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立信达未来10年 中行董事长田国立:银行业国际化迎来30年未有之三大机遇

2018-04-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迎来了30年未有之三大机遇,值得关注."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这三大机遇即:中国对外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迎来了30年未有之三大机遇,值得关注。"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这三大机遇即: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商机。

三大机遇

田国立认为,未来五年仍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银行业面临着30年未有之三大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的贸易国,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大国。"预计到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额将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的直接投资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比2014年要翻一倍。"

第二大机遇是"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一带一路"的愿景提出以来,国际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大局已经打开。2016年前5个月,中国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合同达到391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总额的51.8%。未来中国银行业海外拓展将获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三大机遇是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商机。截止2016年5月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累计已突破26万亿元,1~5月人民币直接投资同比增长89%,随着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有利于中资银行以人民币业务为切入点,拓展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同时,也要正视新形势下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两个差距。

首先是海外服务能力的差距,中资银行的海外金融服务仍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为主,虽然设有众多的非商业银行子公司,但国际化竞争能力仍然偏弱。目前还没有一家迈入国际化的银行和国际保险公司。此外,中资银行已经出现了"成长的烦恼",海外利润率偏低,资本和资金来源过度依赖于集团,零售业务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有的银行在监管合规领域面临较大挑战等等。

四个着力点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转型如何突破?田国立认为有四个着力点。

第一,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大国崛起的跨境金融需求。田国立表示,中国银行业要主动担当历史责任,助推发展中大国在全球的崛起,稳步推进机构的国际化。

第二,坚持差异化的发展,形成国际化发展的梯队。"要坚持差异化的发展之路,避免过度竞争。海外发展如同酿酒而不是快餐,往往需要几代人的积累和努力,才能真正地做到可持续发展。"田国立称。

他认为,银行业应在坚持市场化选择和政策引导共同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国际化发展团队。大型银行坚持综合化发展,在国际化程度和区域分布上适当地有所区别;中小银行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与大型银行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在业务上彼此合作。

第三,理性安排推进的节奏,保证国际化业务稳健发展。田国立表示,从发达国家银行业的经验看,国际化发展会出现周期性波动,与本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互溢效应,可能会对银行经营形成巨大的冲击:一是本土根基不稳,导致国际化的收缩,比较典型的是日本的经济泡沫以后,日本银行业被迫收缩海外业务;二是国际化扩张过猛,冲击本土金融业的稳定,英国当时重塑四大清算银行,跨国并购整合不力,零售业务亏损,最终均被收购。

第四,加强能力建设。综合服务能力是基础;风险控制能力是保障,强化对国别风险、操作风险的有效监控和对商业机构的及时提醒;运营管理能力是关键,从公司治理、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方面将全球集约化管理落到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