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拉美国男朋友 为什么在美国留学的女生找男朋友要求都特别高?

2017-09-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因为女生在留学过程中独立性会变得越来越强,男生作为男朋友的附加价值会变得越来越低.对于曾经指望过可以在关键时刻依赖男生,但发现男生完全不可靠

因为女生在留学过程中独立性会变得越来越强,男生作为男朋友的附加价值会变得越来越低。对于曾经指望过可以在关键时刻依赖男生,但发现男生完全不可靠的女生来说,这是必然结果。 TL;DR 我在美国工作,但不曾在美国读书,所以只能借身边曾经在美国读书现在留在美国工作的女生做分析。

她们当中当然不乏开心读完博士又结了婚的,但也有不少一边担忧自己嫁不出去同时一边认定身边所有男人都不合适的。我们来讨论后者,结合我最近在读的这本书:《Attached: The New Science of Adult Attachment and How It Can Help You Find-and Keep-Love》*。

人的依赖风格有 3 种:安全、焦虑、回避。

最初心理学家是在幼儿身上发现对母亲的依赖风格差异的,后来又发现这套理论在成年的恋人之间适用,从而推广到成年人当中来。先说幼儿版本吧,当初是在一个叫做 Strange Situation 的实验里面观察到人的依赖风格差异的,这个实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让母亲在幼儿玩耍的时候离开房间然后过一段时间再回到房间。

3 种风格的幼儿分别会: 安全:母亲离开后会开始找母亲,找不到就开始哭,母亲回来安抚一下后就继续玩。

焦虑:母亲离开后同样会哭,但母亲回来后会表示抗议——继续哭闹不止,需要母亲更努力地安抚。回避:母亲离开后克制住不哭,母亲回来后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但生理特征检测表明母亲离开后其焦虑反应跟其它人没有区别。

什么样的母亲会导致这 3 种分隔的幼儿?我们先来考虑人为什么需要安全感。作为幼儿,安全和探索是人生两件大事。如果不安全,那么下一分钟还能否活下去都是个问题;但如果不探索,大脑发育落后了成年后同样是个劣势,最终可能一样活不下去。

于是人类就进化出一套这样的模型来——在安全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去探索;在不安全的情况下,应该优先保证安全。对于幼儿来说,母亲在就是安全,所以应该去玩耍;母亲不在,就需要通过哭声来呼唤母亲,保证自己的安全。

所以: 安全:只要幼儿表现出安全感不足,母亲总是放下手上的事情去满足其安全感的,幼儿的依赖风格就是安全。焦虑:母亲有时候满足其安全感需求,又有时候不满足的,幼儿的依赖风格会变成焦虑,当安全感得不到时就会表现出各种抗议行为。

回避:母亲从来都不满足其安全感需求,幼儿的依赖风格就会变成回避,尽管内心缺乏安全感但又很清楚无论如何安全感都不可能得到满足。

现在我们可以把这 3 种风格映射到成年人身上了。过去心理学家以为幼儿时期的风格决定了成年后的风格,后来才发现成年人的依赖风格是可变的,只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已。这 3 种风格对应到成年的恋人当中变成了: 安全:不介意两个人靠得很近,同时也不害怕失去对方,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觉。

焦虑:觉得两个人要再靠近一些,总是害怕失去对方。回避:觉得两个人要再疏远一些,拒绝牺牲自己的独立性。

成因的话,对照上面幼儿的看很容易就明白了。至于留学的女生为什么容易变成回避风格,这时候也就很显而易见了——在需要有个人满足安全感的时候,那个人不存在或者没有能力去满足其安全感需求,久而久之就不再需要一个这样的人存在了。

其实内心深处还是需要有一个这样的人的,但既然过往经历表明没有人能够提供安全感,那就假装不需要这个人好了。 钱和车不是重点,GPA 和自负也不是重点。她可能曾经幻想过自己如同大多数人一样开车去买菜,但在经历过无数次自己搭公交去买菜之后,尽管辛苦但心理预期已经变得不一样了,没有车也一样过,没有你也一样过。

你 GPA 好她就不用去买菜了?等你 GPA 真好到那个程度再说吧。况且,当她在回避风格的路上越走越远之后,你就很难把她拉回来了。 * 这本书有中文版的,但不知道翻译质量如何:《读懂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