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李庆华 李庆华:云南昌宁泥石流灾区安置点的生活“总理”

2017-09-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庆华:云南昌宁泥石流灾区安置点的生活"总理"云南昌宁泥石流云南看点安置点里,特别的温暖凝聚.传递云南网讯 9月23日中午两点多,设置在云南

李庆华:云南昌宁泥石流灾区安置点的生活“总理”

云南昌宁泥石流

云南看点

安置点里,特别的温暖凝聚、传递

云南网讯 9月23日中午两点多,设置在云南昌宁县漭水镇共裕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的“厨房”里,一群妇女正在拣菜、配佐料……,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如果不是旁边帐篷上的“救灾”字样的提醒,这里更像是谁家婚丧嫁娶待客的场地。

而正在忙着的这群妇女,来自共裕社区受灾较为严重的中山村民小组,全是临时转移安置在这里受灾群众。

“西红柿这个白的要切掉,不能吃”,“这个要切小点,炒出来才好吃”,“你的口罩戴好了”……忙碌的人群中,一个这里指点一下、那里招呼一句的妇女最引人注意,左臂上挂着的“保障员”红袖章,无意间透出她是个“领头的”。

这个妇女叫李庆华,是共裕社区党总支下设的中山、麻地片区党支部书记,也是这次灾害中的受灾群众之一。

在“9·16”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中,她家不仅和村子里的其他人家一样,面临随时可能的滑坡威胁而离开家园,而且自己投资10万多元的香菇种植大棚被彻底毁灭。

“受灾群众离开家园,集体住到安置点上,怎样才能让他们生活有序?如何克服他们的焦躁情绪?”住进安置点的救灾帐篷后,她没有时间去为自己的事思考,却反复在为大家思虑着。

听说镇村要花钱请人来给受灾群众做饭的消息时,她找到了“方向”,主动请缨管起了后勤,当起了以做饭打饭为主的后勤“总理”。

17日开始,每天带着安置点里的青壮年妇女,采取村民小组轮流做饭的方式,一起为这个四百多人的“家”营造温馨氛围。李庆华说:“吃的东西政府都给我们买好了,我们在家都是自己做饭吃,来这里为什么就不能做呢?”

“感谢政府带领公安、消防、武警,把我们寨子里的老老小小背出来,还给我们安排了安置点,还给我们修建了厕所和洗澡间。”李庆华说,“我们中山、麻地受灾较重,自己的家园毁了,去的地方也没有,如果整天在救灾帐篷里闲着,大伙就是哭天抹泪的自己难想。

所以我就想出了这个主意。轮到做饭的社,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烧开水、消毒等工作。这样一来,既能减少政府请工煮饭的开支,又能让大伙有事情做,提起点积极性,没有精力胡思乱想。”

“能干什么干什么,一个人力量是小,但汇聚起来力量就大了。”李庆华边说边带人将待会要使用的炊具进行消毒,一边说,“在煮饭的地方,我们挂了一块小黑板,每天下午,我负责出黑板报,通知明天煮饭的社做好准备。女人负责在家煮饭,男人和轮不到做饭的社就组织起出去劳动,去旁边那些寨子,帮助做点清理阴沟、疏通沟渠、疏通道路等力所能及的事情,这边就留下一些老人照顾孩子。”

“9月16日的暴雨虽然没有冲毁家里的房子,但挡墙和房屋已经分离,大水直接从裂缝里灌进去,前些日子拿着刚到手的5万元创业贷款,加上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建盖了一个水泥架大棚,进行香菇种植,眼看第一批香菇马上可以采摘了,偏偏遇上了这么大的灾难,10多万的资金和自己连日来的辛苦就这么白费了。”说这话的时候,李庆华红着眼圈,声音哽咽,但硬是没有掉下一滴眼泪。

“还好孩子不在家,今年考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读书去了。虽然后面这几年肯定会很难,要重新盖房子、重新创业,孩子读书也要许多钱。但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有各级的关心,有自己的勤劳,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现在关键是团结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我们有专人负责安排,所有的菜都是现炒现吃,不够了再整上,这样做不浪费,还可以让出去干活的人可以吃上热乎乎的菜饭,我们麻烦点没什么。”

下午5点左右,安置点的女人们开始蒸饭炒菜,李庆华穿梭在忙碌地人群中,指挥着这个、安排着那个。

李庆华说:“前几天,我发现打饭的时候很拥挤,就想了个办法,采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轮流打饭的方式来解决,现在大家都能自觉排队,也不用担心吃不到热饭热菜。”

淳朴的话语,感动着身边淳朴的受灾群众。大伙不抱怨、不计较,都默默行动着,连60多岁的一位老大爷都拿着铲子,时而铲铲排水沟、时而铲铲垃圾、时而铲铲煤炭……因为大伙都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每个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困难总会过去的!”李庆华坚定地说完,转身又去忙了。

“有一种经历叫患难与共、有一份情谊叫同舟共济、有一股力量叫众志成城、有一个心声叫感恩自强”的横标下,红色的上衣与红红的火苗映在一起,正在安置点里,将特别的温暖凝聚、传递。

通讯员 吴再忠 杨晓华 禹磊 记者 杨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