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曾公众号 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走进天津师范大学

2018-04-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5年5月25日,中国记协组织召开了冯雪松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座谈会,通过总结中央电视台冯雪松自1999年起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的经验体会,

2015年5月25日,中国记协组织召开了冯雪松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座谈会,通过总结中央电视台冯雪松自1999年起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的经验体会,追忆“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方大曾,探讨当代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指出,中国记协举办这次活动是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讲两个人的故事——方大曾和冯雪松。以历史为镜,两代记者的故事,讲的是同一个主题:面向现实,深入实际,不畏艰难困苦,忠实记录时代,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鼓与呼。这种精神在每个时代都是必要的,今天更应在中国记者中进行弘扬。

为弘扬和传承这种精神,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冯雪松发起“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拟从2015年9月起至2017年7月,走进国内20所知名大学,以讲座、展演、交流会的形式,通过寻找方大曾、一个人和一个时代、方大曾的家国情怀等不同主题,从“方大曾是谁”“关注民生的摄影师”“一个人的绥远之行”“消失的战地足迹”“家人的等待”和“我们的寻找”多个角度,重现抗战中一个人的命运和那段国家危亡的历史。

让更多的青年学子认识和了解这位被历史遗忘的中国战地记者的先驱及杰出的摄影家,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提供借鉴和帮助,延续国家记忆,传承民族精神。

截至目前,冯雪松的“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已陆续走进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大学等十所国内知名高校,天津师范大学是此次公益计划的第十一站,也是唯一入选“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的师范类院校。

另外,此次“方大曾校园行”还有一个新亮点,作为刚刚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作品《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的出版方,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此次专程派人来我校,公益捐赠五十本专著给我校图书馆继之书库作为馆藏,以便青年学子进一步了解两代记者关于家国情怀与职业理想的追寻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七十九年前,25岁的方大曾正是以天津《大公报》战地记者的身份向全世界报道了卢沟桥事变,因此天津对于该公益计划意义重大。此次公益计划走进天津师范大学,旨在加强国情教育,弘扬和传播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点燃当代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

冯雪松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纪录片导演,作家。现任中央电视台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历任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半边天》栏目和纪录片工作室编导、主编、制片人及澳门记者站首席记者。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办公室成员,参与建党八十周年、澳门回归纪念、东亚运动会等重大宣传报道的主创、策划和组织工作。

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特等奖、中国电视奖一等奖、全国人大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特别奖、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佳作品、中国电视金鹰奖特等奖、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学学会奖”组委会特别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方大曾

原名方德曾,笔名小方,1912年7月13日出生在北京东城区协和胡同一个外交官家庭,1937年9月在河北战地失联,是历史上第一位亲赴现场报道卢沟桥事变的新闻记者和青年摄影家。方大曾“人品纯正,热情,精力充沛”,他关心底层百姓苦难的生活,用相机记录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的社会民生,如《矿工》等。

“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他又以相机和文字为武器,为抗日救亡而奔走,留下了很多反映抗日题材的摄影作品,如《日军炮火下的宛平城》《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