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明诗五首 四年写一首长诗——访中国当代优秀女诗人翟永明

2018-04-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翟永明在常熟为新书<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签名. □记者 商中尧 摄清明时节,中国当代优秀女诗人翟永明来到常熟黄公望纪念馆和黄公望墓,在现场朗诵

翟永明在常熟为新书《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签名。 □记者 商中尧 摄

清明时节,中国当代优秀女诗人翟永明来到常熟黄公望纪念馆和黄公望墓,在现场朗诵自己的长诗《随黄公望游富春山》断章,向虞山画派鼻祖、中国山水画大师黄公望表达景仰之情。昨天,记者专访了当今诗坛的“大姐大”——翟永明。

人物简介

翟永明,女,1955年生于四川成都。1981年开始发表诗作。1984年以其组诗《女人》震撼文坛。

1998年在成都开“白夜”酒吧,使“白夜”成为成都颇负盛名的文化地标。同时潜心写作,并策划了一系列文学、艺术活动。出版有诗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翟永明诗集》等10余本,随笔文论集8本。先后荣获意大利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等,被称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

长诗灵感源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记者面前的翟永明,1955年出生,今年61岁了,令人惊叹的是她的优雅,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你很难把“花甲”之类的词和她对应起来。

谈到她的长诗《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翟永明说,这组诗她断断续续写了4年,灵感源自在一个朋友家看到的一幅《富春山居图》长卷。她说:“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画里的小人,所以就想象跟着黄公望走进他的山水,开始写这首诗。”

在诗中,翟永明频繁往回于当下与过去、出入于现实与画卷,以个人真实的和想象的行旅为主线,实现了今与古的奇妙对话。她说:“写这首诗的过程也是我重新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过程,我把这首诗的写作视为对中国古典绘画这种高度艺术化形式的一种致敬。”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教授商伟认为,在长诗《随黄公望游富春山》中,翟永明旁征博引,古典山水诗、游记、画论和题画诗等在她笔下融汇一炉,她将它们源远流长的生命血脉注入了新诗的当代意识,这在当今诗坛是一项创举。

诗歌与艺术融合,对两者都会有启迪

翟永明说,此次到常熟参加“山水吟·第四届虞山雅集”,聆听诗人读诗,欣赏古琴、评弹和吉他的美妙旋律,她感触颇深。她告诉记者,古代诗画同源,最近几年当代艺术和当代诗歌有不少重叠,来参加这次雅集的诗人中,杨键的画就非常好。对于这种重叠,她认为,诗人与艺术家在寻求突破时,会在另外一个领域里寻找一些新的灵感,她觉得现在诗歌和绘画的接触比以前更多,也是一种很好的融合。

其实,在成都翟永明的“白夜”,诗歌与艺术融合的这类跨界互动已经开始了好几年。“白夜”除了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沙龙、独立影展,还单辟了一个“艺廊”,不时为年轻艺术家做一些摄影展和绘画作品展。在翟永明和她的“白夜”周围,辐辏成一个庞大的文化部落,他们中有音乐人、电影人、艺术家、诗人……它甚至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

“诗歌与艺术的跨界互动,对两者都会有启迪!”翟永明说:“作为一个当代诗人,需要把自己的视野打开,这样才会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才能对创作有所推进。”

诗集不可能畅销,但诗人仍渴望读者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翟永明多年来从未中断写诗,也从未停止对诗歌的探索。刚开始写作时,她的内心比较封闭,如今,她的诗作从内容到用词明显地更贴近时代了。

在采访中,让翟永明最高兴的是这两年逐步开始复苏的诗坛:“2010年后,起码有四五个出版社来找我出诗集,这在以前基本是不可能。”她说,对于出版业来说,“不赚钱的诗歌”很容易被打入“冷宫”,以前有很多诗人选择经商,读者迅速流失,诗歌可以说是无人问津。

但这两年很多年轻人参与进来了,这让诗歌又有了受众。翟永明认为,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不少从小处于比较富裕的环境,“他们对精神上的东西更加热爱,比如诗歌、文化等。”

“诗歌永远都是给一部分人读的,全世界都是这样,诗集不可能成为畅销书。”翟永明说,

“因为诗歌没有功利性或极强的实用性,它只是能给人的心灵带来安慰,不可能指望所有人都需要它,我觉得这很正常。”在她看来,即使如此,诗人仍然渴望读者,“诗人希望有读者能与他交流,能被诗歌所打动,懂得诗人在说什么,这样写作的时候才有对象,而不是物质化的市场。”(商中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