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小说推荐:被禁过的“变态小说”(图)

2017-08-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变态小说推荐:被禁过的"变态小说" 因其特异的创作风格,非凡的叙事技巧被英国编入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100部书之中. 与书有关的日子--2016年第六篇读书笔记<洛丽塔> 一晚乱梦,这本书真不适合当睡前读物.性变态亨伯特先生敏感到病态的絮絮叨叨的独白,大长句子,大段大段的细节描述,读的我快喘不过气来,我用了很长时间才读了100多页,但是脑子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而不自知.我没有陷入睡前读书的兴奋,但还是入睡困难.我为了从亨伯特先生营造的氛围里走出来,还读了读韩良忆的随笔,希望自己能

变态小说推荐:被禁过的“变态小说”

因其特异的创作风格,非凡的叙事技巧被英国编入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100部书之中。

与书有关的日子——2016年第六篇读书笔记《洛丽塔》

一晚乱梦,这本书真不适合当睡前读物。性变态亨伯特先生敏感到病态的絮絮叨叨的独白,大长句子,大段大段的细节描述,读的我快喘不过气来,我用了很长时间才读了100多页,但是脑子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而不自知。我没有陷入睡前读书的兴奋,但还是入睡困难。我为了从亨伯特先生营造的氛围里走出来,还读了读韩良忆的随笔,希望自己能进入一种轻松的状态。终于,我睡着了,但是整整一夜胡乱做着奇怪的梦,我睡了6个小时,深度睡眠只有11分钟,好累。

说来可笑。这本小说我最先读的是英文版(当然没读完),大学时在学校的图书馆遇见了这本书,很窄很厚,泛黄的纸上,文字像刻在了上面,封面一个身姿曼妙的女孩趴在草地上读书,这个封面吸引了我。还有开头:

Lolita,light of my life,fire of my loins. My sin,my soul.

Lo-lee-ta: 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 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to tap,at three,on the teeth. Lo. Lee. Ta.

中文如下(请原谅,我有收集小说开头的癖好):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丽—塔;舌尖得由上腭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

我以为我能读懂,结果一个个生僻词蹦了出来,还不够,繁复的形容词和夹杂着的法文和拉丁文,为了体现人物的特点还有大量的引经据典,最可气的是,情节发展的奇慢,真快赶上意识流了。最后不得不放弃。现在读完了中文版,回头再看,恐怕我还是没勇气读一遍英文版。也许有那么一天吧。

再来说两句译本的问题吧。我读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的,主万的译本,有人争论说于晓丹的译本比较好。我大概读了读于晓丹的译本,说实话差别没有那么大。总体说来,渊博的纳博科夫的小说,基本就是纯文学类小说,不像一些偏通俗的小说靠大众靠的那么近。如果没看过很多西方的经典,没读过很多西方的诗歌的话,说实话,确实有很多部分领会不了作者的才华和苦心,还影响了阅读的顺畅度。两个版本都有的问题就是有明显的翻译腔,注释也太多了。主万版为了保留主角亨伯特先生是欧洲人这一特点,原文中的法语还都留下了(于晓丹版没有把法文留下),加上大量的注释和括号内人物的注解,所以我读起来觉得有点乱。

多次有人提到,纳博科夫作品最好的翻译是梅绍武先生(梅兰芳之子)。 梅先生翻译的《普宁》和《微暗的火》为纳博科夫的中文风格本奠定了基调。

时代在进步,语言也在不断演变,新的研究,新的角度,翻译也在与时俱进,这几年有很多大牌的文学作品,有了新译本。我在期待有一天有一个真正热爱《洛丽塔》这本小说的译者出现,给我们读者一个全新的译本。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年4月22日 -- 1977年7月2日)一位俄裔的美籍作家。出生在俄国圣彼得堡的贵族家庭,儿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纳博科夫的家庭里就使用三种语言:俄语、英语、法语,所当纳博科夫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可以用英语阅读和写作。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以后,纳博科夫一家开始了海外的移民生活。纳博科夫本人先后在英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美国、瑞士定居,1941年抵达美国后,先后在美国历史自然博物馆、纽约博物馆工作过,后来在康奈尔大学担任欧洲和俄国文学教授。纳博科夫的爱好有象棋、网球和收集蝴蝶。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厚厚的两套、四本,共1600多页纳博科夫的传记(分为俄罗斯时期、美国时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

该小说在1955年出版,出版之时就饱受争议,引入我国的译本晚了有50年。小说曾经被禁的主要原因是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书中描写了一位中年男子与十二岁少女的畸恋)。小说故事的本身是不道德的,但道德和小说的艺术无关。

鉴于书中内容较多(500多页,40多万字),故事情节的发展是阅读的主要动力,在次我就不再赘述。

浅谈我几点阅读的感受:

①纳博科夫式的独特文体。

根据上文介绍,纳先生是出身贵族,受过多年高等教育的。所以纳是学院派作家,文体喜欢咬文嚼字、引经据典、迷恋细节描写,但语言优美,比喻奇特。

在我回顾自己的青年时代的时候,那些日子好像许多暗淡的、反复出现的纸片,一阵风似的都从我眼前飞走了,火车旅客清早看到跟在游览车厢后面翻飞的一阵用过的薄绵纸的风雪。

自那以后我生活的二十五年逐渐变细,成了一个不断颤动的尖梢,最终消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