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彗星每五年造访太阳一次 近日再度归来 被NASA拍摄到

2018-0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彗星就像虔诚的朝圣者,通常会严格遵循特定的周期拜访太阳.人各有命,彗星亦然.有的彗星完成一次朝圣不得不花费成千上万年,有的只需短短几年,有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本文的主角96P彗星(梅克贺兹一号彗星)显然属于幸运儿,它是一颗周期仅5.24年的短周期彗星. 这颗彗星最初于1986年被唐纳德·梅克贺兹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它每5.24年环绕太阳一周,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近时只有1100万英里(约1770万千米),其诚心与勇气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近日,96P彗星再度归来,从太阳身旁掠过,以全程行注目礼表

彗星就像虔诚的朝圣者,通常会严格遵循特定的周期拜访太阳。人各有命,彗星亦然。有的彗星完成一次朝圣不得不花费成千上万年,有的只需短短几年,有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本文的主角96P彗星(梅克贺兹一号彗星)显然属于幸运儿,它是一颗周期仅5.24年的短周期彗星。

这颗彗星最初于1986年被唐纳德·梅克贺兹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它每5.24年环绕太阳一周,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近时只有1100万英里(约1770万千米),其诚心与勇气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近日,96P彗星再度归来,从太阳身旁掠过,以全程行注目礼表达自己的虔诚。有图有真相,NASA和欧航局的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SOHO)见证了这一幕。SOHO可谓96P彗星的忠实粉丝,自发射升空后一次不落地见证了96P彗星的朝圣,之前在1996年、2002年、2007和2012年它都曾有观测。

2017年10月25日,96P彗星开始进入SOHO的视野(上图右下角),带着长长的慧尾环绕太阳飞行,直到2017年10月30日飞离而去。

与此同时,NASA的日地关系观测台(STEREO)在2017年10月26日-28日期间也目睹了96P彗星的真身。

话说,彗星同时被位于不同位置的卫星观测到是极其难得的,这是对96P彗星最全面的一次观测。科学家希望通过这次联合观测更好地研究96P彗星的成分及其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

据介绍,天文学家曾利用SOHO于2012年的观测数据发现在96P彗星的主体前方存在两块微小的彗星碎片,而本次发现了第三块。这说明这颗彗星仍处在一个活跃的变化状态中。

关于世界末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是海啸,有人说是火山爆发,包括著名的玛雅预言也曾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但真实可靠的结论少之又少,如果地球的生命终要走到一个终点,那么究竟会以一个怎样的形式呢?

目前具有理论基础且最具说服力的观点——太阳死亡!

经过大量的推算以及观测,NASA科学家称,太阳的寿命大约只剩下40亿年!40亿年后,垂死的太阳将吞噬掉太阳系中所有行星,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太阳系周围的星系也会受到无法估测的影响。

GIF

但在这一天的到来之前,也就是距今大约11亿年后,太阳内部因为氢燃料不足,核聚变从内部逐渐移动到表面,将会变得更亮更热,体积膨胀到原来的1.5倍。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将从20摄氏度升到70摄氏度甚至更高,人类和几乎所有的生物已经无法在地球上生存,地表所有的海洋都在短时间内被蒸干,植被也消失殆尽。

NASA科学家表示:或许到那时人类的科技已经很发达,可以迁移到另一个星系的另一个“地球”上,比如土星的卫星,比如木卫二或者其他类地行星。但是,太阳变成红巨星吞噬周围的行星只是第一阶段!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此时红巨星的状态极度不稳定,内部已经形成了一颗白矮星,白矮星的密度不断增大。

当红巨星的不稳定状态达到极限会进行一次爆发,这一次爆发足以将太阳系中残存的生命扫光,连著名的水熊虫也不能幸免。太阳最终变成高亮度、高温的白矮星,在宇宙中慢慢冷却。一段时间后,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达到极限,将再一次爆发,形成超新星。不过这些人类都无法亲眼看到。

当然,在这数亿年的时间里,人类是否能一直生存下去直到世界末日而不被其他物种替代?目前还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NASA的科学家和物理学家认为,人类极有可能在地球毁灭之前被其他物种替代,未来统治地球的极有可能是机器人。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探索-发现”:到那时,我们都早已成了化石了,还去操那个心干啥,小编天天闲的蛋疼!

网友“星空”:人类如果可以在生存一亿年都可以统治宇宙了,爱去哪住去哪住,也许一万年就可以了

网友“鲜血浸染铭刻了伤悲”:小时候我会关心这些,即便我看不到了,也不希望人类会灭绝,现在嘛……关我屁事

网友“风中的歌”:不用太阳死亡,人类自己就把自己干死了

网友“蓝雨”:都在做白日梦就人类这样还妄想去地外只有地球才适合人类

网友“喷子爱肉芽”:那时候我已经轮回千世了。可能已经轮回到异世界异空间了。

网友“张永”:天天没事,脑进水了

网友“桀骜不驯”:地球不会毁灭毁灭都只是人类而已!地球环境比现在糟糕的时候对多的是!地球就是这样过来的!地球离了人类还是地球!人类离了地球什么都不是!你想毁灭地球?其实只是在毁灭人类而已!

网友“云鹏”:再过四百年,地球科技文明已经进一大步了,愁啥呢?

网友“乡村青年:晓峰”:未来一百年内,人类当然可以探索移民宇宙了!科技与日俱增!

(2017-10-28)

卡西尼最后阶段的遥测信号

进入土星大气后,卡西尼号会在数分钟内燃烧殆尽。在期期间,该探测器还需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传回科学和飞船的性能数据,所以卡西尼号搭载的 8 个科学仪器(以及指向地球的天线)也一直工作到了最后。

远在加州帕萨迪纳的 JPL(喷气动力实验室)飞行控制中心,特地对卡西尼号进行了编程,点燃推进剂、以 0.5 牛顿(约为地球上半个网球的重量)来短暂推进和保持平衡,让它不至于在越来越大的气压中过早破裂。

据 NASA 所述,当卡西尼号还在火星高空的真空环境中时,这番推进器校正也是很有必要的:

几乎不存在的大气,对围绕地球旋转、轨道速度 29000 km/h(18000 mph)的国际空间站来说,需要运转多年才能产生些许的影响。

但是卡西尼号的速度达到了 113000 km/h(70000 mph),因而即便在真空环境下,其撕裂力度也和在平流层中差不多。

卡西尼号进入火星大气层时的想象图

操控卡西尼号航天器的 JPL 首席 Julie Webster 表示:

为保证天线指向地球,我们利用了所谓的‘启停控制’(bang-bang control)方法。

我们给它设置了一个可以旋转的范围,当它的某个方向上达到极限时,就可以触发某个推进器,向着反方向修正。

遥测数据显示,在撞向土星时,卡西尼号可以借助低功率推进器,以每隔几分钟不到 0.1° 的摆动范围朝向地球,以补偿这个巨大行星的重力场所产生的潮汐效应(对引起卡西尼号的旋转)。

在上空大约 1900 公里(1200 英里)的时候,卡西尼号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土星的大气层,它那 11 米(36 英尺)的磁强计开始像船帆一样运作,以使得该航天器向后旋转。

91 秒钟之后,推进器必须进行更大力、更频繁、更长时间的点火修正,直到迎来最终 20 秒的满功率运行。即便最终,变大的气压还是会使得天线失去朝地球方向的锁定。

不过,由于相隔 15 亿公里(9.33 亿英里),其终场信号仍需等待 83 分钟后才能传递到 NASA 的深空网络、以及地球上的飞行控制中心。

NASA 表示,卡西尼号的信号并不是立即消失,在遥测数据率先抵达之后,其无线电波在 24 秒后才被切断。

过了一会,屏幕上甚至又冒出了一段神秘的绿色突波,但 Webster 解释那只是旁波。

与激光束不同,无线电波是有可能回荡一下,形成一种狭窄的、类似于叶片状的波形。当飞船的天线在旋转的时候,捕捉到的是狭窄的无线电信号中没有聚焦的那部分。

[编译自:New Atlas,来源:NASA]

(2017-10-12)

郭德纲从很早之前就被批抄袭网络段子,在火热互联网的《吐槽大会》和《80后脱口秀》里,还被讽刺过抄袭段子的事,据说后来郭德纲还把一个作品撤下来了。

作为钢丝的一员,郭德纲的所有作品除了单口没听全,对口相声估计全都听过,确实在作品里有很多都是网络的段子,但是即使是已经知道的段子再听郭德纲说一遍还是觉得很可乐,这就是郭德纲的本事。

郭德纲否认自己抄袭网络段子,他认为网络段子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民间。一个段子,你想到了,我也想到了,你随手发了微博,我没有发,那么你说这个段子算你的还是算我的?这个问题很难界定的清楚。我是愿意为了这些段子作品买单的,比如一个段子标价5000,我要是用我付5000,这我是愿意,但是上哪买呢?没有标价,而且也没有明确规定说不能用这些段子。

郭德纲认为他的作用是什么?他就是厨师,网络段子就像萝卜,一颗萝卜三毛钱,我是大厨,我把萝卜雕花做成艺术品,卖到三万,你不能说我要付三万块买这个萝卜,这个萝卜本身就值三毛钱。值钱在哪》值钱在了加工上。

毋庸置疑,郭德纲认为段子本身根本没有加工重要。不过我倒是觉得,就是承认用了一些网络段子也没有什么,就像郭德纲说的这样单纯的一个段子成为不了相声作品,只有经过创作者的二次加工,融入到一个作品体系之中,段子才会发挥作用。没有必要一定要强调有些作品自己也想到了只是没发表。

因为无论怎样,郭德纲在相声界的地位现在来看是无人可以撼动的。

(2017-10-30)

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通过照片对比,看看在几十年内,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对地球的影响,Mar Chiquita湖,阿根廷,1998年和2011年

朗多尼亚森林,巴西,1975年和2009年

鲍威尔湖,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1999年和2014年

大人工河,利比亚,1987年和2010年

乌拉圭森林,1975年和2009年

马比拉森林,乌干达,2001年和2006年

Dasht河,巴基斯坦,1999年和2011年

奥罗维尔湖,加州,2010年和2016年

缪尔冰川,阿拉斯加,1941年和2004年

中亚咸海,2000年和2014年

皮德森冰川,阿拉斯加,1917年和2005年

卡莉冰川,秘鲁,1978年和2011年

麦卡蒂冰川,阿拉斯加,1909年和2004年

阿拉斯加的冰川,1909年和2000年

卡罗尔冰川,阿拉斯加,1906年和2003年

阿拉斯加的冰川,1909年和2005年

马特洪峰山在阿尔卑斯山,瑞士和意大利之间的边界处,1960年和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