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5种临床表现提醒大家

2018-0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小肠炎主要是由于肠壁小动脉内类纤维蛋白沉着.栓塞致小肠出血和坏死.病变部位主要在空肠.回肠,其次在十二指肠,有时也累及结肠和胃.少数病理全胃肠道均可受累.病变范围由数厘米至数十厘米.病变常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小肠炎主要是由于肠壁小动脉内类纤维蛋白沉着、栓塞致小肠出血和坏死。病变部位主要在空肠、回肠,其次在十二指肠,有时也累及结肠和胃。少数病理全胃肠道均可受累。病变范围由数厘米至数十厘米。病变常呈节段性,可局限于肠的一段,也可呈多发性。

小肠炎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常见的小肠炎有以下5种症状:

1.恶心呕吐腹痛后不久可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物,甚至呕血。

2.腹痛及腹胀本病早期常有轻度腹胀,以后逐渐加重,而后可出现全腹胀,也可以突然腹痛起病,腹痛多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常为全腹痛,以上腹和右腹部为甚。

3.腹泻便血腹痛发生后即可有腹泻,粪便初为糊状,其后渐为黄水样,继之即呈白水样或呈红豆汤和果酱样,甚至可呈鲜血状或暗红色血块,粪便少而且恶臭。无里 急后重。血便为本病特征之一。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腹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4.全身症状起病后即可出现全身不适,软弱和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热一般在38℃~39℃,少数可达40摄氏度以上,但发热多于4~7天减退,而持续两周以上者少见。

5.病程一般便血持续2~6天,血量逐渐减少,长者可达半年以上,大便次数也 随血便停止而减少,腹痛也在血便消失后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在血便停止后3~5天后消失,但进食过早可再加剧,发热时间与便血时间长短相一致。本病恢复后很少遗留有后遗症。

治疗

病原治疗

病毒性肠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疗,可自愈。细菌性肠炎,最好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患细菌性痢疾时,因痢疾杆菌对常用抗菌药广泛耐药,一般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吡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空肠弯曲菌肠炎可用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疗。耶尔森小肠结肠炎杆菌肠炎一般应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四环素、氯霉素等。沙门菌肠炎轻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药,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唑。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庆大霉素等治疗,可获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尔氏鞭毛虫和滴虫引起的肠炎,可用甲硝哒唑(灭滴灵)治疗。血吸虫病可用吡喹酮治疗。白色念珠菌肠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疗效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则需应用二性霉素B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