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三境界”说 蒋勋对王国维《人间词话》里“三境界”的分析

2017-05-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蒋勋对王国维<人间词话>里"三境界"的分析转自 晋韵的博客 王国维选了三段宋代不同的词,来说明人生有三个不同的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昨夜西

蒋勋对王国维《人间词话》里“三境界”的分析

转自 晋韵的博客 

王国维选了三段宋代不同的词,来说明人生有三个不同的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什么王国维会选这一段来做人生第一个境界的描述呢?如果从现实上来说,“昨夜西风凋碧树”,就是昨天晚上因为一阵西风吹起,绿色的树叶纷纷都掉了,紧密的遮掩不见了,变成枯枝了,所以“独上高楼”,一个人走上高楼,可以“望尽天涯路”,当然也有人用到“望断天涯路”,可以看到很遥远的路。

我们可以说这个诗句对于创作者来讲,它只是一个画面,可是王国维引申它来做人生的第一个境界,是说凡是活在繁华当中,其实对于生命是很难有领悟的,对生命的领悟常常开始于繁华下落的那个时刻,就是我们前面曾经讲过的“颓废”,这个颓废不是我们世俗讲的颓废,而是有很高的反省和自我沉淀的意义在里面。

因为如果你一直在春天和夏天,你没有机会去留恋春天和夏天,你留恋春天和夏天是因为春天和夏天要过去了。所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认为这是生命的第一个层次,因为你才开始有感悟,你才对生命有眷恋跟珍惜。

王国维认为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你必须痴情,必须像柳永讲的身体越来越瘦,“衣带渐宽”,可是你一点都不后悔。“为伊”是为那个人,那个对象,“消得人憔悴”,这是痴情。第二个境界是一个痴迷、执迷的过程,这个痴迷和执迷的过程大概是最长久的,也最痛苦的。

大概人生的很多境界都在第二个层次,有一点像世俗说的第一个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个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时候非常的难堪,非常的尴尬,也非常的分裂。有人过不了这一关,达不到第三个境界。

王国维认为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你几乎要放弃了,因为你“众里寻他千百度”,怎么找都找不到,已经绝望到不找了,可是“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其实就在那里。一直在那边就看不到,是因为我们太执著了。所以又回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它并没有变。王国维用这样的一个引申的意味讲了生命三个不同的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一直是我向许多朋友推荐的一部书,因为我觉得虽然是在谈词,可是他借助词谈了生命中非常复杂的内容,非常丰富的过程。因此我希望我们在读像晏殊这一类的词的时候,能够了解到它不只是一个客观景象的描述,它其实有暗喻的东西。

这个“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不只是一个景象的描述,同时是对心境的处理。王国维对此还有一个意思是说,晏殊是北宋词最早的领悟的开始,他必须要经过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几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了这三个词人,通过三个不同的词句来比喻人生的三种不同的境界。

当然此三种境界不存在谁比谁高明的问题,比如说我在第一个境界,你在第二境界,所以你比我高明,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第一个境界、第二个境界、第三个境界,必须是自我完成的,它只是对个人来讲,一个感悟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

晏殊的词,分量可能不如柳永,也不如苏轼,甚至不如辛弃疾,可他是北宋词感悟的开始,感悟的起点。他的分量不重,可是他有一个思考的开始,特别是他自己尽管荣华富贵一生,却可以用一种很平淡的方式写他的生命中现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