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思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抢占互联网新阵地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2017-07-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华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独特优势,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按照"知行合一.自主发展.为人师表"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一条"互联网 大学生思想政治

华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独特优势,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按照“知行合一、自主发展、为人师表”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一条“互联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借助网络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网络行为数据等技术手段,持续多年对全校学生政治观点、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学习状况、关注热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依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广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库,与共青团广东省委共建“广东青年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对广东147所高校近200万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追踪分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

打造校园云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发挥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 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构建集资源、教学、学习、实践于一体的思政课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精心打造华师新闻网“晚安华师”、“紫荆青年”等高品质“校媒群”,引导培育优秀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形成覆盖学生校园生活的“新媒网”。

领衔实施“粤教云”广东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牵头组建广东高校新媒体联盟,搭建全省高校网络引领与思政教育云平台。

开发迎新系统,组织辅导员和学生社团组建QQ群、微信群、网络社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入学前早介入、早引导。开发手机直播教学技术,搭建“实习工作坊”、“支教工作坊”和“志愿服务群”,组织网上班会和党团活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实践期间不松懈、不间断。

鼓励辅导员和教师对毕业生进行在线辅导,搭建杰出校友与在校生网络交流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毕业生延伸,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通过一系列举措,整体构建起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入学前到毕业后,立体化、跨时空、零距离的网络思政教育互动空间。

嵌入生活微时间,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量“碎片化”时间和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大力推进“互联网 教学资源”建设,围绕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持续开发和建设一大批精品课程、专业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习、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

整合学校历史故事、各类仪式典礼、文化艺术活动、优秀师生案例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换开发为网络视频、卡通动漫等网络文化产品。适应青年学生网络生活特点,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等有形载体,组织师生开发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吉祥物“萌小兔”、各类表情包、主题漫画、微视频等阳光文化产品,及时传递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打造学生喜闻乐见、时时处处受教育的网上精神家园。

突出师生双主体,构建网络思想引领新机制。针对网络社交平等、互动的特点,着力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探索和构建“教师引导、朋辈引领、知行合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组建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体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主动触网、善于用网、借网育人,通过网络空间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发挥专业优势进行释疑解惑,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深入挖掘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典型,邀请数十名对大学生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70后、80后”明星教师做客“青春演播厅”,以现场访谈分享和网络实时互动的方式,讲述学校故事、学子情怀和中国梦,让青年学生从“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从身边人物感悟家国情怀。

充分发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团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指导学生社团、学生骨干建立学生乐于参与、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平台,组织学生团队参与开发微课程、微视频等网络文化资源与文化产品,组织学生志愿者引导网络舆论。

2015年初,学校组建“青网计划”工作坊,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以400余名网络志愿者为主体,及时把握网络舆情动态,主动对接社会热点,做好网络上诚恳的释疑者、平等的交流者和睿智的分享者,吸引全校7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形成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朋辈相携、为人师表的新型育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