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贞吉明朝 大明王朝1566》中人格与史实不同的两位大臣:胡宗宪与赵贞吉

2017-09-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是一位大忠大勇的人物,抗倭他是头功,为了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他可以不服从恩师以及靠山严嵩父子的命令.最后,因为

《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是一位大忠大勇的人物,抗倭他是头功,为了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他可以不服从恩师以及靠山严嵩父子的命令。最后,因为他不听严嵩的请求,执意彻底剿灭倭寇,还间接导致了严氏父子的倒台。其人格不可谓不高尚。

史实如何?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并允其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先后诱捕通倭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但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史载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威权震东南”。后又累献祥瑞,讨好明世宗。严嵩败后,言官劾其为严党,革职逮问,明世宗特令释放闲住。后发现其与严嵩子严世蕃勾结的信件,而下狱,病死狱中。

可见,胡宗宪是抗倭名将,功垂千秋。但是他的人格,似乎也不是那么完美。

比起胡宗宪,赵贞吉就要倒霉多了。他本是一个才高八斗的耿直官员,结果被《大明王朝1566》弄成了圆滑事故,一味逢迎嘉靖的官油子。

且看史实:史称赵贞吉“博学才高”,“好刚使气”。他刚刚当上翰林院编修的时候,就上《乞求夏儒疏》,惹恼嘉靖,请假回籍。嘉靖十九年,蒙古军队围北京,饱掠男女牲畜金帛财物退去,是为“庚戌之变”。蒙古兵临城下,赵贞吉力排和议,抗论于朝,获罪下之诏狱,为时人敬重。他还两次得罪严嵩,挨了廷杖罢了官。直到嘉靖的儿子隆庆登基,方才被重新起用,进入内阁。

赵贞吉并未当过什么浙江巡抚,也未在嘉靖年间入阁。他也并非圆滑小人,反因性情刚烈屡屡得罪权相严嵩,其人格,其实是比胡宗宪是高了那么一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