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科学家魏坤琳老婆女儿 魏坤琳请闭嘴

2018-04-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有着睿智大脑和严谨态度的理科男,似乎一直都是普通话不标准,宅男.书呆子的形象,男神这顶帽子,似乎怎么也戴不到他们的头上去.然而,这一情况就在

有着睿智大脑和严谨态度的理科男,似乎一直都是普通话不标准,宅男、书呆子的形象,男神这顶帽子,似乎怎么也戴不到他们的头上去。然而,这一情况就在上周五被瞬间改变了。2014年一开年,男神库就再添一枚新成员因江苏卫视大型科学励志真人秀《最强大脑》中的科学判官角色一夜走红的Dr.魏。

这位来自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副教授、博导,刷新了男神新标准:就算不是李敏镐、张亮那样腿长超过1.1米的长腿欧巴,拥有高智商的超级脑力,也可以迷倒一片。昨日,这位新晋科学男神接受了记者的深度专访。其实,傲娇和冷酷并非其本意,因为那句霸气无敌的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是他必须坚守的科学态度。

欢迎有独立思考的,不欢迎不懂还瞎骂的

首期节目播出后,《最强大脑》惊艳了无数观众,身为新鲜面孔的魏坤琳,则成为一众明星嘉宾中的人气王。谈及节目以来的改变,Dr.魏笑笑,微博突然涨了很多粉。当然让我觉得更高兴的是,更多人对认知科学开始感兴趣了,这个现象我很喜欢,因为这对学科的传播有促进作用。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好多人对选手进行揭秘,节目中的呈现毕竟是有限的,很多东西没有说明那么透彻,于是激发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这一点非常很好。

严肃而有神秘的科学,对于普通公众来说,是存在一定门槛的。在理性的科学和感性的情感之间,难免出现矛盾和摩擦。近几日,微博上发起的魏坤琳请闭嘴的话题,一度跃进热度前十。之所以成为Dr.魏成为全民公敌,是因为他给边记忆数字边弹琴的黄华珠和蒙眼穿越激光线的赵越打了低分,导致她们直接出局。

自播出到现在,我的确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在Dr.魏看来,如果这种质疑是有独立思考的、根据合理的判断而来,是件好事,因为这的确可以促进科学的普及,但是我不欢迎不懂还瞎骂的。 他说,当在网上碰到恶意攻击,他不会理会, 实在没必要加入这样的混战,我不想让其他人打搅我的生活。

舞台上,Dr.魏也受到了选手赵越你行你来呀的反击,也有诸多网友激将道你那么牛,那你去接受挑战呀!我不觉得我可以上台接受挑战。算算术的话,我可能连台上的小孩都算不过。对于这种情绪上的反弹,Dr.魏表示完全可以理解,他们所付出的汗水,是很多人看不到的,但我如果受这种情绪影响的话,打分就会不客观。

难度分不是我一个人打出来的,我背后是有科学家团队的。客观来说,我们掌握的信息和观众是不对称的,在舞台上也是没办法说那么透彻。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对选手的了解,远远超过了其他人,包括选手自己。

没有他们的质疑,就不会激发我说出更多的科学解释

坚守原则的魏坤琳教授,在面对一部分观众以及网友质疑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数人的力挺。于是,部分观众又走了另外一个极端:他们将舞台上的其他三位评审的表现评价为太傻了没文化。

节目中,被观众吐槽最厉害的当属性情的文科生梁冬,他在微博上感性道:魏博士负责科学刻度,我们则更加倾向去体会每个生命的温度。如果大家认为科学节目感情化很低,那把感情节目科学化会不会高级一些?其实现场那位选手家里故事挺催泪的,节目播出没呈现完全,只看见我二百五似地哭。

对于梁冬的这段表述,魏坤琳教授中肯回应说,三位评审梁冬李永波陶子的问题,代表了大多数普通人的疑问,这些是非常有价值的。当科学和常识产生反差,自然会产生争论,这非常好!没有他们的质疑,就不会激发我说出更多的科学解释。所以三位评审的作用太大了!

Dr.魏认为,这种交互才是节目的最大魅力之一,很多人在挺我的同时骂他们,这是不公平的。去过现场的人,都会被选手们的表现所震撼到,他们的情绪和反应,有一种非常真切的代入感。

我作为搞研究的,这些选手我研究了太多次,对我来说已经没那么新奇了,因为我知道谜底,如果我没有新奇感的话,说出来的东西会枯燥无味,他们的质疑让我重新组织我的思维,这个过程就跟讲课一样,只是单向的话,就会变成没有营养的解释,那样大家都不会爱看。他们的情绪和质疑,可以产生碰撞,那样才有矛盾,更好看。

不过,在Dr.魏和三位评审的交锋中,屡次提到了那是文科生的观点之类的语录,这被视为是节目对文科生的无情碾压,甚至掀起了网络上的文理大战。对于这一点,Dr.魏解释说:节目会给嘉宾们贴标准,比如我是理科生,梁冬是文科生,本来只是为了表达更简洁方便,但如果这样的表达伤害了文科生们,那我要说一句抱歉。

他眼中的天才教育:

聪明与否一半以上取决于自己,培养不是强迫伴随着魏坤琳的走红,他的“黄金简历”也在网上被争相转发:这位从小就是学霸的“别人家的孩子”,2000年在北京体育大学获得生物力学的学士学位;2003年和2004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运动控制和电子工程的硕士学位;2007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运动控制的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和芝加哥康复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加入北大心理学系。


《最强大脑》堪比一场“天才的发现之旅”,在第二期节目中,5岁心算神童葛韵霖的惊人能力,惹人叹服,关于“天才教育”的社会话题也逐步发酵。那么,学霸家庭会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呢?Dr.魏说,“一个人聪明的程度,父母的智商决定了一半都不到,差不多是0.4的系数,你自己可以决定另外一半,所以后天的培养也很重要。

我不喜欢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就去培训她,而是希望多给她一些接触事物的机会,比如画画、体育、音乐,再通过观察发现她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培养不是强迫。而且现在好多的所谓培训,都言过其实。”

在对于天才们的教育这件事上,Dr.魏的观点是,“天才应该有天才的教育方法,教育也可以‘私人订制’。老师和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和其他人的不同,给予足够的保护。这种保护是什么呢?是保护他们对事物的兴趣,而不要拔苗助长,让他们有意识保持这个兴趣,得到更好的发展。当一个智商超常的人拥有着幼小的躯壳,成人会不自觉俯视他们,我们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心智到什么程度了,喋喋不休只会让他们会厌烦。”

而对于更大数量的普通人来说,Dr.魏的建议是,“一定要明白自己到底有什么长处,你的大脑有什么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强的,然后你是不是根据自己的强项,选择了合适的工作和专业。只有你喜欢做的事情和擅长做的事情都结合在一起,那才是最快乐的。”

最后,Dr.魏特别强调,“我们在节目中看到的天才选手们,他们的能力是远远超乎常人的,但他们付出的努力也是超越常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