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故事】郑成功的故事

2017-09-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泉州这座文化历史名城,锦绣山川,人文荟萃,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以来涌现出无数在历史上留下光辉业绩的英杰才俊.比如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它

泉州这座文化历史名城,锦绣山川,人文荟萃,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以来涌现出无数在历史上留下光辉业绩的英杰才俊。比如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它就孕育出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这位历史名人,他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也留下了很多他的历史遗迹。在泉州,在他的故乡,比如说“海上视师”的一块石头和传说,铳城楼、国姓井,还有在东石的“丹心寨”,在南安丰州一带有焚青衣处、万衣岭,还有郑成功少年时代在安海读书的读书处星塔等,留下了大量的史迹和历史文物。

在海峡两岸,同时也流传著大量有关郑成功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业绩的很多民间故事和传说。甚至连山上的树,海里的鱼,一块礁石,1个贝壳,都有一段有关郑成功的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且这些传说故事历经岁月风雨,几百年过去了,至今依然代代流传,这也说明郑成功的精神、他的民族气节、英雄风范,在海峡两岸老百姓的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要讲郑成功的故事,首先我们对郑成功的人生经历有1个基本的了解。郑成功生于1624年,1662年去世。他原来的名字叫做森,字明俨,号大木,是我们福建泉州南安石井人。郑成功是明末清初领导我国东南沿海人民进行反压迫、反侵略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是为祖国的统一事业百折不饶奋斗不息的一生。

从1646年起,郑成功就以金门、厦门为基地,誓师起义,威震海疆。1661年3月,郑成功统帅精锐大军两万五千人,战船数百艘,从金门料罗湾扬帆渡海东征。当时的气势很大,破鹿耳,下赤崁,摧敌援,歼敌舰。经过9个月的浴血奋战,驱逐了霸占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领土台湾。以后郑成功又在台湾设府县、兴学堂、励经济,推行屯田,发展生产,团结汉族和高山族同胞,共同合力开发宝岛。

郑成功有2个巨大的历史功绩,一是收复祖国的圣神领土台湾,还有就是对台湾的开发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百多年来,民族英雄郑成功坚持民族大义,藐视殖民主义,反抗侵略、收复国土、奋勇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鼓舞著海峡两岸人民,为祖国的统一富强,为民族的振兴大业奋斗不息。可以说,郑成功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了伟大功绩的一位杰出人物。

郑成功之所以成为一代英雄豪杰,这绝非偶然,应该说与他青少年时代的立志奋发分不开。在郑成功的家乡就有很多关于郑成功从小立志的故事传说。郑成功小时候就被看做“千里驹”。他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学文习武,他的妈妈田川氏给他取了1个小名叫做福松,希望将来像一棵挺拔的松树,成为对国家、对民族有所作为的栋梁之才。

郑成功出生在日本平户岛千里滨,爸爸郑芝龙常在日本居住,当时他妈妈田川氏经常教他中华文化,教他中华的诗词。郑成功七岁的时候,他爸爸派人将他接回故乡南安石井祭拜祖先,然后就在安平镇定居,就是现在晋江的安海镇。爸爸还聘请私塾先生来教他中华文化,郑成功对老师讲的古代英雄故事很感兴趣,深深被《正气歌》、《满江红》等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词所感动。

郑成功从小就非常聪明,而且勤奋好学,11岁的时候就能写一手好诗文。当时老师出了一道题,题目是《洒扫应对》,叫郑成功来作文回答。当时郑成功想了就挥笔写下:“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

”这意思就是说,正义之师,要征服邪恶的势力,就像打扫灰尘;尧和舜的贤明谦让,犹如进退应付的道理。”老师听了很惊奇。说教了半辈子的书,还没有见过这样聪慧的孩子,能用这么简洁的语言表达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真是奇才。

当时郑成功的父母、亲属都认为他少有大志,将来必定会为国家做出大贡献的人物。有一次,他在《孙子兵法》上写了:“挥尘谈兵效古之英豪,究心天下封侯非所愿。”意思是,研究兵法就是仿效古代英雄豪杰,但是研究天下英雄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不是为了封侯,而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所以他的1个叔父就说,这个小孩真有志气,很出色,日后必定是一匹驰骋天下的千里驹。

郑成功回到故乡居住的时候,他的爸爸郑芝龙已经受到明朝的招抚,被封做福建总兵,所以他一心一意想把儿子培养成一员武将,将来承袭他的爵位。但是郑成功却酷爱诗词文章胜过武学。他的爸爸又著急又无可奈何,只好慢慢引导。

有一天,父子俩坐船游览五马江,船内的人吹箫弹琴、猜拳行令,很热闹,但是郑成功静静坐在角落,在那里研读诗词。爸爸郑芝龙看了很不满意,就对他儿子说:“我出1个上联,你来对对看。”郑芝龙说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却怎么都赶不上我们的官船,舢板和大船怎么比速度?所以他就说:“所以我以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郑芝龙出的这个上联,暗含玄机,这里含有两位历史人物,“橹速”是影射《三国志》里面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是隐喻汉朝刘邦的参将樊哙,是一员很勇猛的武将。

郑芝龙这句上联的意思是,鲁肃是文官,樊哙是武将,鲁肃不如樊哙,就是说文官不如武将那么厉害。要对出下联确实困难,要找到2个历史人物来对,又要利用谐音,而且隐含一定的意思在里面。

但是郑成功聪明过人,他很快就想出来:“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八音齐奏”,对“两舟并行”,对得很妥帖,“笛清”就是说笛子的声音清脆悠扬,箫的声音通常比较浑厚温和,这里面也暗含两位历史人物,“笛清”是指宋朝的大元帅狄青,“箫和”是暗指协助刘邦治国平天下的宰相萧何。

狄青是武将,萧何是宰相。下联的意思是武将难比文官。这么短的时间内,郑成功巧对爸爸的上联,而且寓含他的人生志向,他还是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谋略是远胜于武略的。

郑芝龙手下有很多幕僚,看见郑成功对的下联这么精妙,就想再考他一下。当时江面上正下著小雨,幕僚就出了1个上联,说“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这对郑成功来说根本是小菜一碟,刚好桌上有一块蛋糕,郑成功就拿起刀子把它切成几块,他指著蛋糕对下联:“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对得非常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