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罗的拼音 “我想张罗一些公益的事”

2017-10-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心莲心助老助残服务中心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联丰社区残艺坊内,记者见到潘建清时,他正在为爱心驿站的事忙碌着."爷爷级"残疾人 成立助残助

心莲心助老助残服务中心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联丰社区残艺坊内,记者见到潘建清时,他正在为爱心驿站的事忙碌着。

“爷爷级”残疾人 成立助残助老中心

潘建清1967年出生,因为患小儿麻痹症,两条腿还没有健全人的胳膊粗,但他却是斜塘街道小有名气的能干人。

去年10月,在潘建清的张罗下,心莲心助老助残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此前,潘建清开过15年服装店、经营过7年面馆,还做过3年饭店老板,虽然行动不便,他的生意却做得红红火火。但自从有了第三代,潘建清开始萌生退意:“到了这把年纪,做生意的心也淡了,我想张罗一些公益的事。”就这样,在斜塘街道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潘建清开始创办他的公益事业。

潘建清告诉记者,心莲心助老助残服务中心设培训基地和爱心驿站两部分:残疾人先在残艺坊的培训基地接受技能培训,合格后再到社区的爱心驿站为居民服务。现在,心莲心助老助残服务中心已在斜塘街道8个社区设立了爱心驿站,服务中心的残疾人每周两次到爱心驿站为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缝纫,全年服务数千人次。

看残疾小伙伴有进步 比赚钱更开心

潘建清说,因为自己从小残疾,妈妈最惦记的孩子就是他,但他现在不仅自己生活得很好,还有能力照顾家人。潘建清说:“将心比心,如果家中的残疾孩子无法自理自立,父母到走也闭不上眼!”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心莲心助老助残服务中心优先接纳的是较年轻、有部分行动能力的残疾人。

但是,让这些残疾人走出家门、学技能绝非易事。每接纳一位残疾人,潘建清都会拄着拐杖上门实地走访,了解情况。比这更难的是培训他们掌握技能。因为身体障碍,仅一个“踩缝纫机”的动作,服务中心的培训老师就要手把手教上好多天,为了方便这些特殊的学生掌握缝纫技巧,潘建清不时请来技师改装缝纫机,为不同障碍的残疾人量身改制缝纫机。

正是在潘建清的坚持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来到服务中心,开始新生活,今年30岁的小陆就是其中的一位。家住莲花小区的小陆有肢体、视力等多重残疾,30岁之前唯一的乐趣就是宅在家中看电视,出家门的次数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得清。

在潘建清的“力邀”下,小陆来到服务中心,并克服了手、脚、眼无法协调的巨大困难,学会了缝纫,现在小陆俨然已是缝纫机上的“老师傅”,可以独立缝制床单和被套。在服务中心,和残疾伙伴朝夕相处的小陆不仅开朗了,还学会了洗碗等自理技能,这在小陆和家人看来,都是以前不敢奢望的进步。

心莲心助残助老服务中心的残疾人告诉记者:“每次到爱心驿站为社区居民服务是最开心的日子,我们8:30开始,但不少老人早早就守在门外等了,这让我们特别有成就感!”潘建清也很开心,他说:看见他们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我比做生意赚钱更开心!

不服输的劲头 鼓励更多残疾人

潘建清是个乐观的人,7个月大的时候罹患小儿麻痹症,刚好是小儿麻痹症疫苗普及前的最后一批患者。对此,他常常笑称自己是“末代皇帝”。

小时候,走路、上学、玩耍这些对健全孩子来说轻而易举的事,对潘建清而言却件件是难事。三岁前,他全靠家人抱,三岁开始,他“走路”靠一张板凳,双手扒着这张小板凳拖着往前爬,五岁时,外婆请人给他做了一副拐杖,他这才“站”了起来。

“别人能做的,我也要努力学会。”正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潘建清学会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技能。夏天,看到别的小伙伴游泳,潘建清别提有多羡慕了,有一年,潘建清家门前的小河里出现了一条木头沉船,就在这条积满水的沉船船舱里,他独自一人悄悄练习十余天,最终学会了游泳。

这样的经历,激起了潘建清征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长大后,他学会了骑自行车、摩托车,还拿到了汽车驾照、开上了汽车。在事业上,他更是从一个裁缝店钉纽扣的学徒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自己的幸福生活。现在潘建清有一个美满的大家庭,精神矍铄的父母,相濡以沫的妻子,两个贴心的女儿,可爱的孙子孙女,全家九口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潘建清说,在斜塘街道生活着一千多名残疾人,他就是要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残疾朋友:“残疾人一定要有不认输的劲头!”(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