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寿八大锤 “90后”京剧大师谭元寿:厚道就是“对别人厚才有自己的道”

2017-09-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一百多年前,被后世誉为"一代宗师"的京剧谭派创始人谭鑫培跟随父亲谭志道从故乡湖北闯荡京华,凭借天赋和努力自成谭门一派.自谭鑫培

       一百多年前,被后世誉为"一代宗师"的京剧谭派创始人谭鑫培跟随父亲谭志道从故乡湖北闯荡京华,凭借天赋和努力自成谭门一派。自谭鑫培后,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世代传承,薪火相继,把京剧艺术一次又一次推向高峰,也为京剧的传承延续着香火。

       今年,是谭派创始人、京剧大师谭鑫培诞辰170周年,也是北京京剧院奠基人之一谭富英诞辰111周年,同时谭派第五代传人、当今京剧谭派掌门人谭元寿也将迎来90大寿。

       培养保姆女儿也走上京剧道路

       谭老爷子如今和儿子谭立曾住在一起,记者到谭家拜访时,正赶上谭元寿的孙子、谭孝曾之子、谭门第七代传人谭正岩也来到家中看望爷爷。而家中保姆的女儿媛媛刚好也从北京京剧院录像归来,小姑娘穿着戏装又给谭老爷子演了一段,90岁的谭元寿则亲自给这个8岁的小女孩打板。

小姑娘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老爷子一板一眼也是极为认真,谭立曾和谭正岩则在一旁认真观看,时不时还给媛媛提点意见。

       从小生活在谭元寿身边的媛媛,由于深受家庭环境熏陶,从1岁多就开始看戏,跟着谭老爷子一起看央视戏曲频道,不让换台。有一次媛媛发烧40多度,但电视里正在播出谭元寿主演的一出戏,她便非要坚持把整出戏都看了下来。

由于扮相不错,又有灵气,媛媛五岁便开始正式学戏,每天都能得到被她称做"老祖"的谭元寿亲自指点。而媛媛的妈妈小燕和小燕的姐姐大燕,这对陕西双胞胎姐妹已经在谭家生活了16年,从18岁来到北京,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到孩子入托、上学,父母来北京看病,全都由谭家包了。

谭元寿之子谭立曾告诉记者:"我们家从祖辈就有这样的家风传统,对保姆都是养老送终的。像当年照顾我父亲和我哥哥谭孝曾两代人的保姆,都一直养到她们90多岁离世。"

       大燕小燕的丈夫和孩子们也都住在谭家,他们都已经把谭家当成了自己的家。过年时,谭家一家老少都会感谢他们对老爷子的照顾。谭元寿也喜欢看着这些孩子们都在自己身边,有时小孩跑到老祖身前,给老爷子剥糖吃,谭元寿就跟孩子们一起叼着棒棒糖。每天晚上,下班的下班,放学的放学,这个"京剧第一世家"中更是洋溢着四世同堂的温暖气氛。

       九旬高龄仍练功不辍 诲人不倦

       谭元寿是谭富英长子,6岁学戏,7岁登台,10岁入富连成第六科坐科,练就了扎实全面的功底,能文能武,戏路极宽,戏广而精。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半个月《野猪林》,3000多人的剧场天天爆满;后来又因在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扮演郭建光而家喻户晓,如今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他致力于恢复传统戏,主演了大量京剧骨子老戏,并先后为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余叔岩、李少春等五位大师的近50部老戏录音进行了音配像工作,一直到80多岁还在登台唱戏。

       近几年,因为年事已高,除了京剧界重要的活动,谭元寿已经很少露面了,但是他每天在家中还经常练功,吊嗓子。每个星期,琴师都会专门来家中两次,老爷子还能唱得满宫满调,不降调门。记者跟他一提起上台唱戏,老爷子的眼睛都亮了,他说对舞台"心里还会痒痒,会激动。"据透露,今年9月的"纪谭"演出中,90岁的谭元寿将和儿子谭孝曾、孙子谭正岩共同登台献艺。

       虽然已经九旬高龄,但谭元寿耳不聋眼不花,满嘴真牙,一颗假牙都没有。前两年因为帕金森症把烟酒都戒了之后,老爷子牙口胃口更好了。而最重要的是,他对京剧事业的赤诚和热爱,一丝都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衰减。

多年来,谭元寿始终坚持自己带学生,青研班办了20年6届,每届都有他的学生。如今他还经常会主动给徒弟、学生们打电话,希望他们来家中,能给他们多说说戏。对于自己的儿孙,他更是严格要求、倾囊传授。

今年纪念谭鑫培诞辰170周年暨谭富英诞辰111周年系列演出中,谭元寿就给谭孝曾、谭正岩和徒弟王平、王立军等人都恢复了几出快要失传的老戏。他说:"我有多少能力,就恢复多少,我知道多少,就教给你们多少。希望你们学会唱熟之后,还能继续传给下一代。"

       谭正岩说:"去年我和胡文阁老师合作了《御碑亭》,这也是爷爷和梅葆玖先生以前经常合作的剧目。这个戏我之前也演过,但好像总是差了那么一点。但和胡老师合作的这次,爷爷到现场看我们响排,给我说了几句,结果就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如果光是看录像学习,或者按部就班的排演,可能有些地方会领悟不到,但是爷爷给我一说,比如什么地方应该是更生活的眼神,什么地方塑造人物更活灵活现,立刻就能让我明白了。"

       记者问谭元寿怎么看待谭正岩如今的表现,老爷子笑眯眯地说了句:"总的来说,现在还是不错的。"没想到这句话竟然让一旁的谭正岩激动地脸都红了。"爷爷能说我一句不错,真是太不容易了!你看我的脸都热了。爷爷很少夸我,就连我父亲,爷爷几乎都没夸过。"

       谭元寿内心对孙子谭正岩的期待和要求很多,让老爷子特别欣慰的是,谭正岩去年终于结婚了。今年37岁的谭正岩说自己对此一直挺内疚,"去年婚礼当天,主持人让我讲两句话,我当时就先给爷爷跪下了,我说:‘爷爷,孙儿不孝,这一天让您等得太久了!’"

       谭门忠厚家风代代相传

       谭门京剧能传七代之久,是倚靠道德、精神、艺术的一脉相承。谭元寿总说,父亲谭富英的人品对自己一生影响非常大,"他总教育我:做人要忠厚,唱戏要高调,做人要低调,要学会吃亏、让人。对别人宽厚,才有自己的道,才有后代子孙的道。这些做人之道也指导了我一生。"

       从艺这么多年,谭元寿每次到剧院演出,总是第一个到后台,先给看门的大妈问好,等着乐队、舞美队到了之后,还要挨个向大家道谢,感谢人家辛苦。连拉大幕的人都会夸谭先生人好,剧院的司机也都争着送谭先生。

在自家小区院里遛弯时,谭元寿也是见谁都跟人笑眯眯地打招呼,跟人聊天,邻居们都觉得这位大艺术家太平易近人。逢年过节,谭家都会给院里的保洁工、保安、物业的送些吃的用的,听说谁病了,还给别人送药。

       "父亲一辈子就是这样,我跟着他这么多年,从他身上学到太多东西了!"谭立曾说:"父亲还总对我们说,要懂得吃亏让人。演员这个职业一辈子都在名利场,做到这点太不容易了。

艺术上要好、要争当好角儿,既要拔尖儿,又不能伤人,这个尺度太难拿了。但我父亲就是这样,从年轻时就荣辱不惊,把名利看得很谈,他能长寿也和这个有关。按资历,他比梅葆玖、李世济他们都深,但他从来不在乎自己被安排在第几个唱、谢幕时站在哪儿、拍照时排在什么位置……也从来不让我们替他争这些。

他只关心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的位置,自己的演唱是否让观众满意。他总说:‘只要观众认可我,就够了!’"

       谦虚的谭元寿还曾再三要求大家不要称呼他为"艺术家",他说:"我父亲是艺术家,四大名旦是艺术家,把我与他们放在一起,一视同仁也称为艺术家,这实在让我无地自容了。

"深受谭门家风影响的谭正岩,不仅常年捐助太阳村的特殊孩子们,前年还为救助一个白血病病人在长安大戏院组织了义演。当时谭元寿、谭孝曾也都去了,在场者一共捐赠了十几二十万,让这个患者把握住了最佳治疗期,如今已经康复上班了。

       去年,京剧界连续走了好几位领军级的代表人物,王金璐、吴素秋、梅葆玖、李世济、马长礼……几乎带走了京剧的一个时代。每听到一位故人离去的消息,谭元寿都难过好久,好多天都缓不过来劲儿。

梅先生的追悼会,谭元寿是在儿孙陪伴下坐着轮椅到现场的,他说:"葆玖的追悼会我说什么也得去,坐着轮椅也得去!"直到最近,有时晚上睡觉时,他还会梦见梅葆玖。

"走一个老先生,就带走好多戏。"谭元寿惦念着这些老朋友,更关心惦记甚至担心着京剧艺术的未来,最怕京剧走样和失传:"移步不换形,梅兰芳先生的话特别有哲理。我们要跟着时代发展,但不能为了追时代就丢了京剧本来的样子。"(记者 王润)uGp咚咚锵--中华戏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