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背部刮痧示意图详解 背部刮痧的具体操作手法

2018-01-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刮痧具有活血化瘀.调理阴阳.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刮痧已经被更多的人们接受运用. 中医认为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

“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刮痧具有活血化瘀、调理阴阳、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刮痧已经被更多的人们接受运用。

中医认为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刺激背部脏腑俞穴,对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直接的调节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脊柱不但是人的支柱,内在的脊髓神经还是人体大脑与四肢末端及内脏联系的桥梁,人体各个部位的神经支配几乎都是从脊柱两侧分布出来的。根据神经分布和经络腧穴的特点,通过出痧的形式,达到疏通经络、驱邪散热、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不仅可以祛风泄热,还可以起到调理全身整体功能的作用。

背部刮痧的操作程序如下: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最后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每条刮拭部位都不要可以追求出痧,以便所刮拭部位汗毛孔张开为宜。在背部的刮痧过程中,由于背部是人体比较大的反射区,所以在刮痧过的局部一般会出现痧斑黑紫的现象,这应该可能就是对应的脏腑功能、经络等出现了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