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国电话 张维国深入丹江口市官山镇铁炉村调研精准扶贫:农家院里话增收

2017-09-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精准扶贫措施准不准.实不实?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群众对脱贫致富还有哪些愿景?昨日,怀着对贫困群众的深深牵挂,市委书记张维国再次来到丹江

精准扶贫措施准不准、实不实?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群众对脱贫致富还有哪些愿景?昨日,怀着对贫困群众的深深牵挂,市委书记张维国再次来到丹江口市官山镇铁炉村,调研精准扶贫有关情况。

贫困群众靠什么稳定增收、有没有致富项目是张维国十分关心的问题。车一进村,他就冒雨沿着曲折泥泞的乡村公路,径直走进新确定的扶贫联系户王光强家中,察看屋内陈设,了解一家人生活情况。

“家里几口人?靠什么收入?”张维国关切地询问。得知王光强一家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于2015年12月迁入目前的新居,张维国问道:“换一个地方生活方不方便?有没有致富项目?能不能稳定增收?”

王光强介绍说,75平方米的新房,一家三口足够住,因妻子患病家里较为贫困。近两年来,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不仅改造升级了5亩薄壳核桃园,还建起380平方米的标准猪舍,养殖30多头肉猪,目前发展势头良好。

通过深入了解,张维国对王光强脱贫情况感到欣慰。他鼓励王光强:“脱贫致富是干出来的,你现在基础很好,要依靠勤劳的双手尽早脱贫致富,同时还要努力成为全村致富带头人,你有没有信心?”王光强激动地抬高嗓音:“张书记,我有信心今年脱贫!”张维国接过话茬说:“好!只要你有信心,我与你一块儿拓宽致富路子!”交谈中,张维国拿出手机与王光强互相留下电话号码:“有什么事联系我,我全力支持你!”

随后,张维国来到王光强家的标准化猪舍,询问猪仔来源、养殖技术、肉猪出栏等情况。他叮嘱镇村干部,当前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要注重培育优良品种,依靠种源和品牌推广,提升种植养殖附加值,实现稳定增收;要推进清洁生产,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开展农家肥回田利用,推动沼气发展,促进养殖节本增效。

离开王光强家,张维国来到铁炉村大道场产业园区,与村党支部书记程宗国,产业大户代表刘学生、刘学成等就铁炉村产业发展深入交流。张维国说:“我想听你们说说心里话,大家谈一谈产业发展情况。”程宗国介绍,去年村里发展养牛大户6户、养羊大户2户、养猪大户5户、养鸡大户2户、蔬菜种植大户1户、核桃种植户18户,全村通过发展产业年可实现增收50万元。

听着程宗国的回答,张维国频频点头,他叮嘱程宗国:“精准脱贫难度还很大,作为村里的领头人,你要再加把劲儿,对村里认准的事情,要干一件成一件,带领群众稳步增收,下半年我还会再来‘检验’成果!”

“我家养了14头黄牛,收入还算可以!”“我家养了180多只羊,一年收入3到5万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分享发展产业的心得。

产业大户满脸笑容地谈产业致富,张维国越听越高兴,并亲切地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村里的产业大户,要努力带领更多人致富。”

张维国还来到铁炉村柳树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详细了解搬迁入住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调研中,张维国与市委办驻铁炉村扶贫工作队、丹江口市主要负责同志、官山镇及铁炉村干部代表、部分群众代表座谈交流。他强调,精准扶贫首先要摸清摸准实情,对村里基本情况及贫困户家庭状况、发展愿景、掌握技能、产业情况、何时脱贫等都要心中有数,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准施策、取得实效;要紧盯“谋项目、给技术、找市场”三个关键元素,进一步探索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科学路径,变“输血”为“造血”,提升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培育产业大户,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效;要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让群众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致富。

市委常委、丹江口市委书记孙咏平等随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