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改革论集 “整体改革论者”郭树清的证监难题

2017-10-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0月2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原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接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一职.郭树清能带来哪些改变?理财一周报梳理其历史上的言行,或可管

10月2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原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接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一职。郭树清能带来哪些改变?理财一周报梳理其历史上的言行,或可管中窥豹。

“整体改革论者”

2001年出任央行副行长、2005年“空降”建行、2011年赴任证监会。十年时间,唯一不变的是郭树清锐意改革的市场化思路。

1974年在内蒙古插队,四年之后,郭树清进入南开大学哲学系学习。1988年中国社科院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师从于光远,专门研究比较社会主义体制。

欲知未来,先看过去。根据公开资料,郭树清出版过《比较价格体制》、《经济体制转轨与宏观调控》、《整体的渐进》、《过剩与贫穷之间》、《直面两种失衡》、《郭树清改革论集》等作品。从作品名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郭树清改革构想的脉络。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郭树清等被称为“整体改革论者”。1988年5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一书完成。书末的作者简介中这样描述,吴敬琏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经济学,周小川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发展经济学和国际经验比较,郭树清的研究方向是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李剑阁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经济体制比较。

此后,郭树清在担任贵州省副省长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这两个职务时,都做出过重大政策决策。在贵州期间,郭树清主导了贵州的住房改革。2000年,他还主编了《贵州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一书。郭树清曾建议:“中央国家机关专户存储的售房款应当补贴给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实施前参加工作的无房职工和面积未达标的老职工,用于解决其住房分配不足问题。”

时任国家外汇局局长的郭树清曾表示,中国增加外汇储备时,第一考虑安全性,第二是流动性,第三才是盈利性。

“外汇局局长是个压力极大的职位,因为每天要面对几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稍有失误,损失就难以估量,但郭局长似乎有钢铁一般的神经。”国家外汇局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

铁腕革新

2005年初,原建行董事长张恩照由于个人经济问题“东窗事发”,3月17日,郭树清被任命为建行党委书记,很多人用“临危受命”来形容他的履新。

来到建行后,郭树清旋即展现了他铁腕的一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履新伊始,郭树清就正式表态,正处于股改关键时期的建行迫切需要以铁的纪律和铁的规章制度强化问责。2005年5月23日,刚刚执掌建行董事长一职,郭树清就颁布一项内部文件《关于追究案件发生机构及其上级机构领导人员责任的规定》。

按照这一规定,建行领导人员具有四种情形之一的应当引咎辞职。这一规定首开国有银行领导人问责的先河,也在整个建行系统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问责风暴”。

在建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关口,郭树清展现出坚毅果断的性格和变通的处事态度。在2005年3月以前,美洲银行甚至还不在建行的“求婚者”名单上,长期在这个名单上位居前列的是美国花旗集团。但是进入6月,当郭树清发现已没有时间与花旗集团就购买价格、外资入股后的管理权限、风险管理等诸多问题达成共识时,果断中止谈判,寻找新买家,干脆取消花旗集团的承销商资格,在建行6月2日上市筹备会上,已没有花旗集团代表出席了。

在定价的角力上,每股2.35港元的定价也让建行笑到了最后。临到最后,建行团队突然发难,在充分考虑了市场环境后决定再次加价,指导价区间由初定的每股1.65至2.1港元上调至1.8至2.25港元再涨至1.90至2.40港元。为能够分享上市蛋糕,几个配售大户最终妥协了。

在血雨腥风的2008年,郭树清主动降低薪酬。在建行2008年年报董事长致辞中,郭树清表示,本行在2008年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但考虑到当前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一部分客户和员工的收入水平下降,同时也为了带头节约开支,进一步从严控制成本,本行董事长、行长、监事长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一致同意不增加奖励基金,并且自愿将薪酬在2007年基础上降低10%左右。

对于监管,郭树清曾如此评述:“监管很重要,但仅仅强调监管是不够的,好的金融体系不是监管出来的,机构内部的机制、市场结构体系才是最重要的。”

建言:夯实基础再搞创新

“证监会的首要任务是在风险充分揭示、严惩违规者的前提下,把新股发行等运作透明化,让上市成为正常的融资渠道而不是上市公司和券商的暴富渠道;排除部门利益,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中债投资基金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高峰11月2日对理财一周报表示,“另外,要严惩造假者违规者,其他让市场说了算,不要过多干涉市场。”

上海银沙投资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陈军同样认为,证监会应尽快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将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变融资者市场为投资者市场。

“其实很多人致证监会新主席郭树清公开信的基调也是这样的,问题就像秃头上的虱子,大家都看得到。但我们毕竟要向前看。”经济学者郑磊认为。

一位阳光私募老总则显得比较悲观,其11月2日对理财一周报记者表示,“虽然证监会换了新主席,但政策上没有期待。”

经济学者郑磊希望新任主席能够重视监管,完善制度,夯实基础,让股民重新树立对于A股的认识,以后在基础较牢固时,进一步开展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必须建立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和制度框架下。另外,股民需要重新信任股市,要有休养生息的一段时间。国际板等创新都不要急于推进。停一下,缓一下,看一看,踩牢地面再往前走,才可能迎来新的一波上涨市道。股市现在极度虚弱,需要调养。由于调控,流动性结构混乱,资金需要重新选择出路。此时新的产品要经过慎重规划,否则会造成更严重的结构性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