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

2017-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谭冠三(1908~1985),原名谭才儒,曾用名谭年春,男,汉族,1908年1月31日生于湖南湖南省耒阳县小水铺区柘溪谭家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谭冠三(1908~1985),原名谭才儒,曾用名谭年春,男,汉族,1908年1月31日生于湖南湖南省耒阳县小水铺区柘溪谭家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入中国***,1928年参加秋收起义和湘南起义。

少年时期在广湘中学读书。后在湘南地区从事农民运动,曾任耒阳县第二区党团***兼区赤卫队党代表,是中共在湘南地区早期从事农民武装斗争的组织者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1928年2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的部队到井冈山,在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需处担任文书,参加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初随部转战赣南、闽西。

1930年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政委邓子恢)一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三十四师一○一团青年团工委***、师训练队队长,红四军(军长***)第十二师特务连政治指导员,第三十四团政治委员兼特派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三十六团政治委员,红三军第九师二十五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二团政治处主任、军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

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先后任红一军团军事裁判所***(所长张际春),第二师六团党总支***,陕甘支队(司令员***、政委***)第四大队政治处主任(大队政委杨成武)。

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第十五军团八十一师二四二团政治委员,参加了直罗镇、东征等战役。1936年6月入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俱乐部主任、秘书科科长。1938年冬赴冀中,先后任程子华为政委的八路军第三纵队和吕正操为司令员的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冶兼第七支队政治委员,参加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0年春任南进支队政治委员,率部在冀鲁豫边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参与应对***军石友三部的军事摩擦。***曾幽默地说:以三对三,冠能盖石。1943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共七大代表,在延安出席了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纵队(司令员杨成武)政治部主任、中共汝南工委***。1946年春赴豫皖苏地区,任中共豫皖苏八地委***兼军分区(司令员张国华)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邯郸、鲁西南、淮海等战役。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十八军政治委员,与老战友张国华一道,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衡宝战役、西南战役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与军长张国华率第十八军进军西藏,参与指挥昌都战役,完成和平解放西藏的任务。1951年10月与张国华一起率部进驻拉萨,拉萨各界人民两万人举行盛大集会,热烈欢迎张、谭两将军及全体指战员。

期间,历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第二***、监委***,领导部队开展生产运动,开办农场,解决军需。1959年西藏上层发动叛乱时,中央代表张经武和军区司令员张国华都在内地,他临危授命,担任中央驻西藏代理代表,主持指挥平息西藏武装叛乱,在增援部队未到,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不利情况下,根据中央的部署,灵活指挥、决策,取得了平叛战斗的决定性胜利,被中央领导赞为平叛功臣。

平叛中,他根据中央指示,尽力争取达赖喇嘛,先后给达赖喇嘛写了三封信,规劝达赖喇嘛维护国家统一,同时对分裂主义分子的阴谋进行了及时的揭露。

这三封信发表后,在国内外影响很大,获得了广泛的好评。1959年12月至1965年9月,谭冠三任西藏自治区第一届******,配合西藏工委开展民主改革,并团结、保护藏族民主进步人士。

1962年,配合张国华参与指挥了十八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6年底,谭冠三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党组第一副***,主持最高人民法院的日常工作。

1978年起,谭冠三担任成都军区顾问,全国***第四、第五届常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5年12月6日因病在成都逝世。1986年8月1日,根据他的遗愿,西藏自治区党政军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在拉萨八一农场苹果园隆重举行了谭冠三骨灰安放仪式。

张国华(任期1965-1967)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司令员,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西藏自治区******、西藏民族学院院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四川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

张国华(1914~1972),原名张福桂,曾用名李亚霖,男,汉族,1914年10月生,江西省永新县怀忠镇官山村人。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3月加入中国***,1929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少时曾读了4年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回家帮父母劳动。1929年3月,年仅15岁的张国华毅然参加了永新西北特区游击队,编人了王佐的部队(红四军三十二团),任战士、司号班长。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青年干事。

1931年3月起任红四军十二师六团团部支书。1931年11月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团部政治指导员。1933年6月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总支***。

1933年10月入红军大学学习。1934年1月任福建军区汀州教导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因作战英勇,多次负伤,被中央***授予三等红星奖章。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

其间:历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第二师六团总支***。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任红一军团政治教导大队政治委员。1936年2月任红军河东抗日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任陕南游击支队科长。当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10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战士剧团主任。1938年2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1939年3月起任鲁西军区第七支队政治委员。1940年1月任黄河支队政治委员。11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四旅政治委员,兼任鲁西军区湖西军分区政治委员、湖西区党委***。

1944年1月任中共冀鲁豫区第四(直南豫北)地委***、冀鲁豫军区第四(直南豫北)军分区政治委员。1944年6月任中共冀鲁豫区第九(直南豫北)地委***、第九(直南豫北)军分区政治委员。参加创建鲁西、巩固发展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期间,1945年9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副政治委员兼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七纵队副政治委员。1946年12月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吴芝圃)。1948年6月任豫皖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八军军长。率部参加挺进中原、淮海、渡江和进军西南的多次重大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八军军长。1950年1月任川南行政公署主任。1950年1月下旬离职,奉命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进军西藏,促成了西藏和平解放。1950年1月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

1950年6月至1953年3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2月至1955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西藏军区司令员兼军区党委第一***。1952年3月起,先后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第一副***、副***、第二***。

1955年5月至1968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大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1956年4月至1965年8月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二副主任委员。1958年1月起,兼任西藏公学校长。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发动全局叛乱,宣布西藏独立。正在内地治病疗养的张国华受命担任西藏平乱总指挥,于6月迅速赶回西藏,指挥部队开赴叛匪老巢山南地区,发起山南战役。出师十日,奔袭千里,一举歼灭盘踞在这里的9000叛军,荡平了叛匪老巢,取得了平叛的重大胜利。

1960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

1962年,印度当局挑起边界事端,中共中央、******决定自卫还击。张国华受命负责指挥反击战,1962年10月20日战斗打响。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率部英勇作战,歼敌三个旅,生擒王牌旅准将旅长达尔维,击毙准将旅长辛格,毙俘敌军7000余人,沉重打击了入侵者,保卫了共和国的领土完整。

1965年9月至1967年2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1965年9月至***初期,任西藏自治区******。1965年10月起,兼任西藏民族学院院长。1965年11月至196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处***。

1967年5月至1972年2月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1968年12月至1972年2月任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69年4月至1972年2月任中共中央第九届***委员。1969年12月至1971年8月任四川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1年8月至1972年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

是中共八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2年2月21日因病在成都逝世。

任 荣(任期1977-1981)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曾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西藏自治区******,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任荣,原名任武云,男,汉族,1917年9月9日生,四川苍溪县彭店乡来龙村人。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8月转为中国***党员,1933年春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毕业,少将军衔。

少年时曾为人放过牛,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少年先锋队中队长、乡共青团支部***。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政治部战士、班长、宣传员、宣传干事、师特务队长。

随部参加了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在宣汉参加了反六路围攻。因作战勇敢、表现突出,1934年8月转为中国***党员。1935年3月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1935年9月起,在红军大学上级政治科学习;1936年3月起任红军大学政治部宣传干事兼教员。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11月起任中央教导师教员训练班区队长;1937年2月起任教导师十一连、四连教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起任红三十军政治部教育干事。11月起任陕甘宁留守兵团警三团宣传股长,1938年8月起任警三团一营政治教导员,1941年6月起任警三团二营政治教导员。1941年8月起任陕甘宁留守兵团警一旅农场政治委员,1943年5月起任警一旅教导队教育股长、整风秘书,1943年10月起任警一旅整风队政治委员,1944年8月起任警一旅组织科副科长,1945年1月起任警一旅组织科科长。

参加了陕甘宁边区的反扫荡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起任东北独立十六旅六十六团政治委员,热辽纵队第三十旅副政治委员。1947年9月起任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政治部主任,1948年3月起任二十三师副政治委员。1949年6月起任辽东军区第一七一师政治委员。指挥所部先后参加了赤峰、隆化、辽沈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8月至10月任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50年10月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4年起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1956年5月起任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志愿军党委常委。

还担任过志愿军监察委员会副***。1957年至1958年短暂回国,在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学习。1958年8月受命再赴朝鲜,仍任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

在朝鲜先后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五次战役、秋季防御作战和夏季反击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友谊勋章。入朝参战时与毛岸英同车,但起初彼此不认识。搭讪中岸英说:父亲支持我,是他叫我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

任荣敬佩地说:你父亲思想挺进步。此事传为一段佳话。回国后,1959年2月至1964年8月,任荣担任陆军第五十军政治委员、第三十八军政治委员。1964年8月至1968年9月奉调入藏,任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副***(1964年11月起)。

其间:1965年1月至9月任中共西藏工委常委,1965年9月至1967年2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1968年9月至1971年3月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

1971年3月至1980年8月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兼西藏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党委常委(1971年3月起)。其间:1968年9月至1970年11月任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1970年11月至1979年8月任西藏自治区革委会主任,1969年9月至1971年4月任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4月至8月任自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1年8月至1980年3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委第一***。

1977年12月至1981年4月任西藏自治区******。1980年8月至1985年6月任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常委(1980年10月起)、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1983年6月起)。1988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著有《戎马征程》一书。

阴法唐(任期1981-1983)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和政治活动家。曾任济南军区副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兼西藏军区政委,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西藏自治区第三届******,第二炮兵副政委。

阴法唐,男,汉族,1922年7月生,山东肥城县(今肥城市)桃园镇张里庄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

1937年,阴法唐毕业于泰安山东省立第三初级中学,后入济南山东高级职业学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5月投笔从戎,参加中共山东省委发动领导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同年6月加入中国***。7月到中共领导的肥城县保安队,该部队10月改编为范筑先的十七支队,11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活动于泰安、肥城等地。

曾任该支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总支***。1940年起,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后改为冀鲁豫边区二分区)组织干事。

1941年起,任濮县县大队政委、中共濮县县委委员。曾在一次反扫荡中,以不到一个中队的兵力,英勇抗击日军汽车部队,胜利地完成了任务。1945年任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深入农村,动员组织群众,积极开展对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在晋冀豫军区(后改为第二野战军)任职,先后任第一纵队五十八团政治处主任,五十九团(后改为五兵团十八军五十二师一五五团)政委、团长兼政委。先后参加过陇海战役、鲁西南战役、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作战、大西南等战役。参加过的战斗有山东荷泽地区的东明战斗,陇海战役中的吕庄战斗,大别山高山铺战斗,淮北汝南战斗,淮海战役中的小马庄战斗,大西南战役中的追歼宗希濂的战斗等。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接受进军西藏、解放和建设西藏的任务,任五十二师副政委,与师参谋长李明为右路军指挥,同年10月初发起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取得了昌都战役的伟大胜利,为政治上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础。

之后,历任昌都解放委员会委员,西藏江孜军分区政委,中共西藏江孜分工委(后改为地委)***、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委员。1959年任某平叛部队第一政委,参与和指挥了平息西藏叛乱的战斗。1962年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任对印反击作战前线指挥部政委。反击战胜利后,为******接见的5名对印反击作战有功人员之一。1963年起,任西藏大军区政治部主任。

1971年调出西藏,任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落实政策后又恢复主任职务。1975年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78年底任该军区副政委。1980年,由于达赖派西藏参观团煽动西藏独立等原因,他第二次进藏,被中央任命为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同时被中央***任命为成都军区副政委兼西藏军区第一政委。

期间,还担任西藏军区党委第一***,西藏自治区第三届******。第二次进藏后,立即加强对达赖集团的斗争,稳定了局势。任期内,西藏出现了国防巩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1985年7月调出西藏,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委。

离休后,1998年8月,阴法唐祖孙三代人共捐资16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西藏江孜县第一小学阴法唐教育基金会,旨在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2007年7月,基金会更名为阴法唐西藏教育基金会。

是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巴友好小组成员;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2年晋升大校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杨岭多吉(任期1983-1986)

曾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自治区人民政府副***、自治区第四届******,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杨岭多吉,又名东泉,男,藏族,1931年4月生,四川巴安县(1951年更名为巴塘县)人。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中专学历。

1944年就读于巴安师范学校,曾任东藏民主青年同盟支部***。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4年任四川省义敦县政府秘书兼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义敦县委***。1954年至1957年任青年团西康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西康省青联秘书长,青年团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工作部部长。

1957年至1963年任青年团四川省委副***,兼任中共四川省理塘县委***(带职锻炼)。1957年5月至1964年6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候补委员。1963年至1975年任中共四川省德格县委第一***(带职锻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干校校长。

1975年至1979年任中共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委***、阿坝藏族自治州革委会副主任,中共阿坝藏族自治州委第一***、阿坝藏族自治州革委会主任。1979年12月至1981年3月任四川省副***。

1980年底调到西藏自治区任职。1980年12月至1985年6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时任第一***阴法唐),1985年6月至11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其间:1982年8月至1985年10月兼任自治区党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1981年4月至1983年4月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1983年4月至1986年5月任西藏自治区第四届******。

1986年调回四川工作。1986年5月至1998年1月任四川省***副***。1998年离开领导岗位后,曾担任四川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院顾问、四川省藏学研究会会长。

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热 地(任期1986-1993)

曾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自治区第四、五届******,自治区第六、七、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至十六届中央委员。

热地,男,藏族,1938年8月生,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人。1961年10月加入中国***,1959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大专学历。

热地出生于西藏比如县的一个贫苦牧民家庭,从小跟随母亲,居无定所,乞讨为生。在旧西藏,农奴的儿子一定是农奴,热地也不例外。小热地给当地的很多部落头人、牧主、活佛当过佣人,在寺庙里当过小扎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在解放军熏陶下,他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为解放军带过路,还和解放军一起修公路。1959年,在解放军工作组动员下,他第一个报名到内地学习,参加了革命工作。

1959年7月至1962年3月在中央政法干校学习。学成后回到西藏。1962年3月至1966年8月任西藏那曲地区行政公署公安处干事。1966年8月至1968年11月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公检法军管会工作。1968年11月至1972年6月任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革委会人保组侦察员、副组长。

1972年走上领导岗位。1972年6月至1975年8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委***。1975年8月至1977年1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时任第一***为任荣),兼任自治区贫协主任、党组***,自治区革委会农牧办公室副主任。

1977年1月至1979年8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时任第一***为任荣)兼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8月至1983年4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时任第一***为任荣和阴法唐)兼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西藏自治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

1983年4月至1986年6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兼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自治区党校校长(其间: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干部文化班学习,任学员党支部***)。

1986年6月至1993年1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兼自治区第四、五届******、党组***,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1993年1月至1994年11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自治区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1994年11月至1998年5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1998年5月当选第七届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并任党组***。2003年1月当选第八届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并任党组***。

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从一个旧西藏的农奴成为一个泱泱大国的国家领导人。

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至十六届中央委员。

帕巴拉格列朗杰(1993.1-)

著名爱国人士,西藏昌都强巴林寺第十一世帕巴拉呼图克图。曾任西藏自治区第六至九届******,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十届、十一届全国***副***。

帕巴拉格列朗杰(活佛),男,藏族,1940年2月生,四川理塘人,大学文化,无党派。1942年9月被认定为西藏昌都强巴林寺第十一世帕巴拉呼图克图。

帕巴拉为古印度佛教大师圣天的藏文意译,即圣天之意。帕巴拉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传承系统之一,其地位低于达赖和班禅,但可出任摄政,是中国西藏昌都地区藏传佛教最大的活佛,1950年前为昌都地区的实际统治者。15世纪初期,康定地区格鲁派僧人喜饶桑布在拉萨色拉寺学经后,回康区传法,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创建昌都寺(即西藏昌都强巴林寺的简称),成为康区最早的格鲁派寺院之一。

喜饶桑布圆寂后,宗喀巴的再传弟子恰达德青多吉继任堪布,被称为帕巴拉。此后,由其转世继承寺主,形成帕巴拉活佛系统。

呼图克图是清朝授予蒙、藏地区喇嘛教上层大活佛的封号。呼图克为蒙语的音译,其意为寿;图为有。合为有寿之人,即长生不老之意。源于藏语朱必古之蒙语音译,意为化身。帕巴拉传至第三世时,由于帕巴拉活佛拥戴清廷有功,被康熙皇帝于1719年封为呼图克图,颁发帕巴拉呼图克图诺门罕之印,命其主持昌都寺。

从此昌都成为帕巴拉呼图克图活佛世系的根本道埸。凡册封呼图克图者,其名册皆载于理藩院档案中,其下一辈转世,须经清廷代表(钦差)主持金瓶掣签仪式而加以承认。现任呼图克图为帕巴拉格列朗杰,主寺强巴林寺。

强巴林寺坐落在西藏昌都镇的奈曲和昂曲两条河之间的岩石上,公元1437年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桑布所建,因主要供奉强巴佛而得名,意为昌都大慈洲,简称昌都寺,亦名厘寺,是昌都地区格鲁派的首寺。强巴林寺现有林堆、林麦、奴林、库秋、惹卡巴五个扎仓和七个康村。格鲁派著名的高僧香雄曲旺扎巴、楚顿朗喀巴、三世嘉瓦喇嘛索南嘉措都曾先后到此讲经弘支。故强巴林寺在全藏区颇有影响。

十世帕巴拉呼图克图圆寂后,1942年9月,格列朗杰在2岁时被当时的中央政府认定为西藏昌都强巴林寺第十一世帕巴拉呼图克图。1950年9月被任命为昌都解放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52年至1956年在色拉寺学经,获格西学位。

1956年至1959年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常委、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9年4月至1965年任全国***副***,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昌都专署专员。

1965年至1979年任全国***副***,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自治区***副***。1979年至1993年任全国***副***,西藏自治区政府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治区***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西藏分会名誉会长,西藏自治区******。

1993年至2003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西藏自治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名誉会长。2003年起,任全国***副***,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西藏自治区******。

是第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十届、十一届全国***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