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作品 【壬戌清明作】屈大均《壬戌清明作》【长诗短诵】

2017-07-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屈大均(1630-1696),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抗清失败后,曾削发为僧.其诗大都气势纵横,为"岭南3大家"之一.著有<道援堂诗集>等.<壬

屈大均(1630—1696),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抗清失败后,曾削发为僧。其诗大都气势纵横,为“岭南3大家”之一。著有《道援堂诗集》等。《壬戌清明作》写于壬戌(1682年),当时抗清运动暂告结束,清王朝得以巩固。作者眼看复明无望,感到切肤的沉痛和1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全诗因情写景,音节低沉,情调比较消沉,表现了当时一般志士遗民壮志难酬的苦闷。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作,指天气变化。清明时节,天气阴凉,抗清复明没有指望,作者愁中加愁,表露了无可奈何的悲哀。先声夺人,把读者引进了凄凉的氛围。

颔联“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承接上联的“愁”,愁上加愁。此联实即杜甫《春望》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意,作者偏从正面说出,以落花、啼鸟之无知,更进1步衬托出自己的深愁远虑。

颈联“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是作者对复明无望的感慨称。这时,三藩先后败亡,台湾郑氏政权也宣告结束,全国各地大规模的抗清也已败落,抗清志士死的死、逃的逃,恢复明朝的希望只能在梦里出现。真是“萧萧落叶,漏雨苍苔”,令人悲叹万分。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chuàng)客心。”此联中“龙蛇”喻隐伏草野、待时而起的志士;“寒食”,即旧时寒食节,晋文公为了使隐居山林的介之推出山为其谋事,遂放火烧山,结果介之推竟被烧死。这里是作者借寒食节纪念介之推的故事,慨叹自己在明末最后连1个归隐的处所也没有,因而感到极为凄怆。此二句有似夏完淳的“河山无限泪,谁言天地宽”,英雄末路,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