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军分区李德海 阿拉善军分区官兵为21年前献身边防军事记者立碑

2017-05-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漠边关春风晚,碑立戈壁祭忠魂.今天(4月2日)上午,内蒙古军区阿拉善军分区官兵在戈壁滩边防乌力吉苏宏图巴达公路293号界标处,为21年前在

大漠边关春风晚,碑立戈壁祭忠魂。今天(4月2日)上午,内蒙古军区阿拉善军分区官兵在戈壁滩边防乌力吉苏宏图巴达公路293号界标处,为21年前在此殉职的解放军报记者杨学泉举行纪念碑揭碑仪式。解放军报社领导一行、内蒙古军区领导及边防官兵代表、当地群众代表一起参加了揭碑仪式。

上午11时,低沉的哀乐声回荡在阿拉善戈壁。杨学泉遗孀徐英女士与家人专程前来参加纪念碑揭碑仪式。杨学泉是江苏武进人,1978年调入解放军报社工作,历任记者、记者站站长、记者部内勤组长等职,参与报道了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潜射导弹升空、边境作战等重大事件,殉职时年仅44岁。

纪念碑碑体为花岗岩质地,面向东南,朝向杨学泉的家乡。记者在纪念碑碑文上看到:杨学泉同志深入边防一线采访,他行程数千里,穿行于阿拉善军分区条件非常艰苦的边防团所属连队哨所,探寻该团铸就“骆驼精神”的典型人物事迹。5月4日下午,在返回军分区机关的途中,他仍然抓紧行车时间,采访同行的团长。越野车突然爆胎,失衡翻转,杨学泉同志不幸以身殉职,永远地倒在了他所热爱的军事新闻事业岗位上。

仪式上,官兵献上数十条象征纯洁与智慧的蓝白哈达。阿拉善军分区司令员李德海致辞说,为杨学泉同志修建纪念碑,是为了教育广大年轻的戍边官兵,学习军报记者那种不辞辛苦、不顾劳顿的奉献精神,心系基层、情系边关的优良作风,勤奋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在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忠诚坚守、无私奉献。

解放军报社副社长李博讲话说,对军报人而言,立碑的意义在于纪念,更在于军事媒体人永远向边防致敬、永远向官兵学习。要把怀念化作动力,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聚焦强军目标,深化“走转改”活动,为改革放歌,吐官兵心声,展军营风采,自觉肩负起新时期军事记者的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

长期以来,解放军报记者秉持优秀军事记者必须“接地气”、优质新闻资源永远在路上的新闻理念,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无论是辽阔长空、深海舰船还是雪域高原、大漠边关,都留下了军报记者们辗转奔忙、牺牲奉献的身影。

上世纪80年代军报记者杨明辉牺牲在川藏公路采访途中,杨学泉、郭天一两位记者又分别在阿拉善和帕米尔高原采访途中牺牲。忠诚、奉献、严谨、开拓的高尚精神和职业品质,已成为军报人独有的精神财富和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