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从古至今最可怕的八大病毒 需敬而远之

2018-07-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埃博拉也被称之为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事情是发生在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

埃博拉也被称之为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事情是发生在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立刻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就夺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刚果(金)让100多人命丧黄泉,2004年5月下旬苏丹南部疫情再发,已有4人死亡,同时俄罗斯一实验室女科学家因针刺感染而丧命,这一病毒杀手已引起WHO的高度重视。

马尔堡病毒又被称之为绿猴病病毒,绿猴因子、马尔、马堡病毒等,是一种致命性病毒,马尔堡出血热的致病源。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属于同“丝状病毒科”家族,它的发现早于埃博拉病毒。

马尔堡病毒感染后,可引起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被称为马尔堡出血热。由于马尔堡病毒来自于非洲绿猴并主要在非洲流行,因此马尔堡出血热又被称为青猴病和非洲出血热。这种疾病最容易感染儿童,在非洲,有75%的病例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成人感染者大多为与受感染儿童接触密切的亲属和医护人员。

汉坦病毒归属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包括L、M、S 3个片段,分别编码L聚合酶蛋白、G1和G2糖蛋白、核蛋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汉坦病毒有哪两种。

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另一种引起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前者主要流行于美国,在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玻利维亚以及德国也发现了病例。中国虽未发现,但有发生的可能。主要临床表现为,在4日左右的发热、头痛等前驱期症状后,出现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高病死率(52.4%~78.0%)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重症3~7日死亡,生存者则很快恢复,无后遗症。后者即中国常见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对其进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再一次证明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肾脏是早期原发性损伤器官,病毒是肾损伤的直接因素。

拉萨热病颗粒从圆形到多形,有囊膜,病毒包膜表面有“T”型突起,长度7-10nm,由病毒糖蛋白组成。病毒基因组RNA以环状核衣壳的形式存在于病毒粒子中,长度在400nm-1300nm之间。属于第四级病毒。

拉沙病毒性出血热是发生在西非的一种病程1-4周的急性疾病。虽然首次于1950年代描述,但是直到1969年才确定引起该病的病毒。该病毒为一种属于沙粒病毒科的单链核糖核酸(RNA)病毒。已知拉沙热在几内亚(科纳克里)、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部分地区流行,但在其它西非国家也可能存在。

狂犬病病毒是被家养动物或者是野生动物咬伤所带的病毒所感染。一旦受染,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这种病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若不小心被咬到,应立即打育苗。

为弹状病毒科 (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 中血清/基因1型病毒,而2~6型称“狂犬病相关病毒”,目前仅在非洲和欧洲发现。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动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养动物(狗、猫、牛等)与人之间构成狂犬病的传播环节。人主要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后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染病后死亡率高。这种病毒的生存日子也是比较长久的,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

2005年1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为了预防生物武器的袭击,带头接种了天花疫苗。因为天花病毒和炭疽杆菌一样,如果被用做生物武器的话,具有十分强大的杀伤力,被称为“穷人的核弹”。在我国,几十年前就消灭了天花,现在不仅普通人对天花一无所知,许多医生也是仅闻其名,不见其身。下面简单介绍有关天花的知识。天花,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气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天花病毒有高度传染性,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新生儿在内,均能感染天花。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染。天花病毒有两型,毒力强的引起正型天花,弱者引起类天花。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的体现就是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这种病毒是很可怕的,在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登革热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此外蝙蝠、猴、鸟类和狗等动物体内可检测到登革病毒抗体,可能为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从而有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流行性感冒一般发生在秋冬季节,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秋冬季节高发。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