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气领域的中国骄傲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报通讯员敖海涛汪鲁迅刘迎军本报记者朱磊人物小传:马伟明,中国工程院院士,舰船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舰船综

本报通讯员敖海涛汪鲁迅刘迎军本报记者朱磊

人物小传:马伟明,中国工程院院士,舰船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军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第九、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荣膺“中国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优秀科技青年创业奖”、“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何梁何利奖”;被授予全国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及军队重大科研课题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4项。

他34岁破格晋升教授,38岁成为博士生导师,4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42岁晋升海军少将军衔,专业技术一级,一等功荣立者;

他在世界上最早提出“电力集成”理论,先后攻克制约国家、军队装备发展的重大技术难关近千个,有20多项成果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他,就是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年轻科学家。

新型战舰的“中国心脏”

马伟明一心扑在工作上,并且敢于迎难而上。那年,即将担负执勤任务的某型主力潜艇充电发电机突然出现严重故障,导致该型潜艇全部停航,部队上下心急如焚。马伟明闻讯,星夜找到海军首长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

在别人眼里,这是一块“烫手山芋”,不仅技术风险高,而且费力不讨好:一旦查出问题来,就会得罪人。

别人躲都躲不及的事,为什么非要主动揽过来?马伟明的解释铿锵有力:“我是海军的院士,装备出了问题,我不去研究,海军还要我这个院士干什么?”

春节,马伟明和同事们放弃了休假。大年初二,马伟明因疲劳过度被送进了医院。他人在医院,心却挂着研究进展,每天打完点滴就赶紧溜回实验室。经过几十个日夜、近千次的反复实验之后,他们终于模拟出了与故障装备完全相同的故障形态。

很快,一套详细的技改措施,连同整个事故的分析报告送到了上级机关,“趴窝”3个月的潜艇,又重新起航了。从此,同类的“病因”再也没有在该型潜艇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