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导演自曝家暴:爸爸打妈妈,妈妈打我,我却责怪了自己20年

2018-06-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果9年杳无音信.生死不明的妈妈,终于有了消息快要回来,孩子却哭了两个小时,然后告诉你:"我根本不想见她.不想她回来."你会不会觉得这个孩子太过冷血.太没有良心? 这个"冷血"的孩子就是美女导演黄莉,8月30日,在<演说家>的舞台上,她讲述了自己走过了27年,才有勇气说出口的家暴故事-- 11岁的一个晚上,她亲眼目睹了父亲对母亲家暴.从那天开始,被家暴的妈妈同时也变成了施暴者,把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加倍的发泄在女儿身上. 经常被无缘无故的打骂.被报复.发泄式

如果9年杳无音信、生死不明的妈妈,终于有了消息快要回来,孩子却哭了两个小时,然后告诉你:“我根本不想见她、不想她回来。”你会不会觉得这个孩子太过冷血、太没有良心?

这个“冷血”的孩子就是美女导演黄莉,8月30日,在《演说家》的舞台上,她讲述了自己走过了27年,才有勇气说出口的家暴故事——

11岁的一个晚上,她亲眼目睹了父亲对母亲家暴。从那天开始,被家暴的妈妈同时也变成了施暴者,把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加倍的发泄在女儿身上。

经常被无缘无故的打骂、被报复、发泄式的责罚,黄莉的疑惑让所有人沉默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歌颂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可是为什么,我只能感受到她——我的妈妈,她对我的暴力和恨?”

关于家庭暴力,我们都把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直接遭遇伤害的女性身上。却忽略了在这个环境中,孩子受到的伤害往往更严重

在充斥着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年幼的黄莉每天的日子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而因为年幼,她无法摆脱这样的困境——

甚至因为长久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她变成了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以为只要自己拼命的讨好和牺牲,就能换来那一点点微渺的、渴望中的家庭温暖和幸福——

可是当她用自己的努力,让全家人搬进新房子的第一周,妈妈就突然离家出走、人间蒸发了。

妈妈走了,作为一个忍受了多年家暴的可怜女人,她用这样的方式找到了解脱。

并且家庭暴力的创伤,并没有因为妈妈的离开而停止。

在很长一段人生中,她都没有办法走出这个巨大的阴影——

遭遇家暴的女性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但当受害者变成施暴者,最最无辜也无助的,往往是毫无反抗之力、只能无助承受的孩子。

黄莉甚至一度觉得自己有深深的“负罪感”,认为“如果11岁的那一年,我第一次目睹我的爸爸打妈妈的时候,我能够冲出那个门缝,能阻拦我的爸爸打妈妈,也许后来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但是当心理咨询师告诉她:“你明明是一个受害者,可你为什么会有负罪感。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男人都会打自己老婆,但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会因此打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和黄莉提出一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可以任意的虐待孩子,却在要求孩子对这样的父母孝顺”?

一直到去年,《中国反家暴法》颁布的时候,黄莉才学会了两个名词,一个是“家暴目睹儿童受害者”;还有另外一个名词,叫做“家暴直接受害者”

她是家暴目睹儿童受害者,也是家暴直接受害者。家暴环境对她的心理伤害,还有母亲对她宣泄式的责罚,都成了加诸身心的巨大创伤。

对于黄莉,家庭暴力破坏了她的安全感、也毁了她和他人正确相处的方式。但对于更多的在家庭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研究还显示,他们的不安全感、攻击性更高,还可能把这种暴力延续下去、有更大的可能去家暴自己的孩子。

在我们的文化血统中,“孝顺”一直是不可置疑的伦理纲常,父母之爱是不可否认的“无私伟大”、绝对正确的。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而孩子不过是父母财产的一部分,父母对孩子拥有绝对的处置权利。

所以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家长觉得打骂孩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我是你老子”、“不打不成材”、“我是为你好”,甚至有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当家庭暴力发生,“家丑不可外扬”和“清官难断家务事”又成了切断受害者希望的一把利刃。

所以才会让黄莉愤怒的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反家暴法已经颁布,可还是有很多中国人觉得家庭暴力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孩子身体上施暴,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愤慨;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暴力环境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才是真正难以估量的。

讲述了自己童年的遭遇之后,黄莉说:“身体的伤痕会消失,可是心里的阴影会伴随人的一生。”

我们反对家暴、同情被家暴伤害的人。但对于家暴,我们更应该做到的是,不要再相信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谬论;不要再用“夫妻吵架很正常”、“别人的家务事不要插手”这样的理由去成为施暴者的帮凶;而遭遇家暴的时候,勇敢站出来对施暴者说“不”,除了是在保护自己,更是作为妈妈保护孩子的义务。

用了27年走出阴霾的黄莉,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再一次警醒世人:“家庭暴力不是一种家丑而是一种犯罪,一个人的身体和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有暴力发生的地方就是犯罪现场,哪怕这个地方叫做家庭!”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妻子、也是妈妈,而每个家庭都应该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孩子心中最安全的港湾。如果你也遭遇过家暴,请一定记住被伤害并不是你的过错,而容忍和退让也并不是美德。

你不再是孤立无援的弱者,有一部《反家暴法》是你有力的依靠。向暴力勇敢说不,才是你作为女人、作为强者应该教会孩子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