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着跳着,她就跳成了四海八荒最美的那只孔雀

2017-1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个女孩,只身一人,在背景全黑的舞台上,演绎了一支空前的<雀之灵>. 白纱轻盈,一只素雅的孔雀,在月光下醒来,蠕动,轻颤羽毛,张望,漫步,顾盼生辉. 这支独舞在1994年获得了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金奖,震撼海内外. 这个女孩,叫杨丽萍. 现在提到杨丽萍,你一定会想到春晚,她的<两棵树>,她的<瑞雪>.<梅>.<雀之恋>--无一不被人津津乐道. 而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杨丽萍的孔雀舞. 杨丽萍对孔雀一直情有独钟,早在1979年,

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个女孩,只身一人,在背景全黑的舞台上,演绎了一支空前的《雀之灵》。

白纱轻盈,一只素雅的孔雀,在月光下醒来,蠕动,轻颤羽毛,张望,漫步,顾盼生辉。

这支独舞在1994年获得了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金奖,震撼海内外。

这个女孩,叫杨丽萍。

现在提到杨丽萍,你一定会想到春晚,她的《两棵树》,她的《瑞雪》、《梅》、《雀之恋》……无一不被人津津乐道。

而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杨丽萍的孔雀舞。

杨丽萍对孔雀一直情有独钟,早在1979年,杨丽萍就演绎过孔雀这一角色,在民族舞剧《孔雀公主》中,杨丽萍就饰演神话故事中,拯救了爱人家园的勇敢美丽的孔雀公主。

从此一生跟孔雀结缘。

《雀之灵》是杨丽萍的成名作,如果说《孔雀公主》更多的是在演绎古老神话,那么《雀之灵》则是诠释了创新和技艺极致的美。

在她以前,所有的民族舞蹈绝大部分都充斥着华丽的下肢舞步,而杨丽萍的孔雀舞,从身体到手臂,极致到每一寸指甲,都在颤动,都在极尽完美。

《雀之灵》火遍大江南北后,有媒体评论说"来了一个胳膊拧过大腿的舞蹈家。"

这一跳,就是20年。

舞台上的杨丽萍,轻摇慢扭,俯身扬臂,温柔如水,却又极具力量。她就是一只孔雀,孤独、冷傲,毫不收敛地张扬自己的美。

在杨丽萍以前,没有一个舞蹈家把民族舞跳向世界。

那个时候国内的专业舞蹈训练,上半身是古典,下半身却走着芭蕾的路子。

杨丽萍很犟,跳民族舞的人应该是有感而发,所有的表现都该顺着自然和身体的动律来。就像她坚持认为的,在云南,每一片向日葵的叶子都会跳舞,民族舞就该从自然里学跳舞。

这也是她后来长期在外游历采风的原因,她把从树上、田野、村落里,从老人、孩童、日常男女中的特质、灵魂,融入自己的舞蹈中。

所以她的孔雀舞总是美丽却又接地气,是孔雀的故事,也是每一个身边人的故事。

杨丽萍把孔雀舞跳成了中国民族舞的象征,也把孔雀这一形象跳成了东方的象征,就像西方人爱天鹅舞,中国无人不知孔雀舞。

知乎上有网友评论说,杨丽萍是极为专注且疯魔的宗师一般的人物。她的世界只有舞蹈,因为纯粹,所以能保持初心,而孔雀就是她一生最为专注的意象。

所以2012年舞剧《孔雀》出现了,这是杨丽萍对自己40年舞蹈人生的总结和拷问。

《孔雀》中的孔雀,是鸟,也是人,是有情世界的芸芸众生。《孔雀》演绎了孔雀的一生,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它由《雀之灵》而来,却又不止是展示孔雀身姿的美。

孔雀跟人一样,也会恋爱,也会死亡消逝。它是一只孔雀的故事,更是关于生命、人性和爱的故事。

2012年,杨丽萍带着《孔雀》里最重要的一段《雀之恋》,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这一次,她把清新的白纱衣换成了华丽的蓝色羽衣,在舞台打造的神秘空灵的森林里,一对蓝孔雀缠绵亲呢,演绎出一场绝美的爱恋。

舞美配合着梦幻震撼的孔雀开屏,杨丽萍又一次惊艳了观众,获得当年春晚最美节目。可以说直到现在,《雀之恋》都还是春晚舞台上最高级别的舞蹈标准。

《孔雀》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2016年,杨丽萍取"冬"一幕,独立成章,《孔雀之冬》面世。它从《孔雀》而来,又独立于春、夏、秋三幕,全剧可分可合,又各自独立。

这是一个关于孔雀垂死、死亡、涅盘、重生的故事,也是对生命的始与终,盛与衰,循环与真谛的探索。

现在的杨丽萍,将《孔雀之冬》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比作自己舞蹈生涯的另一个阶段。

有生必有死,但消逝才会有所新生,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一场生命的寓言。她希望自己不要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恐惧,能拥有一种看明白尘归尘、土归土的平静。也同样希望年轻的舞者能找回自己的初心,让更多的人体味必将走向消逝的生命的美丽。

终其半生,杨丽萍都在寻找美,守护美。从《雀之灵》到《孔雀之冬》,从孔雀的美到生命本身的美。连充斥着死亡的《孔雀之冬》,也无处不在悲情的美,幻灭的美,歇斯底里的美。

"死亡是最纯洁的爱人,冬天就是她最美的衣服。"

"我被粉碎了,我不见了;执念被粉碎了,执念不见了。黑暗的温暖中,光明成为了一个潜意识中的梦。"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这将是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希望你,获得永远不死的生命。"

为了把这种美表现到极致,除了主演杨丽萍,《孔雀之冬》主创团队更是集结了圈内众路大咖。

服装和舞美延续了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得主叶锦添,为杨丽萍打造《孔雀》形象的设计理念。

叶锦添曾为《卧虎藏龙》、《英雄本色》《赤壁》等担任服装、道具设计,跨足各种艺术型式,独辟蹊径开创"新东方主义"的美学理念。

事实上,叶锦添跟杨丽萍已经合作多年,从《孔雀》到国际舞剧《十面埋伏》,算是"知根知底"的老搭档。

2012年初,杨丽萍跑到北京敲响叶锦添工作室的门,邀请他担任《孔雀》的美术总监和舞美服装造型。在此次之前,二人并不认识。

找叶锦添合作的舞蹈演员很多,但他最后选择了杨丽萍。

叶锦添坦言,杨丽萍给自己的感觉不一样,"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种很纯、很美的东西……似乎我们都被艺术缠住了。"一个天马行空,一个空灵自然,两个都是凭感觉的人,一拍即合。

所以《孔雀》开的蓝纱屏,惊艳了世界。叶锦添说,杨丽萍这身孔雀屏是自己跪着做出来的。

《孔雀之冬》的服装依然延续叶锦添之前使用的元素--刺绣与纱,不过换成了轻盈的白色,犹如缥缈虚妄的死亡。

白色的裙纱更像是一件婚纱,那是女人最美丽的衣裳,就算是死,也要以最美的样子盛装赴死,这是孔雀的孤高,也是生命最后的尊严。

至于舞美方面更不必说,放两张图,自己感受一下。

插曲制作由"梵音天后"萨顶顶主创,曾经凭借《万物生》走红的萨顶顶,音乐里永恒的人与自然主题,以及对民族风的坚持,都与杨丽萍不谋而合。

杨丽萍《孔雀》的主题曲《雀神》,就是萨顶顶演唱的,不知道《孔雀之冬》又会带来怎样精彩的音乐。

不得不提的还有《孔雀之冬》的其他表演者。

杨丽萍外甥女彩旗这次依然在舞台上饰演"时间",要不停地旋转。不同的是这一次,杨丽萍希望小彩旗不是简单地去旋转,而是在旋转中思考时间的意义。

还有知名舞者和尚、杨舞、乌鸦、潘宇、岩金,这些杨丽萍赏识的有个性有天赋的年轻人,如今早已成为国内舞蹈界的佼佼者。

2016年,这场强强联合的《孔雀之冬》初面世,28场全国巡演,座无虚席。

2017年,杨丽萍即将携《孔雀之冬》来到成都,和众多艺术大师们共同献礼,为蓉城的舞剧爱好者们带来一场视听双重的极致体验。

这一曲关于生命的拷问之舞,你准备好了吗?

4月5日--8日,四川锦城艺术宫见。

图片:主办方提供/陈玲

谈资带你每天吹牛B

大榜带你成都玩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