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怎样为纪录片配音 难道配音职业真要消失

2018-03-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正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好评如潮,豆瓣评分9.3,播放量达3100万,可以说是时下非常热门的纪录片了. 影片关注的是最前沿的科学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热点,讲述的是中国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的故事.<创新中国>最大的亮点是,解说部分全程利用人工智能配音,同时也让这部片子成为世界首部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人声完成配音的纪录片. <创新中国>合成模仿的是"配音大师"李易的声音,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听不出来是机器在配音,知乎的一个用户在了解真相后评论

正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好评如潮,豆瓣评分9.3,播放量达3100万,可以说是时下非常热门的纪录片了。

影片关注的是最前沿的科学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热点,讲述的是中国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的故事。《创新中国》最大的亮点是,解说部分全程利用人工智能配音,同时也让这部片子成为世界首部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人声完成配音的纪录片。

《创新中国》合成模仿的是“配音大师”李易的声音,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听不出来是机器在配音,知乎的一个用户在了解真相后评论说:“在单位食堂惊叹得嘴里的饭都忘记下咽!”就连央视主持人朱军、李瑞英也不得不为这样的技术折服。李易老师在2013年就已去逝,而人工智能却实现了原声“重现”,究竟是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达到 “以假乱真”的效果呢?

如何实现AI为纪录片配音

其实人工智能合成语言早已出现,语音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中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也已应用在多个领域。比如高德地图志玲姐姐的语音导航、听Angela baby版本的天气播报、有声阅读让看书不再枯燥...这些AI配音正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但作为全球第一部全篇采用人工智能配音的纪录片,很多人还是对《创新中国》产生了疑问。

光量子计算机

根据《创新中国》技术合作方科大讯飞声音技术团队介绍,该片配音成功的关键是利用了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这项技术是由国家顶尖的AI语音制作团队完成的。

首先,他们搜集了大量李易老师以往的配音作品,选取可用素材,进行处理加工,建立了一个声音库。然后根据《创新中国》纪录片的配音稿件,利用声音库的数据初步合成小样,根据原声不断磨合再修改,在完成较为满意的版本的基础上,后期制作团队再通过剪辑的调整来完成配音与纪录片的贴合。就像盖房子一样,根据步骤搭建起整体框架,不断填充细节,最终完整呈现。

AI能否取代人工配音

AI配音在《创新中国》中的试验看起来非常成功,如果在行业内广泛应用,配音这个职业真的会被AI取代吗?

同样的道理,译制片、动画片、电影、电视剧是不是也可以利用AI进行配音呢?配音这个行业是不是不需要真人了呢?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

以《创新中国》为例,片中配音整体效果很好,从表面上几乎听不出太多差别,但仔细听不难发现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无人机

比如片中第一集的配音:“与市面上其他无人机相比,物流无人机的不同在于,它既要适应高频次的飞行,还要保证把货物安全送往目的地…”,这段AI配音字与字之间的黏连太过机械,重音也不清晰,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很多处。

又如配音:“2017年9月15日深夜,72岁的天文学家,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去逝。”这段应该表达对科学家的怀念之情,但是AI的配音冰冷刻板,没有感情色彩。

量子通信

除此之外,对于激动等情绪的表达,也明显能够感受到AI和真人配音之间的差距。为了达到最大的效果,技术团队从细节做起,不断反复对比几个版本内容的差别,在字与字之间的流畅性、个别词语的重音、语句的节奏变化和合成后的噪音等问题上入手,利用专业的算法程序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进一步改善了发音、音质、重音、停连等方面的效果。即使是这样,配音中需要流露感情的地方,机器人也没有办法实现。

其实纪录片《创新中国》的整个AI配音都是由专业的配音员全程指导的,配音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而且,有些涉及到情感的词汇常常会用其他词代替,或者直接删掉。

除了纪录片,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配音更需要感情丰富的配音员进行艺术演绎,AI配音目前还达不到要求。蒙特利尔大学算法实验室长期研究AI语音合成,认为根据人的语音语调以及音节变化的规律,可以设计AI配音中的感情。这也只是理论推测,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实现。

智能制造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中国正在为世界带来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机器、生产以及产品,一切都在被重新定义。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创新中国》中的技术会全部实现,人工智能成为主角。

太空种菜

无人机物流收发快递、日常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利用语音鼠标“说”出需求,就可以自动执行任务,解决老人和残疾人群体的烦恼;机器人做家务、修家电;甚至脑电波操控技术的实现,只需要佩戴上头盔和特制外套,通过思考就能够控制家电、家具等设施;无人店使用机器视觉、生物识别支付等技术,将不再需要店员和监控。

人工智能也将并不局限于“助手”的角色,甚至能够成为未来的“伴侣”,有些职业也将有可能被AI代替。那些影响未来的深刻改变,正在发生,就在你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