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常规问题解疑及其病症分类有哪些

2018-03-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白血病会不会传染?白血病不会在人群中传染.白血病俗称血癌,也有人称血疑,它是一种恶性肿瘤.对于白血病会不会传染的问题,专家解释说,根据临床经验,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白血病是不会传染的.虽然某些研究白血病会不会传染的人员发现某些病毒感染可诱发某些T细胞白血病,但主要是由于这类患者的内在因素存在.曾有报道,在某个家族中,先后数位患同类白血病,这也并非由于相互间传染所致,主要是这个家族成员中共有的某些遗传性缺陷.若是白血病会传染的话,那与白血病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势必成为受害者了,可实际工作中,并没有

白血病会不会传染?白血病不会在人群中传染。

白血病俗称血癌,也有人称血疑,它是一种恶性肿瘤。对于白血病会不会传染的问题,专家解释说,根据临床经验,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白血病是不会传染的。虽然某些研究白血病会不会传染的人员发现某些病毒感染可诱发某些T细胞白血病,但主要是由于这类患者的内在因素存在。曾有报道,在某个家族中,先后数位患同类白血病,这也并非由于相互间传染所致,主要是这个家族成员中共有的某些遗传性缺陷。若是白血病会传染的话,那与白血病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势必成为受害者了,可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发现医护人员因此而患病的,它不属于传染病范畴,不同于炭疽热,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类别。

白血病与其他肿瘤一样,病因尚不能完全肯定,但一般来说,它是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病毒感染等有关的。大量资料表明,与白血病病人密切接触的配偶均没有比其他人群高的发病率,甚至有即使误输了白血病病人的血液,也并未引起白血病这样的例子。 根据调查,白血病一般来说并不遗传,但是也不排除会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在一家人中的确有出现两名以上的白血病病人的情况,也有报道说:在单卵双生子中两人都患白血病的机会是20%,较双卵双生子的发病率高出12倍,但这种现象也不是普遍现象,并没有一定规律,故很难说白血病一定有遗传性。 尽管如此,与白血病病人密切接触的人也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注意个人卫生,生活用品、饮食器具与病人分开等。

在白血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女性患者,而且有一些是正当生育的年龄。这些未来的妈妈们特别担心的事情就是她们会不会把白血病遗传给胎儿,也就是说白血病的遗传是怎样的这样一个问题。下面请血液病科专家为我们来回答一下。

要了解白血病是不是可以遗传的,需要了解一些染色体等的相关知识。经研究证实,遗传因素、染色体以及基因异常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某些白血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1)在单合子双生(同卵双生)中,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患白血病的机会约为20%-25%,比双合子孪生(双卵双生)者高12倍,其白血病类型主要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2)在白血病患者的兄弟姐妹间,白血病的发病率比自然人群中高约2-4倍,其类型也主要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3)某些遗传性疾病常伴较高的白血病发病率,这些遗传性疾病多数具有染色体畸变和断裂。如Down综合征,其21号染色体为三体型,易发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病率为40-60/10万,较正常儿童高约15-20倍。另外,Fanconi贫血和Bloom综合征易并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易并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Kleinefelter综合征(先天性辜丸发育不全)易并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因此,可以很明确的说,白血病并不一定会遗传给自己的胎儿。虽然某些白血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然而日常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白血病不属遗传性疾病。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来,白血病的遗传是可能发生的,但是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如果女性得上了白血病,不需要对于白血病的遗传这个问题纠结不清,只需要正规的参加治疗就可以了,只要身体好了就可以了。

很多人都听说过白血病,还听说过败血症。当然我们知道它是血液病,但是两者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误把他们当成是一种疾病。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区别呢? 

白血病是属于造血系统的疾病。它是由于骨髓、淋巴结和脾脏等器官所制造的血球,在质和量上都出现了异常,主要是原始白血球或幼稚白血球大量弥漫性增生。因为它本质上跟各种恶性肿瘤是一样的,所以也有人把白血病叫做“血癌’。

白血病的主要症状有发烧、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根据病状的急缓和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白血病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起病比较快,病程短,如果不及时治疗,半年内就会死亡。慢性白血病起病比较缓慢,病程比较长,一般都超过—年。急性白血病不会转为慢性,而慢性白血病在晚期却可以出现急性病变。   

关于白血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理想的办法。近年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白血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能够缓解病情,延长生命,部分患者有治愈的可能。 

白血病的病因可能跟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学药物和环境污染有关。 

败血症,它是由于细菌和微生物浸入血液,而且在血液里生长、繁殖,甚至产生毒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迅速出现寒战、发高烧、昏迷不醒等严重症状。败血症大多是在原发性疾病的基础上并发的,比如外伤、感染、中毒、烧伤、衰竭等。

白血病患者很容易并发败血症,这是因为白血病息抵抗微生物的正常白血球已经很少,免疫能力非常低,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乘虚而入,虽然可以用相应的抗菌素进行治狞,但是也往往难于控制,结果病人因败血症而死亡。

急性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其起病急,急性白血病发病的时候,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快速大量增殖,多达1百亿,骨髓和其他组织中的渗透,导致正常造血细胞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因为无法控制的出血、感染和死亡。化疗可使60%~80%患者达到血液学缓解。血康医院专家指出,在治疗白血病上,其中化学治疗对于消灭白血病的远处转移或防止复发,有其独到之处,是癌症治疗方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化疗是近年在肿瘤治疗中发展最快的治疗方法。但是期分辨率较差,也杀伤了人体正常细胞。所以可能出现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

一、首先化疗在治疗急性白血病上会对患者在不同程度的损害肝脏细胞,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胆红素上升、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等,严重的会引起肝硬化、凝血机制障碍等,因此在用药前,用药过程中,要检查肝功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必要时停止化疗。

二、化疗时的副作用还可影响到人体的呼吸系统。一种化疗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可引起慢性呼吸系统急性化学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呼吸衰竭。肺毒性检测,此时,应立即停止化疗和激素治疗。

三、急性白血病治愈几率?有些化疗药物对心血管系统还会有毒性作用,发生严重的心脏衰竭。所以在治疗和药物治疗前,应检查心电图异常,立即停药,及时处理。有心脏病的人,应该避免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的使用。

这还要看白血病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标靶治疗、中药治疗。部分高危险性病人,需要进行骨髓移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遗传学的进展,使白血病预后得到极大的改观。白血病是不治之症已经是个不正确的说法了。正规、系统地治疗可以使大多数白血病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甚至痊愈。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只有三个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这种方法副作用大,复方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六十年代起就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八十年代起,运用同样原理的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更为显著的疗效,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根治白血病的医疗手段。同时骨髓(干细胞)移植除了能根治白血病以外,还可以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免疫缺陷症、重症放射病、某些恶性肿瘤等多种不治之症。

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白血病的自然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全国每年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主要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儿童占50%以上,其中大多数需做移植手术。我国从60年代起就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同胞间寻找供髓者的可能性很小,只能依靠非血缘关系的捐髓者提供骨髓。虽然无关人群中配对相符率只有五千至一万分之一,但是它毕竟走出了家庭的小圈子,只要有足够的志愿捐献者,还是能为大多数病人提供治愈的机会。

急性淋巴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B系或T系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这些异常增生的原始细胞会在患者的骨髓内聚集并且抑制患者正常的造血功能,同时也会侵犯骨髓外的其他组织,例如脑膜、淋巴结、性腺、肝等。

急性淋巴白血病如果不治疗,那么患者的生存期是不长的,一般在三个月左右,因为急性淋巴白血病发作的时候,白血病细胞会快速大量的增值,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总数可以达到一百亿个,会快速的浸润骨髓和身体的其他组织,导致正常的造血自爆显著的减少,患者就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以及感染而死亡。但是,如果可以接受治疗的话,大约80%的儿童和30%左右的成年人能够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并且是有希望能够治愈的。

所以各位患者和家属也不要过于悲观消极,只要发现得早并且能够及时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是可以治疗的。一旦发现有贫血、发热、出血等症状应该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手法和治疗方法都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各位患者和家属应该对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要有信心。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属于淋巴系统的恶性增值性疾病之一,以大量成熟表型、功能不全及体积小、形态类似成熟的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以及淋巴组织中堆积为特征。黄种人中占白血病总数的5%。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环境因素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中并不占主要地位,长期接触低频电磁场可能和该病的发病有关。亚洲国家以及西方国家中亚裔人群比欧美人群的发病率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直系家属中患该病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三倍,男性比女性易患,说明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病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临床表现

(1)CLL患者往往因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或查血常规发现不明原因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多而就诊,有的CLL患者可以出现对运动耐受性减低、易疲劳等。

(2)病情进展后患者出现体重减轻、反复感染、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贫血等。CLL患者较其他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患者更易并发病毒和细菌感染,特别是带状疱疹。

(3)30%的CLL患者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以融合。多见于颈部、锁骨上和腋窝,很少出现上肢的血管获淋巴管堵塞。约半数CLL患者有脾大,可以伴有脾功能亢进。CLL中出现血细胞减少多见于骨髓浸润或者自身抗体的出现。白血病细胞可多部位侵润。

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它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并浸润身体其他器官,主要表现为贫血、皮肤、牙龈、鼻腔等出血或便血、尿血,反复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各组织、器官引起的相应症状,如浸润皮肤可引起结节、肿块,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浸润到睾丸则睾丸肿大。白血病为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第一位),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非淋),小儿以急淋多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效果较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好,急性白血病自然病程较短,但经积极规则治疗后,生存期可显著延长,国外急淋5年以上存活率达65-70%,国内经规则治疗,长期无病生存率已达60-70%,达到国际水平。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性疾病,是指前体B、T或成熟B淋巴细胞发生克隆性异常增殖所致的恶性疾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80%,发病率高峰在3岁至7岁之间。近40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儿童AL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儿童ALL已成为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是当今疗效最好、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之一。目前小儿ALL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95%以上,5年以上持续完全缓解(CCR)率可达65%~80%。我国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约为1/10万,其中以总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多数。

病因:可能导致发生儿童白血病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因素,但对每一个白血病患儿来说常不能确定其个体的致病原因。

表现:早期多表现为发热、倦怠、乏力;可有骨、关节疼痛;皮肤黏膜苍白;皮肤出血点、瘀斑、鼻衄也是常见症状;半数患儿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表现。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CL)又称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LSL),由于新的组织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进展LSL这一名词已不再使用LCL是淋巴瘤病程后阶段淋巴瘤细胞广泛播散至骨髓,并出现在外周血,同时伴有正常血细胞的减少,此时出现的白血病称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临床表现:

本病常表现为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肝脾肿大偶尔有巨脾纵隔淋巴结肿大可并发上腔静脉压迫症。贫血进一步加重皮肤黏膜出血发热,尚可累及皮肤、骨关节神经系统可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及心包积液等表现。

并发症:

1.感染、发热是常见的并发症。

2.合并浆膜腔积液可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等症状。

治疗:

LCL的治疗较困难,预后(尤其是远期疗效)较差尽管目前的治疗有效率可达70%~85%(完全缓解率仅为40%左右),但长生存很难LCL的预后和治疗强度显著相关,采用较强的治疗方案有条件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值得注意的是LCL的治疗(尤其是诱导治疗)应以ALL治疗相似的长疗程为主单纯采用NHL的COPCHOP等短疗程方案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