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军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科技简报2006年第二期(总第75期)

2017-05-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复旦大学科技处工作会议于2006年9月2日至9月3日召开,科技处全体员工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龚新高处长传达了中共复旦大学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

复旦大学科技处工作会议于2006年9月2日至9月3日召开,科技处全体员工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龚新高处长传达了中共复旦大学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总结了我处2006年上半年工作基本情况,并对下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对国际科技合作、复旦联合实验室、科技合同中英文文本、区校合作、科技信息化管理等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落实方案或建设性意见。此次会议使科技处全体成员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科技处的首要任务和各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三、我校龚新高等6人入选2006年度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

2006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评审立项工作已经结束。经过专家网上评审、见面会考评、市科委审定,本年度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A类)共资助39人,总计资助经费920万元。我校龚新高(物理系)、金国新(化学系)、汤其群(上海医学院)、樊嘉(中山医院)、王名贵(华山医院)、周梁(眼耳鼻喉科医院)6位教授获得该项计划资助。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是指在某一学科、专业技术领域做出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或对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领域发展有较大影响,被国内外同行公认有创新性成果或业绩者;或掌握某一学科、专业技术领域能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并对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

该计划是上海市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举措,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资助以自由选题形式开展的学科前沿探索和多学科交叉研究项目,尤其是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开展的此类合作交流项目。

四.我校钱菊英教授获“第三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称号,闵浩、吴晓晖教授获提名奖

2006年2月28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第三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的评选工作。共有103位候选人参与评选,我校推荐12人。经过专业评审组的初评和评审委员会的复评及终评,第三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及提名奖获得者人选已经产生。我校附属中山医院的钱菊英荣获“第三届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称号,信息学院闵昊和发育所吴晓晖荣获“第三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提名奖获得者”称号。

五、我校获第四届上海医学科技奖11项

第四届上海医学科技奖经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一审、二审、一等奖推荐项目答辩),评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37项。我校获二等奖4项,分别是中山医院葛均波的《炎症免疫及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机制研究》,华山医院朱德妹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感染的防治研究》,中山医院高道利的《乳房自我检查对降低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评估》和妇产科医院李大金的《母-胎免疫调节机理的研究》;三等奖7项,其中中山医院3项,眼耳鼻喉科医院2项,妇产科医院1项,放射研究所1项。

六、我校陈芬儿和宋后燕教授获“上海发明家”称号

暨1996年首届上海发明家评选活动之后,2006年进行了第二届上海发明家评选活动。本届评选范围侧重于在电子与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环境保护、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现代交通运输等领域中完成重大技术发明,并积极推动发明成果转化实施的优秀发明人。我校化学系陈芬儿教授和上海医学院宋后燕教授荣获本届“上海发明家”称号。

七、我校朱依谆等16人获2006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资助

2006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评审立项工作已经结束。经过专家网上评审、见面会考评、领导小组考核、网上公示和申报单位实地考察等评选环节,最终遴选出222人(含团队)给予支持,资助经费总计4,500万元。我校朱依谆等16人获得该项计划资助。

八、2006年度我校推荐三支和26人分别申报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年6月,我校向教育部推荐2006年度“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三个,学术带头人分别为金力、吴宗敏、邵正中教授。此外我校还向教育部推荐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人楼红卫同志等共26名。

九、我校9人分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优选课题和青年教师奖

2006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优选课题、青年教师奖名单,我校共有9人获奖,这也是我校历史上入选该项基金支持人数最多的一次。

十、复旦大学以高分通过二级军工保密资格认证

2006年6月2日,我校军工保密资格现场审查认证会在逸夫科技楼第六会议室召开。上海市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一行六人对我校军工保密工作进行了认证验收。王生洪校长,杨玉良副校长,陈晓漫副校长出席了审查认证会。

认证会由上海市国防科工办童蕙萱处长主持。王生洪校长向专家组介绍了我校基本概况,杨玉良副校长就我校军工整体保密工作情况以及军工科研保密管理工作情况向专家组做了汇报并进行了现场答辩。下午,认证专家组对我校的军工保密工作分项进行了现场检查。

经过细致、认真的审查,认证专家组认为我校领导对军工保密工作高度重视,实际保密工作满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综合评价打分后,我校以95.38%的高分通过现场审查认证。

取得二级军工保密资格,为我校承担国防科研任务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但这是“三证”(包括军工保密资格认证、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生产科研许可证)建设中的第一证。只有“三证”全部落实,我校才能具备申请、承担国防科研项目的基本资质,目前科技处军工管理办公室正积极进行其它两证认证申请的准备工作。

十一、复旦大学与韩国汉阳大学科技合作会议

复旦大学与韩国汉阳大学科技合作会议与9月6日下午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举行。会议由复旦大学科技处李高平副处长主持。汉阳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张健熙教授和复旦大学科技处相关人员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气氛轻松友好,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并达成共识,认为合作应本着务实的方针,从点到面,逐步加强。

本协议的目的在于通过构筑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与韩国汉阳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业务合作体系,促进经常性的技术交流活动。双方将共同举办技术洽谈会、技术交流会、展会等,通过举行多方面的宣传活动,发现技术需求,促进两校间的国际科技合作。

十二、“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论证

2006年8月16、17日,教育部科技司组织专家对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分别进行了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实验室负责人建设工作报告和对实验室现场考察,经讨论后一致同意波散射与遥感信息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同期,教育部科技司还组织专家对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论证。论证专家由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中国医科院昆明生物医学所褚嘉佑教授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通过听取实验室负责人建设工作报告和对实验室现场考察,经讨论后一致同意该实验室通过论证,进入建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