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衍是道家还是阴阳家 他的故事有哪些

2017-10-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邹衍生活的年代是在中国历史的战国时期,是道家代表人物.五行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阴阳家的创始人.邹衍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七个国家之间连年征战,百姓生活在战乱之中,十分艰难.邹衍在战国大约活到了七十岁,在当时已经算是高寿了.邹衍原是齐国人,齐宣王在位的时候,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后来齐闵王即位,邹衍

邹衍生活的年代是在中国历史的战国时期,是道家代表人物、五行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阴阳家的创始人。邹衍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七个国家之间连年征战,百姓生活在战乱之中,十分艰难。邹衍在战国大约活到了七十岁,在当时已经算是高寿了。

邹衍原是齐国人,齐宣王在位的时候,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后来齐闵王即位,邹衍无法容忍齐闵王,所以没有在齐国任职,反而是燕国的燕昭王对邹衍礼遇有加,据说还曾经亲自拿着扫帚为他扫地,就怕灰尘落到了他的身上,于是邹衍就在燕国从事。

邹衍在燕国如鱼得水,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但是好景不长,燕昭王去世,新上任的燕惠王对邹衍并不看重,于是邹衍就回到了齐国。当时的齐国是齐襄王在位,十分地强盛。邹衍的记载在燕赵之战之后就没有了,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哪里,后来又做了什么。对于邹衍的出生年月,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根据推断,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24年,去世于公元前250年,享年约70多。在齐宣王时期,邹衍就学于下学宫,至于邹衍学了什么,司马迁有很深刻的认识。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并起,但是出现了很多的流派,各种思想之间争奇斗艳,呈现出一片繁荣。邹衍崇尚道家思想,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邹衍并不只是发扬道家的思想,同时他也开创了自己的流派,在道家的基础上,邹衍提出了自己的学说,也就是阴阳学说。

邹衍是阴阳家的创始人,有着极为高深的学问,在仕途上没有受到重用之后,邹衍经常在各个国家之间游走,宣扬自己的学说,在当时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学者,受到了人们的欢迎。道家以“道”为核心,这个哲学思想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古代有道家思想的人物有很多,其中邹衍就是一个代表。邹衍的学说,很多后人都无法理解,但是这并不妨碍邹衍在历史中所取得的成绩。

邹衍谈天是一个成语,同时也是一个典故,他最早是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在此文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阴阳、道、法、名、墨各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一共有十二人,其中有一个就是邹衍。邹衍是在战国时期十分有名的一个人物,他的学说在后世也有流传,东方朔,诸葛亮等人都有继承邹衍的学说。

邹衍谈天形容善辩,邹衍出生在孟子之后,因为他目睹了诸侯们越来越荒淫奢侈,所以他深入观察万物的阴阳消长,记述了怪异的变化。邹衍的行为其实有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所以很多人都觉得邹衍的言论不合情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道“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其中的衍谈天意思就是在赞美邹衍,说他高谈阔论。

邹衍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叫做邹衍吹律的故事,它出自《北堂书钞》,讲述了一个比较奇妙的故事。据说,有一年的春天,邹衍来到渔阳郡,春天的天气是开始转暖,但是这里的天气却还是一片寒冬的景象,十分古怪。天气的寒冷导致了植物无法生长,也就导致了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艰苦。邹衍对此地异常的情况表示十分奇怪,于是便开始了研究。

邹衍走到了郡城南边的一座小山上,轻轻地吹起了律管。所谓的律管就是一种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邹衍用它演奏了春之曲。当邹衍吹奏完之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郡城的积雪开始融化,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模样,阳关照射着整个大地,让人们感觉到了暖意。后来,人们把邹衍当时吹律的小山命名为黍谷山,同时还在上面建造了祠堂。

邹衍是我国战国时期十分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了道家的思想,同时加上了自己的想法,提出了五行的说法,同时在各国之间游学讲座,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后世也对邹衍的学说十分认同,比如东方朔、董仲舒、诸葛亮等人都曾经学习过邹衍的学说,并且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他们的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邹衍这个名字,其实并不是很难读,因为都是比较常见的字。其实邹字这个姓氏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少的姓氏,邹也并不是多难的字。邹在中国的姓氏中排行第六十七位。“邹衍”的拼音是“zouyan”,其中“zou”读第一声,“yan”读第三声。“衍”这个字有很深的寓意,表示水在江中流,可以引申为富足,现在很多人的名字中都有“衍”这个字。

六月飞雪,说起这个成语,其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窦娥。但是其实这个词语最先开始形容的是邹衍,只是后世窦娥冤的戏剧深入人心,才会越来越少人知道这个成语真正的典故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六月飞雪形容的是一个人遇到了极大的冤情,所以才会在六月的大热天下大雪,那邹衍到底是遇到了什么样子的冤情呢?

邹衍受到了燕昭王的礼遇,在燕国过得十分舒适,也开始施展了自己的抱负。但是燕昭王死后,新上任的君主对邹衍并不看重,再加上一些小人作祟,于是邹衍就被抓了起来。邹衍十分委屈,在大牢里嚎啕大哭,当时正是夏季,不料竟然飘起了大雪。邹衍入狱本来就有很多人鸣不平,再加上这种怪异的景象,于是大家纷纷为邹衍求情。燕王见状,也就只好放出了邹衍。

邹衍是当时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的做法中可以看出,他们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动有名声的大学问者的,因为他们代表着天下读书人的巅峰,如果这样都被抓的话,会寒了天下学子的心,让他们不愿意为国家效力,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人才的话,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那邹衍入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的齐国政治清明,国力十分强盛,而邹衍本就是齐国人,所以为齐国制定了一整套的方案,邹衍也因此得到了君主的赏识。但是后来齐国称帝失败,变得十分暴躁,于是邹衍离开了齐国,来到了燕国。燕王招揽了他,但是邹衍却只愿意做发展生产的工作。后来燕王换了人,又联合六国攻打齐国,邹衍身为齐国人,受到了燕王的排斥,又加上别人的挑唆,于是便将其关了起来。

邹衍虽然是阴阳家的创始人,但是其实他更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公孙龙同样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想,虽然十分会说,能言善辩。邹衍走了阴阳学说,而公孙龙走的却是名家学说。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命题也是千古流传,引发了很多的小故事,十分有意思。

据说公孙龙曾经凭借白马非马的命题一时横行于世,没有人可以对他的学说加以辩驳,但是这个命题最终却死在了邹衍的手中。邹衍替齐国出使赵国,当时公孙龙效力的就是赵国的平原君。平原君向邹衍说起了白马非马,不料邹衍说:“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有害于大道。”从此之后,平原君就对公孙龙失去了信任,不再重用他,公孙龙的影响力也就变得越来越小了。

邹衍最大的成就是提出了五行、五德终始说还有大九州理论。所谓的“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这其中具有十分精妙的含义,只是很多后人不懂其意,只是以为是封建迷信,对其嗤之以鼻,这是十分愚蠢的行为

邹衍创建“五德终始说”,本意是想“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谈”的阴阳五行研究中,罗列出天降的灾祥祸福,来恐吓那些骄奢淫逸、“不尚德”的统治者们,希望他们能够以仁治天下,同时五德终始说也迎合了战国后期各国君主实现统一大业的心理愿望,为他们提供了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不过这个理论在宋朝之后,被儒家的政治文化逐渐代替,最后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