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诗以哪首最著名 王昌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2017-08-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盛唐著名的爱国诗人王昌龄,一生浮沉官场,郁郁不得志,终于安史之乱中与世长辞.他一生清廉自守,光明磊落,虽于政治领域没多大建树,却难得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在他有生之年,创作了大量反映边关将士保家卫国.思念故乡的边塞诗作,其中尤以七绝见长,因而王昌龄在唐代诗坛上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生前所创作的伟大诗篇,也广为流传,为后人所铭记.中  文  名:王昌龄别 名:王少伯.王龙标.王江宁国 籍:中国(唐朝)民 族:汉族出  生  地: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出生日期:约武周圣历元年(约公

盛唐著名的爱国诗人王昌龄,一生浮沉官场,郁郁不得志,终于安史之乱中与世长辞。他一生清廉自守,光明磊落,虽于政治领域没多大建树,却难得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在他有生之年,创作了大量反映边关将士保家卫国、思念故乡的边塞诗作,其中尤以七绝见长,因而王昌龄在唐代诗坛上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生前所创作的伟大诗篇,也广为流传,为后人所铭记。

中  文  名:王昌龄

别  名:王少伯、王龙标、王江宁

国  籍:中国(唐朝)

民  族:汉族

出  生  地: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出生日期:约武周圣历元年(约公元698年)

逝世日期:唐肃宗至德二载丁酉(约公元757年)

职  业:诗人,政治家

代表作品:《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长信宫词》

作品风格:语言精炼、意味浑厚

王昌龄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是一位苦读考上进士的寒门学子,在潜规则横行的中国封建社会,朝中无人的王昌龄,其仕途之坎坷,可想而知。直到而立之年,王昌龄才得以跻身官场。初时只得出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中凭借其出众的才学升任博学宏辞,之后又辗转改任汜水县尉,然而很快因事遭到帝王贬斥,于是不得已迁任江宁丞,度过了一段孤独寂寥的岁月。在这期间,王昌龄从未改变其光明磊落的品格操守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除了饱览江南的风景名胜之外,还十分热衷于诗词创作。

据史书记载,王昌龄与盛唐时代数之不尽的诗坛名家都私交甚好,其中,与李白、孟浩然、岑参等大诗人的来往尤其频繁。岑参曾手书《送王大昌龄赴江宁》一诗,赠与王昌龄,以表达二人深厚的友情,一度被传为佳话。王昌龄的诗文笔细腻生动,意境大气悠远,既有以壮写悲的边塞之作,又有哀婉幽怨的深宫寄语,可以说在盛唐的历史上,他是一位别具的家国情怀的诗人。

王昌龄是河东晋阳人,晋阳位于今日的山西省太原市,因而王昌龄是晋绥大地哺育出的一位爱国诗人。也有后人认为他是京兆长安人,祖籍位于今天的陕西西安,是矣非矣,至今尚难考证。王昌龄出身贫贱,早年以农耕为生,然而自幼爱好诗书,颇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因而至而立之年,终于得中进士功名,跻身朝堂之中,于仕途上有所发展。

古来文官命运,往往是几度沉浮,王昌龄也不例外。相传他为官之初,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一个类似于清朝翰林院编修的文职,并没给他带来多么辉煌的前程,在此期间,倒是结交了不少盛唐诗坛的名家,如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久负盛名的诗人,相互切磋间,令王昌龄在诗书造诣上颇有精进。

王昌龄生活于盛唐时期,从其出生年月来推断应该是武则天时期。盛唐时期,文人骚客居首,王昌龄也是其中一员,他生活困苦,他勤学苦读,他学富五车,他满腔抱负,他励志报效国家,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王昌龄仕途并不平坦,磕磕绊绊。王昌龄在盛唐时期声名远播,与唐朝的著名诗人孟浩然,李白等人均有很深的交情。

王昌龄的诗可以分为三个题材,一个是一边塞为主,一个是闺情宫怨,一个是送别题材。其中以边塞诗最富盛名,而且以七言绝句最为突出,七绝圣手这个美誉就是这么来的。王昌龄的边塞诗流畅通脱,激昂向上,被后人所钟爱。尤其到唐朝时期,边塞诗泛滥,数量达到了两千多首,其中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的边塞诗最为有名,并成一派,这个边塞诗派还成为了一个重要流派。

从王昌龄的边塞诗中可以看出融在诗中的爱国主义,从诗中可以看出英雄主义精神,饱含深情。王昌龄的边塞诗将诗人的视野和胸怀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在写作上,王昌龄最擅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喻情,这是王昌龄的诗的常用结构。不得不说王昌龄在写作手法上很厉害,他将最简练的技巧运用的炉火纯青,然后在框定的情景中展现另外一个开阔的视野,在最朴实无华的主题中衍生出更深一层的情感,这就是王昌龄的诗的精髓。王昌龄作品无数,代表作就要数《出塞》了。

《出塞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更是被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出塞》的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从军行七首》是著名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采莲曲二首》是唐代朝大诗人王昌龄约于唐玄宗天宝七年夏,被贬龙标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第一首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采莲曲二首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于天宝元年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时所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