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烈的子女 据说宋雨亭和沈鸿烈是把兄弟“挽留沈市长”闹剧就是他策划的

2017-10-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据说宋雨亭和沈鸿烈是把兄弟"挽留沈市长"闹剧就是他策划的据说,宋雨亭和青岛市长沈鸿烈是结拜兄弟.1933年,沈鸿烈因东北海军三舰叛逃

原标题:据说宋雨亭和沈鸿烈是把兄弟“挽留沈市长”闹剧就是他策划的

据说,宋雨亭和青岛市长沈鸿烈是结拜兄弟。1933年,沈鸿烈因东北海军三舰叛逃,面子挂不住,向南京政府辞职。宋雨亭立马意识到事态严重、机会难得 ,他以商会会长名义成立“青岛市各界挽留沈市长市民联合会”,策划“挽留沈市长”闹剧。

沈鸿烈前往威海,宋雨亭又带领 20余人,乘六部汽车前往造势。直到南京政府下达慰留电,沈鸿烈“不得已”重掌市政,这处挽留大戏才华丽落幕。宋雨亭,不仅是一个明大义的商人 ,还是一个懂政治的商人。

沈鸿烈“摔跤”

沈鸿烈,字成章,1882年生于湖北天门,秀才出身,后投笔从戎,赴日本海军学校留学。归国后先在海军供职,后投靠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由于深得张氏父子信任,在他们的支持下,沈鸿烈一手筹建了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海军——渤海舰队。1931年底,身居渤海舰队司令要职的沈鸿烈,依仗东北军的势力,又谋得了青岛市长的位置。

沈鸿烈初任青岛市长之时,青岛是一个华洋杂处的复杂地方。德国人曾在此经营17年,日本人又占据了8年。从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到沈鸿烈任青岛市长前,青岛已是九易其长,地方政府仿如传舍,遑谈建设。但由于沈鸿烈早在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大败直军于山海关时,就曾率舰队进入青岛。

而且从1927年起,沈鸿烈更是以东北海军前敌总指挥的名义长期驻扎在青岛,对于青岛德占日据及我国收回前后之行政措施及中外关系、社会风尚,无不深知原委。由于了解青岛的状况,加之治事有方,在其任内,青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沈鸿烈本人也赢得了多方赞誉。

然而沈鸿烈在青岛市长任内并非一帆风顺,在他上任不到两年的时候,由于他所统帅的渤海舰队发生了兵变,他不仅失去了海军司令的头衔,还差一点丢掉了青岛市长的帽子,这不能不说是其仕途上一个很大的“跟头”。

当时兵变的起因,缘于沈鸿烈在渤海舰队司令之位上长期大权独揽,以致引起属下不满。1933年6月24日,其手下欲对其行刺,所幸刺客被及时发现,但在6月26日,参与事变的海圻、海琛与肇和“三大舰”却判逃了。这“三大舰”是东北海军的主力舰,其整体实力在一段时间内几乎占据整个中国海军的一半。

沈鸿烈当初为了创建东北海军可谓煞费苦心、甚至是不择手段,“三舰叛逃”事件却令他的东北海军变得七零八落。无奈之下,沈鸿烈只得向军委会和行政院自请辞去渤海舰队司令和青岛市长的职务。

收到沈鸿烈的辞职请求,蒋介石大喜过望。对于沈鸿烈的东北海军这样一个杂牌军,蒋介石早就有心收到自己的手中,但一直苦于没有时机,所以他当即批准沈鸿烈辞去渤海舰队司令的请求。但对于青岛市市长一职,他没有立即答复,而这给了沈鸿烈一个咸鱼翻生的机会。

他是“挽留沈市长”的主要策划者

这时,宋雨亭出场了。宋雨亭是市总商会会长,沈鸿烈任市长前就与他私交甚密,据说,二人是结拜兄弟,兄弟有难 ,当然责无旁贷。况且,沈鸿烈主政青岛期间对青岛的商界多有照顾,于公于私,宋雨亭出面挽留沈鸿烈都不足为奇。

他以总商会会长名义,召集律师公会、银行公会、新闻记者公会等九大团体和部分商界巨头,成立“青岛市各界挽留沈市长市民联合会”,印传单,发宣言,致电中央,上街游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挽留沈市长”活动搞得如此有模有样,可见宋雨亭的组织能力之强。

沈鸿烈见民意可用,挽留之大势已成,于7月2日,再次致电行政院,请求辞去青岛市长职务。与此相应,青岛市民的挽留热情也继续高涨,7月4日,关于挽留沈市长案决定召开市民大会筹备会。

7月8日市民大会召开了,据档案记载,“本市挽留沈市长空前市民大会之盛况,参加民众十数万人、各团体共计140多个”。市民大会上,各代表纷纷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市总商会会长也是市民大会主席的宋雨亭最先发表了报告词。

宋雨亭的演说极具煽动性,虽只言片语,却极尽赞美之能事。之后代表们的演说亦俱陈沈鸿烈主政青岛之种种好处,甚有人谓,沈鸿烈治理下之青岛“鸡犬不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无灾无难。各界各集,安居乐业”。

市民大会最后做出提议案决定:一、无论如何非达到挽留沈市长目的不止;二、全市市民齐赴市府当面陈情挽留,务请市长打消辞意,有必要时决由地方民选市长;三、分电中央北平请始终立予慰留。欲搞“地方民选”之举,无疑在压中央就范,而中央对于青岛之提法自然无法接受。任命地方官是政府之事,如果都如青岛般闹腾,还要政府做什么。所以,蒋介石并未因青岛方面的逼迫而立即表态。

“挽留沈市长”闹剧至此,除等待中央的表态已“乏计可施”。为了逼蒋表态,7月17日夜,沈鸿烈铤而走险,离青赴威海了。威海在沈鸿烈任青岛市长前,就是其势力范围,他在威海、烟台等地的威望并不比青岛差,所以离青赴威的真正用意无非是沈鸿烈想给自己捞取更多的民意,同时也给中央施加更大的压力。

宋雨亭率市民代表到威海造势

沈鸿烈离青赴威后,为挽留沈市长而成立的市民大会马上心领神会,宋雨亭又带领20余名市民代表,乘六部汽车前往造势,并于18日午分电蒋、汪、韩等,请中央尽快表态。

沈鸿烈到威海后,这场“闹剧”不仅波及了青岛 ,威海、烟台、潍坊等地区的官员和平民,也把“挽留沈市长”的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其声势和影响一点也不比青岛差。19日上午10时,宋雨亭带领青岛赴威海的市民代表,烟台、威海各界代表数十人来到海军办公处拜见沈鸿烈。与会代表异口同声希望沈鸿烈回到青岛 ,不然,他们就无法向几十万青岛市市民交代。

沈鸿烈则对宋雨亭等人说了一大段“肺腑之言”:“各位的心意敝人领了。自从敝人统领东北海军以来,海军的绝大部分官兵都是敝人一手扶植起来的。可是这两次事变,参与者却都是我的亲信。后来我想,我对于自己最信得过的人,都了解得很少,更何况青岛市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多我不了解的人,我怎么能办好市政?我是个要面子的人,青岛又是华洋杂居的城市,所以我平日里绝不敢有一丝怠慢。

这次三舰叛逃,影响这么大,实在是让外国人看了笑话。为此事,敝人非常消极,这次离开青岛,我已发电报给蒋、汪二公,现在还没批复,所以,青岛我是暂时回不去了。还请各位多多原谅。”沈鸿烈这一番话,可谓真情流露。

一时间,小小的威海卫,沈鸿烈的去留问题,成了市民们最热门的话题。20日中午,蒋介石、汪精卫、韩复榘等发来电报,力劝沈鸿烈不要辞职。其实沈鸿烈当时已经等得很辛苦了,所以也不再矫情,而是见好就收,同意听从命令、顺应民意继续当这个青岛市长。就这样,沈鸿烈和宋雨亭等亲信们假借民意策划的这场“挽留沈市长”闹剧取得了成功。

宋雨亭巧用民意,沈鸿烈爬起来了

21日下午沈鸿烈开始踏上返青之旅,一路走来可谓风光、热闹,和现在明星巡演没什么两样。当天晚上沈鸿烈一行到了烟台,驻烟守军和烟台市各界代表,均到郊外迎接,接到后,又摆了盛大宴席招待。沈鸿烈本想在22日一早离开烟台,但烟台方面却极力挽留并于22日召开市民大会欢迎沈鸿烈,会后还为沈鸿烈立一碑石:“海军司令沈公成章纪念碑”,以表彰他保卫海疆的功绩。

直到23日凌晨4点多,沈鸿烈一行才离开烟台。后经过龙口、潍坊、高密等地时,一行人无不受到当地军民的热烈迎送,由于沿途的热情挽留,沈鸿烈返青的日程也是一改再改,青岛市总商会的留守人员不断收到前方代表发回的沈市长回青改期通知。

23日下午沈鸿烈到胶县时,已有青岛市的市民在等候欢迎了,再到沧口、四方车站,欢迎沈鸿烈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高呼口号:“欢迎勤政爱民的沈市长!

”。据档案记载,最终到青岛车站欢迎沈鸿烈返青的人数达到五六万之众。整个“挽留沈市长”的闹剧至此终于落下帷幕。本来沈鸿烈差点因治军无方而丢官卸职,这个跟头摔得可谓又重又难堪,但因宋雨亭等人巧妙地利用民意,逼蒋就范,沈鸿烈不仅风光体面地爬起来了,自己在民间的威望也更高了。

据说,南京政府虽然批准了青岛各界代表的请求,但认为青岛这样大规模地挽留地方官之风不可长,因此特下通令,规定以后不准地方民众挽留地方官。由此可见,宋雨亭等人策划的这场“挽留沈鸿烈”的闹剧在中华民国历史上也算是空前绝后了。特约撰稿/青岛市档案馆编研处 聂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