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陈启涛 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淮畔明珠 再奏华章

2017-06-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访谈现场陈启涛(右)与主持人赵晖合影 国际在线城市频道消息(记者 李远.司马一.刘元):3月9日,全国人大代

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访谈现场陈启涛(右)与主持人赵晖合影 国际在线城市频道消息(记者 李远、司马一、刘元):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百忙之中做客国际在线“2011聚焦全国两会”访谈节目,节目中他为我们和各位网友展现一个当代新蚌埠。

“因为今年的全国人代会是一个特殊背景下召开的重要会议,它既要总结回顾‘十一五’发展的情况,又要规划部署‘十二五’的发展蓝图。而作为一个人大代表肩负重任,一方面是感到前途非常光明,非常振奋;一方面作为地方的官员,要考虑如何把中央的政策落实好,把蚌埠的事情办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心情很复杂”,陈启涛说道。 陈启涛,这个来自淮河岸边的魅力城市——蚌埠的父母官,对蚌埠的三山一水充满感情,只要有关蚌埠的就事无巨细,如数家珍: 蚌埠,因地处淮河岸边,水网纵横,且盛产河蚌,故得名蚌埠,又因蚌能孕沙成珠,所以蚌埠又叫珠城。

蚌埠交通四通八达,1911年京浦铁路一经开通,蚌埠就成为了重要城市。

之后,又修建了蚌埠到合肥的铁路,再加上淮河的水运及公路运输,蚌埠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地位进一步确立。 交通的进一步优化,促使蚌埠商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繁荣。

尤其是解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蚌埠大力的发展了工业,如今蚌埠已成为该地区的加工业中心和商贸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工商重镇。如今,优越的交通和雄厚的工商业基础,蚌埠更是成为了投资的热土,值得海内外的客商到蚌埠去考察和投资,共享创业的成果。

“十一五”是蚌埠城市快速发展的五年,蚌埠在城市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许多成就: 经济实力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12亿到2010年的637亿。翻了一倍还多,年均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125亿增长到2010年的538亿;财政收入更是从2005年39亿增长到2010年的101.

5亿。 发展活力增强。一方面是加大改革的力度,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创业政策;另一方面不断的开展自主创新,因蚌埠科技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创新资源比较多:有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等十所高等院校;有中国建材集团的玻璃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40所、41所等7个国家级重点科研院所。

因此,安徽省用蚌埠、合肥、芜湖三个市组成“合芜蚌”进行自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通过改革,通过创新,通过体制的完善,蚌埠五年活力不断增强,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增加了动力。 城市魅力增强。

通过城市改造、建设,让蚌埠变成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城市区域从2005年的70多平方公里,发展到2010年底的10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也已经超过了100万人。进入面积、人口“双百”俱乐部,标志着蚌埠已经进入国家标准衡量大城市行列,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民生水平在提高。从2007年开始安徽省连续四年实施民生工程,从十几项到二十几项再到去年的三十三项。蚌埠财政投入民生工程的资金也在不断增长,四年分别投入4亿、8亿元、12亿、18.

3亿元。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方面都增加了投入,也还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安全饮用水的人口等。这五年应该是经济在发展,城市在扩张,人民的幸福感在提升。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