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洋宏仁 宏仁集团王文洋财富光环下的苦涩大少

2017-09-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宏仁集团董事长,13岁被父亲送到英国留学,在拿到化工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一家公司工作, 随后返台在父亲担任董事长的南亚公司任职,被认为是王永

宏仁集团董事长,13岁被父亲送到英国留学,在拿到化工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一家公司工作, 随后返台在父亲担任董事长的南亚公司任职,被认为是王永庆的接班人。然而,1995年,王文洋远走美国,依靠自己经营才华与两位大姐的支持, 建立起以塑胶业为主的"宏仁集团"。

正文

打开手机壳或者电脑壳,里面有个绿色的主机板,拿掉上面的电子零件,就剩下一个电路板,在印制电路之前叫做集成板,宏仁就专门生产这个产品。"他一手拿起记者的手机,比画着向记者介绍自己一手创办的宏仁集团。

11年前,王文洋退出父亲王永庆创办的台湾第一企业"台塑",之后在广州开始了自力更生的创业路。如今,一个与台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产业机构已经粗具规模,"我们计划明年9月份在上海上市,随后就到香港上市。"

广州起步创业

说起今天的宏仁,依然要从王文洋还在台塑服务时说起。"1991年的时候,我那时在南亚科技(台塑下属企业),我提出应该到大陆投资,然后就成立了专案组,回到大陆考察,当时广州市长黎子流给我们规划了一块很大规模的地,我也作了一份投资报告。"当时的王文洋虽然已经在台塑干了十几年,但即便在南亚这个二级企业,也只算是中上层干部,南亚的高层一番核算之后,只答应先投资一个小项目作为实验,整个计划被搁置了。

"1996年我决定在大陆创业的时候,马上就想到几年前的这份投资计划,不同的是在台塑时我不用考虑资金问题,而自己出来干,资金变成了最大的难题。"1995年离开台塑的时候,王文洋不留任何职务完全退出,而自己平时的那些积累相对于规划数亿美金投资的项目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

王文洋和搭档于曰江开始拿着计划书挨家挨户拜访投资机构。在许多关于王文洋广州开始创业的描述中,几乎都用了"他募集了数千万美元开始创办宏仁"这样寥寥数语带过,但王文洋坦言,事实却非如此轻易,"我的台塑背景,确实可以帮我见到投资机构的老总们,但要真让他们掏钱,是要靠真枪实弹的,但那时候我们连厂房在哪儿都不知道呢!"

"走到第8家,才遇到一家有投资意向的,而且还分散了投资安排。"王文洋最终拿到了1000万美金的投资。另外自己也募集了1000万美金,宏仁集团自此开始起步。

彻底扎根大陆

按投资商要求,宏仁没有完全按照原定计划集中投资在集成板上,部分资金分散到塑胶产业,宏仁的两大产业机构也按此展开。

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台商开始在 东莞投资,但大部分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当时大陆劳力便宜,挣钱来得快,想要搬走也方便,但王文洋有了一个不同的计划。"在南亚的时候,我当时提出的建议就是要在大陆扎根,做长久的投资规划,创办宏仁虽然钱不多,但还是上最新的设备,生产可以在全球市场竞争的高品质产品。"通常情况下,这种安排将会拉长投入期,延缓收益,但快速发展的大陆市场超出了王文洋的预料。

"当时大陆同类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我们的产品取代进口,工厂很快就开始赚钱了,银行便开始支持,整个规模也就慢慢扩充起来。"王文洋介绍,目前宏仁在广州、上海和无锡设有三大生产基地,拥有8家子公司和13个大型厂区,集团资本额为2.25亿美元,去年营业额达到9亿美元。

在离开了家族企业台塑之后,王文洋在大陆缔造起一个与台塑完全脱离了"血缘关系"的企业集团。当然,大家依然习惯于将宏仁归类为"台商企业"。但王文洋认为,即便这样的称呼,其实也不是很准确,"除了我是台湾人之外,宏仁的资产百分之一百都是在大陆的,这跟其他台商企业还是不一样。"

沪港两地上市

"宏仁花了十余年的时间在大陆扎根,打下一个基础,现在准备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近段时间,王文洋开始在谋划企业上市融资的问题。

"因为财务分割比较容易的是宏昌(宏仁下属企业之一),所以先把宏昌分割出来在A股上市,之后再把电子事业部4家公司绑起来,在香港上市。"王文洋告诉记者,"筹集到的资金赶快拿来扩建,希望5年内,可以完成第一期的三倍产能扩建。"

据了解,这4家公司的厂区分布于广州、上海和无锡,以宏仁电子(铜箔基板)为中心,向上垂直整合宏和电子(玻璃纤维布)、宏联电子(玻璃纤维丝)与宏昌电子(环氧树脂),其中宏昌电子的环氧树脂与宏和电子的玻璃纤维布是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同类企业。

7月25日,王文洋给记者摆出了宏仁的上市时间表,"现在中银国际已经在帮着做上市辅导。从程序进展看来,明年9月份可以在上海上市,后年3月在香港上市。"

对话王文洋

记者:您认为,您创办宏仁集团,和您父亲当年创办台塑有什么不同?

王文洋:你可能不知道台塑企业创办人是谁!台塑最早的创办人是赵廷箴伯伯。当时台湾的经济主要依靠美援,当时的经济部长是赵伯伯的朋友,他告诉赵伯伯美国愿意出70万美元做一个PVC项目。同时,赵伯伯也是我爸的朋友,他就和我爸讲这件事。

我爸也有兴趣。他们两个就把这个项目拿下来了,把两家人所有的资产都放进去,总的资金起码有100万美金,台塑企业是这样开始的。我创办宏仁的时候,自己筹集了1000万美金,投资机构投了1000万美金,总共2000万美金,有的人觉得宏仁的起点可能要比台塑高,你要想到,50年前100万美金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个数额是要远远超过10年前的2000万美金的。

另外一个,我比较幸运的是我看到了我父亲的创业,但是在创业基础方面我没有父亲幸运,因为他有我祖父留给他的一个小米厂,17岁就开始当老板了,我基本是自己白手起家。

记者:您认为父亲在哪方面对您产生了影响?

王文洋:他的影响,就是我看到他创业的艰苦历程。很多人都忘记他有艰苦的历程,很多人认识他时他已经很成功了,但艰苦的历程我都看到了。另外,他把所有的家产都赌下去。那时候如果失败,我们家就要做乞丐了,所以他很敢赌。这个我很佩服。目前在企业成就方面,和他比,我差远了,当然也有时间的因素,他比我大35岁,这是一个事实。

记者:在企业管理方面,您有什么心得?

王文洋:我的名片上有"诚信、努力、热忱"几个字,这是我们公司的文化,也是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原则。管理的理念很容易说,但是不容易做,诚信这个字就非常难以做到,很多人犯错的时候,会找一些借口掩饰掉;在今天这个社会,竞争非常的激烈,如果你不努力的话,很快就会被淘汰了。我想我们公司里面90%以上的员工都可以做到努力。热忱是说,除了诚信和努力以外,还要关怀别人,这是很细节的东西,但是这在日常中非常的重要。

记者:除了宏仁之外,您还有哪些产业?

王文洋:宏仁之外,我们还做了一个商业连锁"好又多"。那时候办商业连锁是要特批牌照的。有一次广州市领导告诉我有两个牌照,一个给了万客隆,问我另外一个给我要不要,我想隔行如隔山,就没兴趣。后来跟朋友于曰江谈起来,他觉得可以做,因为宏仁集团也是我们一起办的,后来变成我大部分资金投宏仁,他大部分资金投好又多,我在好又多占少部分,他在宏仁占少部分。

记者:您个人对两岸关系有什么看法?

王文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最好的互补的关系,千万不要有冲突。现在两边的人民要好好地交流,大家好好地把经济建设做起来,两边的人民怎么样生活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台湾企业、大陆企业,希望有一天在世界上是一样的。

我记得当时我们在广州的时候,公司非常小,我亲身体验到当时广州市的领导、广州市台办对我们的帮助,没有他们,很多在广州的台商没有办法生存,我们要永远地感谢他们。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有历史背景的不一样,这要承认,但是随着经济的交流,人的密切交流,现在我们很多台湾人娶大陆的老婆,慢慢地还有什么不一样呢?我想我们慢慢用爱心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