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贵微博”该怨谁?

2017-1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联通VIP客户金娜12月2日发微博称:"奉劝各位亲朋好友,千万别在国外开启数据漫游.我在莫斯科用iPhone 发了10条微博,今天中国联通向我收了3900元上网通信费,够买一个高档手机了,堪称史上最贵微博呀."(12月5日<法制晚报>) 电影<手机>里的费墨教授曾有一句名言:对有些人来说,手机有时候就像是一颗"手雷".由今而论,联通VIP客户金娜算是领教了这颗"手雷"的另一层含义--"微博不微"

    联通VIP客户金娜12月2日发微博称:“奉劝各位亲朋好友,千万别在国外开启数据漫游。我在莫斯科用iPhone 发了10条微博,今天中国联通向我收了3900元上网通信费,够买一个高档手机了,堪称史上最贵微博呀。”(12月5日《法制晚报》)

电影《手机》里的费墨教授曾有一句名言:对有些人来说,手机有时候就像是一颗“手雷”。由今而论,联通VIP客户金娜算是领教了这颗“手雷”的另一层含义——“微博不微”,手机玩微博玩得不是地方,也会让你的冤枉钱花得目瞪口呆。

“史上最贵微博”也许还不是最郁闷的事,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河南的姜先生10月底去印度尼西亚,上了一个半小时QQ,欠费3.4万多元,“足以买一辆QQ轿车了”。这样的“网络天价事件”出现多了,终于引出有关专家发表建议,运营商应该建立国际漫游费的提醒和预警机制。问题是,对于“史上最贵微博”之类的惊人费用,从其张开“血盆大口”的那一天起,究竟是真的缺少预警机制,还是根本就疑似一种“陷阱设计” 呢?

且来听听,记者咨询联通客服获知,联通的数据流量是6G封顶,只有超过此数字,数据功能才会自动关闭。而以金娜在俄罗斯漫游为例,如果数据流量达到6G限额,也就是花费了60多万元之后,才会被“预警限制”。客户出国漫游时不及时给予善意提醒,需要等到用了 60多万元的天价上网资费时,才姗姗来迟地作出“控制”,这与其说是“预警”,显然还不如说是“陷阱”才更确切。

事实上,不仅仅是出国时使用手机上网功能,存在巨额烧钱的消费隐忧。即便是在国内,因着手机用户一不留神超出包月流量优惠额度,而被反差巨大的“超量使用收费标准”宰上一把的,同样大有人在。这方面,笔者本人就有切身体会。曾经经不住短信提示诱惑,开通了一个5元包月的手机上网套餐。结果因为不注意使用额度,也没有收到运营商的及时提醒,某个月一结账,竟会多花了200多元的上网资费。

说到流量超额,现在有些运营商的习惯解释都称,这是用户不清楚智能手机后台产生的流量也很多。即便你在睡觉,只要仍然在开机状态,而且没有关闭“数据漫游”一项的话,手机还是通过后台悄悄在产生流量。这算什么借口和逻辑,手机是智能的,难道你运营商的控制手段就只能是“低能”的?说到底,还不是像“犯错的都是临时工”那样,纯粹在为自己的“陷阱圈钱游戏”找个挡箭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