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老婆于海丹资料简介及照片曝光【图】

2018-05-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雪健夫妇4月1日,电视剧<命运>的新闻发布会在央视梅地亚中心举行,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李雪健,不似想像中的严肃.不苟言笑,他亲切.和蔼,就像一个自家的长辈.李雪健当天穿着一件灰色的棉外套,显得有几分消瘦,当主持人夸奖他穿得很时尚时,他骄傲地说:"我媳妇儿打扮的".在后台李雪健一边被化着妆,一边接受着各路记者的采访,其间还有来来往往的人不断地同他打着招呼,几乎每次他都站起来,即使对方是很年轻的小女孩,人缘好极了. "完美的人生是不可能有的,但只要活着就是美丽的,所以要

李雪健夫妇

4月1日,电视剧《命运》的新闻发布会在央视梅地亚中心举行,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李雪健,不似想像中的严肃、不苟言笑,他亲切、和蔼,就像一个自家的长辈。李雪健当天穿着一件灰色的棉外套,显得有几分消瘦,当主持人夸奖他穿得很时尚时,他骄傲地说:“我媳妇儿打扮的”。在后台李雪健一边被化着妆,一边接受着各路记者的采访,其间还有来来往往的人不断地同他打着招呼,几乎每次他都站起来,即使对方是很年轻的小女孩,人缘好极了。

“完美的人生是不可能有的,但只要活着就是美丽的,所以要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李雪健借用他主演的《美丽人生》中的一句台词,总结大病后的感悟。

他有真性情 背着导演透露剧情

在后台,两个小细节也让记者体会到一个李雪健的真性情。记者按照惯例问起他最近有没有什么新的安排时,李雪健回答了一句意料之中的套话:“有,但是还在谈。”看着记者期待的目光,他又补充了一句,这次有了一些实在性的内容:“和康洪雷导演在谈一个戏,还没有成型。”是什么戏啊,康洪雷的戏都很辛苦哦,演员们都说他是魔鬼导演,记者随口接话说。忽然,李雪健脸上全是兴奋的表情,一肚子的激情按捺不住豁出去的样子:“不管他怪罪不怪罪我,我憋不住了。也是一个发生在深圳的戏,写特区盲人推拿按摩的。”那你肯定是演盲人按摩师啰?李雪健相当得意地颔首:“很有挑战性,康导让我看了小说,小说很不错,改成戏错不了。”

谈起自己演过的角色,李雪健说每一个都跟自己孩子似的,都很喜欢,不过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演坏了”的角色。李雪健竟然毫不客气地进行了自我批评,甚至上升到“事业的堕落”的高度。李雪健平静地回忆着这件早已尘封的往事:“我也被批过,在一部古装戏《尚方宝剑》中,我演潘安,被观众批了。我当时的想法是挖掘一下自己的潜力,弄点喜剧的试试。当时肥头大耳的,脸胖脖子粗,戏服穿在身上极难看。我在创作上有些不好,在事业上有些堕落。”

李雪健说这件事给了他一个深刻的教训:“那种失败印象深刻地提醒自己不能大意,不能不全心全意地去塑造角色,要尽力演好,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自己,自己形象不注意,不是毁了艺术形象吗?”

他是一个好演员

用生命演戏

一提起李雪健,首先想到的是焦裕禄,然后宋大成、宋江、杨庭辉、冯敬尧……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身影渐渐在脑海中鲜活起来。然后你就会惊讶于一个曝光率如此低的演员,原来塑造了这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而查查资料,你会发现他几乎得完了一个演员能够获得的所有荣耀:1980年话剧《九一三事件》获中国戏剧梅花奖;1990年电视剧《渴望》获第十一届飞天奖最佳男配角奖第九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电影《焦裕禄》获第十一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在采访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没有一丝一毫的明星派头。在焦裕禄之后,李雪健在《命运》中再次挑战“书记”的角色,扮演一个临危受命的经济开发特区的书记。在他一次次的述说中,不难感到他对这部戏倾注的心血:“太不容易了。我怕演不好,我怕人物不准确,我怕特区人民不接受。拍完后我一直在期待,审查修改,改了2000多处,没赶上国庆献礼,后来又说今年3月份播出,结果听说被一个更优秀的戏取代了。然后我又看到电视字幕上说4月3号播,我都给我贵州的父母打电话了,父母都在期待,结果又延迟到11号了。我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11号播,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而同剧演员高明的一段话更让记者体会到背后的辛酸:“拍这个戏,别人看不见,咱看得见啊,雪健那是用命在演。咱形容的惨点儿,一场戏下来,只剩下几口气了,喝几口水,接着再来。”或许是《命运》多舛,或许是回忆起拍摄时的不容易,站在台上的李雪健悄悄地背过身去,擦拭溢出的泪水,再转过来时,他挤出了一个“难看”的笑容。

他有一段特殊的经历

和鼻咽癌抗争

2001年,李雪健参加电视剧《中国轨道》的拍摄。早在动身前,李雪健的身体就出现了一些变化,脖子上长了一个小疙瘩,可是爱戏如命的他揣着消炎药就出发去了西安外景地。直到一个月后,或许是由于夫妻间的命运与共,妻子于海丹突然“生出一个想去西安的念头”。到了西安,于海丹悄悄地瞄了一眼李雪健脖子上的小疙瘩,大了,她的心“忽悠”地提了一下。接着,李雪健被确诊为鼻咽癌。在明知自己患癌的情况下,李雪健还是坚持拍完了这部戏。

在李雪健患病的日子里,他的时间被劈成了两半,上午妻子于海丹开车送他到医院做化疗,下午再赶到拍摄现场拍戏。就这样,李雪健硬挺着拍了一个月,直到拍完最后一个镜头。于海丹曾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拍摄最后一场戏,正是雪健治疗反应最痛苦的时候。正式开拍那天,现场的气氛似乎有些凝重,一连拍了几个分切镜头,林子怕他累着,说可以了,但雪健却连连摇头说不理想。最后他说:‘干脆,你们把镜头跟上,千万别停,我再来一遍。’现场寂静之极,我几乎是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雪健,那一大段台词,他说得有些吃力,也有些哽咽,已经分不出是角色的情感还是他个人的情感。我知道,他是在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宣泄角色,同时,也代表自己和所钟爱的事业做一个暂时的告别。”

他有一段甜美的恋爱史

为了妻子当“小偷”

李雪健的妻子于海丹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姑姑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于兰,表哥是著名导演田壮壮。当李雪健还在空政话剧团跑龙套时,她已经出演女主角了,田壮壮第一部引起反响的电视剧《夏天的经历》,就是由她主演的。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坊间流传:于海丹主演的电视剧《暖流》最后一个镜头是在北京站抓一个小偷,演小偷的群众演员临时没来,导演让于海丹从空政话剧团找个演员来帮忙,小偷连个正面镜头都没有,何况时间很晚了,又下起了小雨,谁肯来?电话拨到了李雪健那儿,这时雪健已是轰动全国的名演员了,他说了句:“你等着,我去”,就骑上车冒雨往北京站与恋人相见,“小偷”演得导演连声道谢。回到空政话剧团,夜已深了,大门紧闭李雪健翻墙而入……一位记者以“明星不要报酬,甘当配角”为题,把“小偷”的事迹给捅了出去,这一下李雪健受到团里的严厉批评,其错误是:未经领导批准私自拍摄电视剧。为了教育他人,还让他在大会上作检查,于海丹后来才听说此事。

李雪健和于海丹有一个儿子,叫李亘。记者了解到,李亘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选择了外语专业,目前正面临着择业的问题。

李雪健夫妇

于海丹属于那种见一面就让人难以忘记的漂亮姑娘。她比雪健小3岁,却比雪健早两年走上银幕。当李雪健还在团里跑龙套,出演“匪兵乙”时,她已被影视导演们相中,请去出演女主角了。著名导演田壮壮执导的第一部引起反响的电视剧《夏天的经历》,就是由她主演的。 她主演的《暖流》我都看过,她也是很有演技的好演员,我很喜欢她,可惜她为丈夫牺牲了事业.

田壮壮是著名电影演员于蓝和田方的儿子,是于海丹的表哥,.于海丹是李雪健的夫人.

1954年2月,一个漫天飘雪的日子,李雪健降生在山东省荷泽的一个军人家庭,父母给他取名“雪见”。两三岁时,雪见得了场大病,病好后家里人给他改名“雪健”。 

11岁那年随父亲去了贵州山区凯里,并在那里定居。幼时李雪健就读于凯里师范附小,他讲的一口山东话,在凯里人听来更接近普通话,因而被选进了校文艺宣传队。 

1973年入伍后凭借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出色的表演才能考上了空政话剧团,走上演艺道路。在团里,李雪健是个出了名的好人。他演戏扎扎实实,生活中是个爱帮忙的热心人。 

他因在话剧《九·一三事件》中扮演林彪而声名大噪,因此夺得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二 

让李雪健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团里一位女演员的芳心。她叫于海丹,皮肤白皙,相貌端庄,是团里公认的美人。 

1982年,团里拍摄电视剧《夏天的经历》,于海丹担任女主角,李雪健是配角。那时正值北京炎热的夏天,李雪健把自己宿舍里的电风扇搬到片场给大家吹风,跑到附近买冰绿豆沙,用保温桶装了带给于海丹喝。从李雪健那意味深长的目光里,于海丹知道他对自己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可他为什么不向自己表白呢? 

1983年春节前夕,李雪健准备回贵州探亲,可他没有买到火车票,十分沮丧地回到了冷清的单身宿舍。于海丹得知这个情况,立刻给他送来了一大沓电影票,说:“春节你就在北京过吧,我们可以用看电影来打发时间。”看着于海丹羞涩得有些发红的脸,李雪健内心涌上无边的温暖和幸福。那天,李雪健和于海丹一起看电影《海囚》,电影情节他们早已忘了,但两人永远记住了这样一个细节:在电影出现高潮时,他们的手不经意间碰到了一起,也许心有灵犀,他们几乎同时握住了对方的手。 

走出电影院,李雪健忧心忡忡地对于海丹说:“我早就喜欢上了你,可一直不敢向你表白。我担心你和你的家庭不会接受我。”于海丹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姑姑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于兰,表哥是著名导演田壮壮,她本人也是团里的主要演员;而李雪健出身普通,在团里一直演不上主角,他们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望着李雪健那张写满忧虑的脸,于海丹坚定地说:“我能接受你,就能接受你的一切!” 

当于海丹拿着李雪健的照片小心翼翼地向家人征求意见的时候,没想到全家人竟然一致通过。李雪健高兴得跳了起来。 

1983年8月1日,李雪健和于海丹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婚礼。1985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为了让丈夫一心一意拍好戏,于海丹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有一次,于海丹感冒了,李雪健刚好从广州拍戏回来,他见妻子疲惫地躺在床上发高烧,药瓶和未洗的碗筷摆了一桌子,心里万分愧疚。他连忙给妻子端水喂药、削水果、收拾家务,守在床边陪妻子说话。于海丹轻轻地说:“要是永远这么病下去,该多好。”说得李雪健鼻子直发酸。 

于海丹退居幕后,仍然关心丈夫的演艺事业。每次有李雪健的演出,她都尽可能去剧院观看,回到家后,还认真和丈夫探讨演技。

1989年,李雪健加盟电影《焦裕禄》剧组,扮演焦裕禄。于海丹为丈夫找来了一书包关于焦裕禄的书籍。焦裕禄女儿焦守云说:“当初,李雪健一走进家门,我母亲就连连说:‘不像,不像,这哪是老焦的样子,人长得太胖。’李雪健急了,大白菜梆子一吃就是三个月,很快就把自己减掉了二三十斤。他曾对我母亲说:我外形不像,就用心来演。后来,他成功了,把一个焦裕禄演得感天动地,母亲也被感动了,直说:雪健这孩子,也真难为他了。” 

《焦裕禄》让李雪健同时获得了电影“金鸡”、“百花”最佳男演员奖。文化部,人事部联合授予他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李雪健在颁奖典礼上的讲话朴实无华,却令台下掌声大作:“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1990年是李雪健演艺之路的转折点,这一年我国第一部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轰动一时,万人空巷。当时《渴望》剧组找到李雪健,邀请他出演男主角宋大成,演惯了英雄人物的李雪健对演这个普通男人没有兴趣,把剧本放在桌子上,好几天都没有看。但于海丹一口气看完了前20集,她激动地对丈夫说:“宋大成挺有戏,你一定要上!”李雪健这时候才急急忙忙地看剧本,他立即被宋大成吸引住了。他扮演的邻家大哥宋大成一时间深入千家万户,因此拿下电视“飞天”、“金鹰”双奖。

2000年冬天,李雪健去西安拍摄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中国轨道》,临行前,于海丹发现丈夫的脖子上长了一个小疙瘩。几天后,于海丹打电话询问丈夫的身体情况,李雪健告诉她:“戏拍得很顺利,只是脖子上的小疙瘩变大了,吃药也不太管用。”尽管丈夫语气很轻松,但于海丹还是放心不下。第二天,她就赶到了西安。在拍摄现场,于海丹见到了消瘦的丈夫,内心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次日,于海丹陪着李雪健去西安四医大检查,三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李雪健被确诊为鼻咽癌。 

当天下午,于海丹就飞回北京,与教授研究治疗方案,这个教授建议李雪健还是回到北京接受治疗。晚上,于海丹赶回家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西安,他们13岁的儿子得知爸爸生病后,给爸爸写了一封信,并叮嘱妈妈先不要看这封信。 

到达西安,于海丹从包里掏出儿子的信,李雪健接过去刚读了两行,就用双手捂住双眼,泪水从指缝中流了出来。于海丹接过信一看,儿子是这样写的: 

爸爸: 

听说您病了,我很担心,也很着急,但我想最着急的应该是您。让我们都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现在还不是着急的时候,因为着急也没有用,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病情。家里、剧组都不能没有您,您一定要挺住,让我们共同走过这艰难的一关…… 

时间短,千言万语一时说不出来。同时,送给你一块护身符,上面的兔子就是我,我会全身心地守护在您身旁…… 

看完信后,于海丹和丈夫抱头痛哭。平静下来,于海丹劝丈夫马上回北京治病,李雪健为难地说:“钱也花了,大家也投入了,我是主角,如果我现在离开剧组,整个拍摄工作就要停下来,让那么多演员等着我,这种情况我不能接受。” 

于是,于海丹陪着丈夫在西安一边接受化疗,一边坚持排戏。她看到李雪健一天比一天消瘦,一天比一天疲惫,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中国轨道》杀青后,李雪健和妻子回到了北京。于海丹时时刻刻守护在丈夫身边,由于长期接受放化疗治疗,李雪健口腔的真皮烂了,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吃流质食物,他一下子瘦了30多斤。 

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于海丹的悉心照顾下,到2003年春天,李雪健的病基本痊愈,夫妻俩喜极而泣。 

经过与病魔不懈的抗争,病好以后,他又接拍了电影《至高无上》。其中有一场雨中戏,当时气温只有摄氏16度,下着雨,工作人员熬好了姜汤给每个人喝,他却拒喝,理由竟然是为能够把握好人物在冷雨中颤栗的感觉。这场戏拍了六遍,拍完之后,李雪健冻得浑身哆嗦,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他这种崇高的艺德而感动。 

李雪健康复后接拍了5部戏,分别是《云的南方》、《往事》、《合同父子》和《唐山大地震》,而30集电视连续剧《历史的天空》是其康复后的第6部作品,他扮演的“杨司令”光芒四射,被认为是其饰演“焦裕禄”以来的又一艺术高峰。 

2004年5月,李雪健身体彻底康复,而于海丹整个人却瘦了一圈。他深情地对妻子说:“海丹,你辛苦了。这辈子我欠你的太多了,来生我们还做夫妻吧,让我好好照顾你

“大成哥”和他的媳妇

——李雪健的爱情生活 

人们都为荧屏、影幕上的大成哥、焦裕禄焦心、流泪。可他们的扮演者李雪健的生活,却让人只有羡慕的份儿,瞧“大成哥”的媳妇多漂亮、多温柔……

文/李培禹 

1990年12月19日清晨,电视剧《渴望》中的“_大成哥”——李雪健一觉醒来,妻子于海丹已扎着围裙在厨房里忙活了,她要给刚刚从电影《焦裕禄》剧组下来,“苦”得掉了十几斤肉的丈夫补补身子。 

吃过早饭,雪健和海丹把4岁的儿子亘亘送到姥姥家,然后一同朝国家电影局走去。李雪健刻骨铭心地创作,连续吃苦50多天,于海丹日日提心吊胆快两个月,终于,彩色宽银幕故事影片《焦裕禄》拍完了。 

李雷健于海丹结婚时 

这天,影片第一次在北京试映,观众是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和首都主要新闻单位的文艺记者。 

灯光暗了,银幕上的焦裕禄向人们走来。影片放映不到一半,整个小放映厅里抽泣声四起,连一向被视为“最挑剔的观众”的新闻记者们也个个挂着泪痕。当那双人民早已熟悉的眼睛永久地合上,“焦书记”带着对36万兰考人的牵挂永远地去了的时候,银幕上巨大落日的辉煌与泡桐树影的叠印,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强烈的震撼。无疑,焦裕禄,这个共产党人一生中最为闪光的一段历史,成功地搬上了银幕;无疑,青年演员李雪健在我国第一部室内剧《渴望》中塑造了宋大成从而走进千家万户之后,又攀登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无论是领导还是记者,都发自内心地鼓起掌来,许久、许久……此刻,忍不住涌出热泪的李雪健,轻声地在妻子于海丹耳边说:“这,算作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吧。” 

“呀!”于海丹忽地记起,今天,12月19日,恰好是自己的生日啊。这个李雪健,他也真沉得住气!海丹有多高兴啊,要不是有那么多摄像机、照像机镜头对着李雪健,她真想幸福地把头依偎在丈夫厚实的肩头……

《渴望》中的宋大成,是李雪健“报恩”的产物。1989年,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筹拍我国第一部室内剧——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青年导演鲁晓威登门找到李雪健。10年前就因在《九·一三事件》中扮演林彪而一举成名,以后又摘取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李雪健,当时已有好几位导演请他拍片,而且都是一号主角。 

鲁晓威的到来,把那些片约全“截”了。雪健首先想到了自己最困难的1977年,是晓威的父亲,一位令人尊敬的部队文艺界的领导,出面推荐他考取了空政话剧团。这个“恩”得报。于是他对鲁晓威说:“你定吧。一切都由你看着办。” 

就这样,近一年的时间,李雪健奔波于西郊香山和市区之间,任劳任怨地为《渴望》出力。李雪健不干则已,一干就是全身心地投入,经过他的再创造,剧本里的宋大成“活”了。随着《渴望》的播出,“大成哥”成了姑娘们心中的偶像。雪健难免不陷入近乎狂热的“旋涡”之中。 

对这些,于海丹没有感到丝毫的不平衡,她还是那样对丈夫抱以一个会心的微笑,她太了解自己身边的这位“大成哥”了…… 

他们在空政话剧团里相识。当时海丹还是学员班的学员,女兵是不准谈恋爱的。 

空政话剧团的集体宿舍,3个女兵住一室。慢慢地,谁也不瞒谁,谁也瞒不了谁,另两个女伴都悄悄地恋爱了。也巧,那两位捷足先登的男士,姓虽不同尊名却都是一个“宾”字。“王宾”是她的,“张宾”是她的。那么,“什么宾”是海丹的呢? 

热心的伙伴们把李雪健的名字灌进于海丹的耳朵。那个李雪健,为人忠厚,真诚是出了名的。不仅上台演戏扎扎实实,生活中也总像个老大哥,谁家修房子,换煤气,抬钢琴,拉煤,只要他有空或碰上了,总帮人帮到底,从来不吝惜汗水。这一切,海丹当然也看在眼里。

生活中随和的李雪健

婚后第二年,李雪健调到了中央实验话剧院。于海丹则转业到全国妇联图书馆。这年,他们的儿子出世了,取名李亘。

同上一部戏,使他们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身高1.67米的于海丹,穿上高跟鞋,雪健就显得矮了。他憨笑着告诉她:“我精神好的时候,身高1.72米,精神不好就1.70米了。”海丹一笑:“谁问你了?” 

1982年春节来到了,人们都纷纷回家过春节去了。家远在贵州的李雪健,留在显得格外冷清的单身宿舍里。海丹来了,她拿出一摞电影票,说:“跟我们家人要的,好几场呢,你没事去看吧。” 

其中有一场是海丹陪李雪健一块去看的,片名他俩大概永远也忘不了,叫《海囚》。 

进展顺利。李雪健根本没想到,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是于海丹的亲姑姑;姑父田方是《英雄儿女》里的王政委、电影界有威望的老前辈。海丹的家是个大家族,挑女婿是相当挑剔的,何况海丹又是于家的掌上明珠呢。 

雪健的照片在于家众多人手里辗转着,最先通过的是和海丹年龄差不多大的嫂子,她惊叹道:“呀!真是条汉子!” 

“李雪健,以后就叫你李宾啦!”于海丹宣布道。 

雪健还是那副让你没脾气的劲儿,“行,叫李宾。” 

诗人郭小川吟到:“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已经是干部的“李宾”,和还是个女兵的海丹恋爱,自然要受到很多约束。 

于海丹要去陕西拍电视剧《暖流》了,晚上的火车。她多想让雪健到车站送送啊。可是不行,团里有领导偏在这个时候提醒李雪健“要注意影响”,把他“盯”上了。海丹委屈地一个人走了。 

一个月后,《暖流》剧组返京拍最后一个镜头:在北京站抓一个小偷。 

演“小偷”的群众演员怎么也不入戏,把导演急得不得了。他忽然想起让于海丹从空政话剧团找个演员来帮忙。“小偷”连个正面镜头都没有,何况这么晚了,又下起了小雨,谁肯来呢? 

电话一拨就拨到了李雪健那儿。这时雪健已是轰动全国的名演员了,他听到海丹的声音,说了句:“你等着,我去。”骑上自行车就冒雨往北京站赶。 

恋人相见,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先拍戏。雪健的功底自不必说了,“小偷”演得导演连声道:“谢谢!谢谢!” 

回到空政话剧团,夜已深了,大门紧闭。李雪健翻墙而入…… 

谁知,一位热心的记者以《明星不要报酬,甘当配角》为题,把“小偷”的事给捅出去了。这一捅捅出了“漏子”,李雪健受到团里的严厉批评,其错误是:未经领导批准私自拍摄电视剧。为了教育他人,还让他在大会上作检查。 

海丹后来才听说此事,她知道,自己不追问,李雪健是永远不会对她提起这事的。这个“老蔫儿”!海丹真想吻他。

妻子于海丹开车送李雪健去医院治疗

李雪健第一次上电视,是在天津电视台拍摄的《生者与死者》。他扮演一位年轻潇洒的青年,这也是他至今演过的唯一够得上“潇洒”的角色,由于播出时间安排在中午,收视率不高,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李雪健扮演的这第一个屏幕形象。 

别人没看到无所谓,于海丹可能也没看到,这多少使李雪健感到遗憾,他希望他在海丹面前总是1.72米,而不是1.70米。其实,海丹是个聪明的姑娘,她透过“李宾”憨厚、质朴的外表,早已看中了李雪健那颗没有杂质、纯净而善良的心。 

那次,同伴相约去跳舞,人家约了“王宾”、“张宾”,于海丹也第一次约了她的“李宾”。 

谁知,到了彩灯闪烁的舞场上,海丹差点没背过气去——“李宾”来了个“大本色”,把他平日穿的那条肥军裤和胖头鱼般的老棉鞋穿到舞场上来了。 

就在那次难忘的舞会上,他们尽情地倾谈,定下“八一”为他们结婚的日子。 

1983年“八一”建军节,团里的伙伴们张罗着买来了水果、糖,自己动手冰镇了一桶酸梅汤,简朴而热烈的婚礼开始了。李雪健还是那条军裤,上身干脆只穿一件圆领衫。墙上是那幅放大了的黑白结婚照:两人都身着军装。现在你到这小两口家去,仍可看到那张被戏称为“老八路”的照片。

当儿子安然地睡着了,雪健望着妻子因劳累一天而显得疲倦的面容,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他不知该怎样表述自己歉疚的心情。往往这时,海丹倒反过来安慰丈夫:“得得得,别瞎想了,其实我也没为你牺牲,我不是挺好吗?” 

“梅花雪中见,珊瑚海之丹。”这是李雪健和于海丹结婚时,好友王培公书赠给他们的条幅。它不仅融进了雪健和海丹的名字,更概括了他们的品格。 

今天,当李雪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众多记者紧紧围堵着他,一定要他回答此时此刻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雪健毫不犹豫地回答:“有机会,我想和于海丹合作拍一部片子。”在一旁的海丹调皮地补充一句:“要演一对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