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李宣:新晋“柯男”,这样的“鲜肉”你一定没尝过

2018-0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一次见李宣是在金砖五国合拍电影<时间去哪儿了>北京路演时,他和贾樟柯.梁景东等主创一起出现在了映前交流的现场. 那场放映活动他也邀请了自己在北京的朋友,就坐在我的前排,电影放映中他从外面进来,打了个照面,没有说话. 徐志鹏是李宣的好友,经常会做一些电影沙龙的策展工作,问及他李宣会不会出演<在清朝>,他说不知道,"不过你有没有觉得李宣会是下一个石隽那样的武侠演员?" 平遥国际电影展形象大使的发布会前几分钟,我整理好摄影机器坐在记者席的最后一排,李宣也坐在最后一排

第一次见李宣是在金砖五国合拍电影《时间去哪儿了》北京路演时,他和贾樟柯、梁景东等主创一起出现在了映前交流的现场。

那场放映活动他也邀请了自己在北京的朋友,就坐在我的前排,电影放映中他从外面进来,打了个照面,没有说话。

徐志鹏是李宣的好友,经常会做一些电影沙龙的策展工作,问及他李宣会不会出演《在清朝》,他说不知道,“不过你有没有觉得李宣会是下一个石隽那样的武侠演员?”

平遥国际电影展形象大使的发布会前几分钟,我整理好摄影机器坐在记者席的最后一排,李宣也坐在最后一排,看到李宣的云纹鞋,他必定是学武术出身的了。

毋庸置疑平遥国际电影展是贾樟柯的主场,只要在平遥电影宫,随处可见贾樟柯导演。他的身后的几个助理中,李宣最显眼,唯一的一个男性,高瘦,腰杆很直。

在平遥,李宣更像是贾樟柯的贴身保镖,“那段时间贾导几乎就是在不断赶场子,作为主场,客人可以迟到,但是他不能。”许多想跟贾樟柯合影或者签名的影迷都被李宣挡下了。

影展最后一天的谢客宴上,贾樟柯也High了,志愿者、粉丝和工作人员等纷纷过来找贾导合影,李宣拍了现场小视频并发了一条朋友圈,“场面失控,无能为力,我还是吃吧。”

习武之人李宣

20岁成为最年轻的国家一级裁判

“我有责任传播中国的传统武术”

“我在早期也预见到了这些,武术毕竟不像跆拳道那样有很好看的衣服和一套很有意思的礼节,但我还是在坚持作着这件事,作为一个习武将近十年的人来说,我觉得我有心、有责任去弘扬中国的传统武术。”

遇到贾樟柯之前,头顶着山西省武术协会会员和太原市武术协会副会长光环的李宣,在太原开着一家武馆,说不上门可罗雀,但终究比不上跆拳道馆的门庭若市。

李宣觉得现在的自己跟同龄的人比起来要“老”很多,“我闲下来的时候喜欢喝茶、练字,有时候回去山里或者田野走走,跟自然亲近。”

“不知道你记不记得李连杰版本的《霍元甲》里面,霍元甲刚开始京门第一,争强斗狠,前几年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啥事都要争第一,特别是在做职业运动员打比赛的那段时间,为了那冠军,觉得拿第二都是一种耻辱。”

“家人经常会跟着我去看打比赛,看到我受伤,他们会哭,会心疼,可是我职业就是这样。回过头来想想,很多人都在乎的是我飞得究竟高不高,只有爱你人才会知道你飞得累不累。”大学毕业以后,李宣退出了职业比赛,将职业变成了传统武术的传播者,开武馆。

有了大量的时间来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总结和思考,“慢慢地平和下来,开始相信忍者无敌,打败一个人只会让他怕你,而忍让却会让一个人心服口服,变成一种敬佩。”李宣说。

“刚开始喝茶和练字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很繁琐,但是沉淀下来以后就体会出了那种趣味。就跟散打来的快,但伤害也大,武术却能化力量于无形之中。”

14岁初中毕业以后,李宣考虑到自己将来的出路,想过美术或者音乐这样的艺术道路,但最后捧着一颗对李小龙的崇拜之心走进了太原市体校,开始系统学习武术套路,成为了武术运动员。他用一系列的成绩告诉别人他选择的路是对的,15岁便拿到了第一个冠军,16岁代表中国出访韩国参加比赛。

从韩国回来以后,太原有一个国际比赛,当时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张智录教练也在现场,第一眼便相中了李宣这个好苗子,当场邀请李宣去山西师范大学就读,“那时候挺小的,也不敢相信是不是真的,后来张教练打电话到了我家,去了学校那边看了一下,当时也考上了北体,觉得张教授是知遇之恩,决定去读山西师范大学。”

“上大学的那几年对我的改变挺大的,真正知道了该学习,并且保持了一个长期学习的习惯。”每天在图书馆看两个小时的书和在训练室里面进行一两个小时的功夫练习成了他四年如一日的生活。“也是在大学那个时候开始练字,字如其人嘛,真的是有了很大的改变。”

由于学科的细分,李宣在山西师范大学专攻散打方向,代表学校或者山西参加了很多比赛,都拿了不错的成绩。不过在李宣的心里,最喜欢的还是武术。

“很多人都说武术是花拳绣腿,但说这些的人不知道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是从一门杀人技变成了武术操,强身健体成为它的主要功能。像插眼、插风贯耳这样的动作其实对人的伤害特别大,法律范围内我们是不能使用这些招数的,包括散打在内,带上拳套以后,像擒拿这样的掌法和指法是没法使用的。”谈起武术,李宣阐述了自己对它的理解。

几乎所有的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过一个武侠梦,期待着自己能练成绝世武功并且拯救苍生,李宣也不例外,他学习武术的初心来自于李小龙,觉得练武术是一件很帅的事情,很小的时候在公园里看到有人在练功,他也会跟在后面学。

从爱好到专业,李宣用自己青春最好的一段时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十几年的学习也是沉淀,慢慢地他更加接受中国传统武术背后的内涵。“就比如说我的师父们,他们虽然不是学中医的,但对经络、穴位这些非常精通。武术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个架子,但在我看来确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吸引力的一个部分。”

进入影视行业李宣是带着私心的,就是传播中国传统武术。“之前是开武馆,现在是跟着贾导演戏,不管以什么方式,对于传统武术来说,都是一种传播,而影视要比自己闷在一个小城市里更好,它也给了中国武术更好的平台。”

“柯男”李宣

《陌生并不存在》《逢春》《江湖儿女》

“我希望我能一直追随贾樟柯导演”

很多“科长粉”对《时间去哪儿了》第一个镜头中李宣翩翩少侠的样子念念不忘,“《逢春》开头的白衣侠客终于让我们解了一口等待《在清朝》的馋。”

“如果你看过胡金铨的《龙门客栈》,一定会觉得开场的那个白衣少侠像萧少镃,就是那种看似文弱,实际上却是旷世高手。” 弓三在看完《时间去哪儿了》以后说。

“确实有很多人说我长得很像胡金铨武侠电影里面的角色,包括贾导,刚开始有点不相信,后来看了胡金铨的电影,确实是有些像,可能是因为我长得瘦?”面对媒体,李宣会拘谨,这句玩笑话是他在饭桌上说的,“我也就59公斤。”

“当李宣打出武术套路,古韵的侠客气息便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贾樟柯这样评价第一次见到李宣的感觉。连续三个作品中都有戏份。不可否认,李宣已经是新晋的“柯男”。

在成为“柯男”两年多的时间里,李宣觉得最幸运的事是没有让贾樟柯生过气,“经常会有媒体来问贾导在剧组的时候会不会发火,人都是由七情六欲的,遇上一些事情的时候难免谁都会急。我不是专业院校毕业的,信心其实不是很足。贾导给我的更多是一种鼓励,也正是因为这种鼓励,让我觉得必须把角色塑造好才行。”

贾樟柯从第二部长片《站台》伊始,赵涛是当之无愧的唯一的“贾女郎”。“柯男”一直在变化,他们却各自有着自己出色的表现。

“小武”王宏伟在1998年便登上了《电影手册》的封面;先后出演《站台》《山河故人》《营生》《时间去哪儿了》的梁景东在戛纳、威尼斯、柏林等国际A类电影节上受到全球媒体的瞩目;《三峡好人》中的韩三明和《天注定》中的罗蓝山凭借自己独特的表演一直受到国内独立导演的青睐,出演了多部独立电影……

在遇上贾樟柯之前,习武出身的李宣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够出现在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中。“2015年那会儿,有朋友推荐我去参加陌陌广告的拍摄,我以为会是骗子啊什么的,但转念一想,自己一身武艺,大男人一个,便去了。结果还真是贾樟柯导演,确实挺幸运。”

在那则广告里,李宣饰演了一个上班族,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了一个同样喜欢武术的年轻人,约了切磋拳术。相见甚欢。

近两年的时间里贾樟柯都没有电影的拍摄。直到今年年初,李宣接到了剧组的通知要去拍一个白衣少侠的角色,“当时还惊喜了一下,以为是要拍《在清朝》了,毕竟这个电影已经传了很久要拍。”

《逢春》成了李宣的电影处女作。随后贾樟柯开始了自己的新片《江湖儿女》的拍摄,李宣也加入了剧组里面,“我饰演的是廖凡的一个小弟,只要是有廖凡在,我就会跟在他的后面。”

“我特别喜欢《江湖儿女》的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情和犯罪的故事,我们90后这一代在小时候也看了很多犯罪片,又是第一个自己出演的长片,特别期待。”谈到正在拍摄的新片,李宣的话变得多起来,“我一定会全心全意地诠释我的那个角色。”

大部分爱上武术的运动员多少都有着功夫片的影响,而在功成之后,许多武术演员凭着从小的武术影视梦不免会进入影视圈,做了替身或者武行,“比起我的很多师兄师姐,我觉得我很幸运,一开始便是做演员。”

“在大学的时候我也会用手机或者相机拍一些武术短片,偶尔传到网上也会有不少的点击量,但真没有想过说是要走演员这条路,对于电影的关注只是喜欢它而已。”李宣在大学其实已经接到了很多影视公司的邀请,“都拒绝了,那会儿只想在学校里面多学一些东西,不想耽误学习的时间。”

“我是一个在性格上很轴的人,”李宣这样评价自己,“我经常是认准了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便回一条路走到黑,贾导给了我平台和机遇,我希望我能一直追随着他走下去,好好打磨自己的演技,给他省点心,争口气,不要给他丢人。”

问到有没有想合作的一些演员,李宣兴奋起来,“其实我习武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喜欢李小龙的电影,包括成龙、李连杰、吴京这样的功夫巨星我都非常崇拜,作为一个武术运动员,我更能理解他们的那种艰辛,如果有机会,能跟他们合作相信一定能学习到很多东西。”

“那女演员呢?”听到这句话,李宣愣了一下,笑着说,“没有想过,是不敢想,像杨紫琼老师、章子怡老师这样的巨星,她们已经到了一个很大的高度。在拍《一代宗师》的时候章子怡老师进行了阶段性的学习,每天压腿、练功,吃了很多苦,这都不是一般演员能够承受得来的。”

“没有最厉害的功夫,只有最厉害的人。”这是李宣对自己的一个勉励,从武术运动员转到演员行业中,他经常觉得自己是个门外汉,“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表演时候的谈吐,普通话的发音、气息等这些都比较困难,但我觉得,只要每天重复一件平凡的事,那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