,我们来看看为何中国仍是个金融弱国。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李南:在您看来,目前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金融状态?您在书里面有个判断——中国是“金融弱国”,怎么去理解?中国是经济强国,又为什么是“金融弱国”?

夏斌:如果总体判断中国的金融,我给它概括出两大特征:第一是“金融滞后”。因为从方方面面看,我们的金融还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改革金融。第二,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又是明显的“金融弱国”。尽管我们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上是一个大国,但还谈不上是金融强国。

我们看到,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汇率体系是一个浮动的体系,而我们现在还是一个有管理的汇率体系,不敢放开。虽然我们的改革方向最后也是浮动汇率体系,但是现在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还是一个相对有管理的、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体系。

你说你是个大国,历史上有哪个大国的货币不能自由兑换?但是人民币至今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不是我们不想自由兑换,而是还没有达到那个阶段,所以还是个“金融弱国”。

另外,全世界各种大宗商品,粮食、石油,哪一个是用我们人民币来定价的?很多“愤青”在说美元不行了,石油价格在涨,但石油主要仍是靠美元定价。人民币不能定价各种大宗商品,能算得上金融强国吗?中国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都不够,不敢完全对外开放,货币调控上也受制于他国。这一切都说明,中国还远不是金融强国。

李南:“韬光养晦”,就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过强大,不要像看“哈哈镜”那样,觉得自己好像很庞大的样子。您刚才谈到一个观点,就是在“金融弱国”的特征下,其实我们的“金融过度”和“金融抑制”是并存的。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金融抑制”?

夏斌:金融发展不足或“金融抑制”,表现的方面很多。前面我讲了金融不发达的一些特征,从国内的“金融抑制”讲,一边是社会资金这么多,民间游资这么多,它们都在拼命寻找投资机会;另一边是这么多的中小企业、这么多好的企业,以及一些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发展都缺钱,这明显说明我们的金融没有做好,金融体系本身没有很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李南:而且,我们很多的垄断性企业掌握了很多经济资源,如果金融真的完全市场化的话,是不是不仅不能够解决目前经济结构中的这样一个畸形问题,反而会更加重这样一个不平衡?

陈道富:一般来说,我觉得如果实体经济有一定扭曲的话,此时金融市场过于市场化,有时候反而会加剧这个扭曲,因为它会去寻找这个扭曲中的利益,以便更容易获利。但是,在实体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过程中,金融的市场化又有助于推动结构的调整。比如说,在新兴战略性产业或者要素价格调整中,金融市场会一下子看到这个机会,挖掘这个机会,并会很快进行一些投资,加速这个调整过程,那么金融市场化实际上是有助于结构调整的。

李南:所以说,如果经济体不市场化的话,盲目让金融走得很快,反而会把经济中一些价值利益挤掉了,造成了反向的作用。

夏斌:刚才都是从经济学领域看问题。实际上作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把视野放宽点分析,用更长的历史眼光来看,金融体系充分市场化是有条件的。比如说金融充分市场化,就会有充分的竞争,竞争就会使一批企业破产。如果在一个国家,企业的失业保险、医疗、养老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充分竞争会一下子暴露出社会的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