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芬怎么样 人大代表陈丽芬:养老机构要么住不上要么住不起

2018-0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浪财经讯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在其上交的两会提案中指出,2015年.2020年和2050年,是中国老龄化进程中的三个关

新浪财经讯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在其上交的两会提案中指出,2015年、2020年和2050年,是中国老龄化进程中的三个关键时间点。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在2015年耗尽,此后中国适龄劳动力人口将开始出现负增长。

2020年则是中国进入重型老龄化的临界点,此后中国将开始长达30年的飞速老龄化,总人口也逐渐开始负增长。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可达2.8亿,占总人口的18.4%左右。2050年之后,中国将进入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

陈丽芬认为,现在养老设施还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对价格低廉、政府补贴的养老机构“住不上”,另一方面,对收费昂贵、设施完善的养老机构“住不起”。年末各类养老设施共收养了老年人293.6万人,仅仅解决了不到2%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

如果养老社区化,在社区内设置养老设施,为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日间照料、社区托老、志愿者互助等多种服务,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让老人们能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亲切感,可避免老人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满足了老人传统的养老观念;老人可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租期,子女也方便就近照顾,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老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因此,大力推行养老社区化,才能解决我国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

陈丽芬建议,对现有小区,要大力推进社区化养老设施建设和完善,根据社区内老年人口密度、自理状况,以社区、街道为单位,就近配设合理数量的生活自理型、生活协助型、特殊护理型以及持续护理型的社区化养老设施。

此外,她还建议,政府要加大养老资金投入,可以参照教育附加费的形式,设立专门养老基金,如开设养老附加费,把建立社区化养老设施纳入财政预算制度,形成养老社区化的长效机制。

关于实施养老社区化的建议

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  陈丽芬

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态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出生率下降、平均寿命的提高,我国已于1999年10月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们已经跨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687万,占7%),并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

2015年、2020年和2050年,是中国老龄化进程中的三个关键时间点。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在2015年耗尽,此后中国适龄劳动力人口将开始出现负增长。2020年则是中国进入重型老龄化的临界点,此后中国将开始长达30年的飞速老龄化,总人口也逐渐开始负增长。

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可达2.8亿,占总人口的18.4%左右。2050年之后,中国将进入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基数大、速度快,养老底子薄、负担重。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现有的养老机构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讲,都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几十年内十分迫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社会养老设施现状

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负担日趋加重。据测算,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00年抚养15.60人,2025年抚养29.46人,2050年抚养48.49人。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

同期,我国各类养老服务设施44304个,全国共有老龄事业单位2583个,老年法律援助中心2.2万个,老年维权协调组织7.8万个,老年学校5.0万个,各类老年活动室34.6万个。拥有床位416.5万张,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19.

8万张。现在养老设施还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对价格低廉、政府补贴的养老机构“住不上”,另一方面,对收费昂贵、设施完善的养老机构“住不起”。年末各类养老设施共收养了老年人293.6万人,仅仅解决了不到2%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老人与子女、与亲友、与近邻的关系往往是紧密的。离开家庭入住养老院意味着老人需要与陌生人建立新的联系,这对大多数老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养老社区化,在社区内设置养老设施,为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日间照料、社区托老、志愿者互助等多种服务,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让老人们能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亲切感,可避免老人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满足了老人传统的养老观念;老人可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租期,子女也方便就近照顾,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老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因此,大力推行养老社区化,才能解决我国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

三、建议

1.加强养老社区化的设施建设。

对现有小区,要大力推进社区化养老设施建设和完善,根据社区内老年人口密度、自理状况,以社区、街道为单位,就近配设合理数量的生活自理型、生活协助型、特殊护理型以及持续护理型的社区化养老设施。

对新建居民小区和进行旧城改造时,可参照目前配套学校建设的要求(如小区人口达到10000人须配备一所小学、幼儿园),以社区为单位,按照老年人口数量,将社区养老设施作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与项目一起规划,一并实施,一同检查验收。

2. 设立养老社区化的专项基金,避免养老产业化。

养老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是社会公益事业。如果强调养老产业化,其实就是将“养老”推向资本;推向资本,就是推向 “赚钱”。多年以来,我们经历了医疗产业化、住房产业化、教育产业化的 “洗礼”,这三大产业化带来的,是越走越高的医疗费、房价和教育费用。

养老服务是政府的功能职责,它既是社会福利,又是政府法定义务,政府应该严格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因此,为了确保养老社区化的公益性。在推进养老社区化的过程中,政府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且应进一步强化,政府要加大养老资金投入,可以参照教育附加费的形式,设立专门养老基金,如开设养老附加费,把建立社区化养老设施纳入财政预算制度,形成养老社区化的长效机制。

3.完善家庭养老补贴政策

如果老人选择家庭养老,政府是否应出台家庭养老政策(如免税政策、津贴政策、弹性就业政策等)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撑,为家庭养老创造应有的社会环境、提供合理的经济支持,这也是对养老社区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的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