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灏明 烧伤这件事,早就应该翻篇儿了

2017-08-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自从烧伤事件发生后,每一次提到俞灏明,都会涉及这段过往.去年他还专门拍摄了一部关于此事的纪录片.面对大家每次都拿烧伤当噱头这件事,俞灏明虽心有不甘,却也无能为力,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其他话题可以让别人去说,所以他比任何人都看重眼下的机会."复出之后这段时间,我自己也是憋着这股劲儿,就等着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我倒不是说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而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角色,让大家看到我真的不一样了." 从2007年俞灏明参加选秀出道,至今正好十个年头.这看似并不长的出道时间,俞灏明却经历着比一般

自从烧伤事件发生后,每一次提到俞灏明,都会涉及这段过往。去年他还专门拍摄了一部关于此事的纪录片。面对大家每次都拿烧伤当噱头这件事,俞灏明虽心有不甘,却也无能为力,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其他话题可以让别人去说,所以他比任何人都看重眼下的机会。“复出之后这段时间,我自己也是憋着这股劲儿,就等着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我倒不是说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而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角色,让大家看到我真的不一样了。”

从2007年俞灏明参加选秀出道,至今正好十个年头。这看似并不长的出道时间,俞灏明却经历着比一般艺人更为丰富的人生。也正是这段看尽人情冷暖的经历,让他仅用了半个小时,就打动了导演丁黑,决定让其出演《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反派角色杜明礼。

伤疤不是让别人同情的筹码,所以俞灏明和丁黑导演商量后,决定在“杜明礼”的脸上保留伤疤,“只要是对角色好,我都可以。”但面对很多网友对于自己伤疤的谩骂,俞灏明在微博上怒怼:“我愿意接受所有声音,但是我看不惯这些丑陋的心!有种站出来继续喷,我只会更好地打你们脸!”

俞灏明说自己从未如此认真和用功地对待一个角色,他看重杜明礼、看重这部戏,他盼望着能够用“杜明礼”来证明自己,他希望自己的演艺生涯能迎来新的一页。曾经他并不排斥与媒体、大众提及他烧伤的过往,但是多少年过去后,他希望这一页尽快翻过去,让大家看到他的成长。

打动丁黑,仅仅用了半小时

在确定出演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之前,俞灏明正在很努力地争取另外一个项目的角色,但最终他并未成功。

在与丁黑导演见面前,俞灏明还没有看到剧本,他说他完全是冲着导演和主演孙俪去的,“给我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都行,就是想要一个机会。见到导演后,其实也没有聊到具体角色,就聊了聊我的状态。我是怎么出道的,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我也跟他说了我之前拍过的一些戏,以及这几年的一些感悟。”

整个聊天过程持续半个小时,导演和俞灏明说了四个字:“谢谢!谢谢!”副导演就直接和经纪人商量签约的事情了。“这就是命中注定,没有使太大的劲儿,就得到了。反而是之前使了很大的劲儿,都努不上一个角色,这就是命。”

其实,从2012年烧伤后复出,俞灏明一直憋着一股劲儿,希望能有一部作品来证明自己,“就是卧薪尝胆的感觉。我用我自己争取到的这个角色去表达我这些年的收获,他足够承载我这些年的感悟。”

京腔没敢太浓,特意学了京剧

《那年花开月正圆》刚开播时,有人质疑俞灏明装腔拿调,还有人觉得他在剧中说话怪怪的,结果没过多久,其饰演的杜明礼的真实身份曝光,原来是贝勒爷府上的大太监。虽然网友被打了脸,但却让俞灏明很是得意。包括剧中说话的京腔,以及随口就能唱上几句的京剧,其实都是俞灏明精心设计的。“像‘物件儿’‘曲儿’这种京腔都是有设计的。但是之后导演觉得不用太重,所以有些地方在后期配音时被模糊掉了。”

而对于京剧的学习和设计,俞灏明也颇下了一番工夫。“这是我在揣摩角色时想到的,因为杜明礼是京城来的,他对京城的生活环境是很熟悉的。恰好在那个大时代背景里,京剧刚开始流行。我就向导演征求了一下意见,得到肯定之后,马上找老师去学戏曲、京剧。大概学了一个多月,在戏里面,我唱的每一段京剧,每一段唱段都是有设计的。我不希望台词里要表达的意思,用很直白的方式去呈现,而是想通过戏和唱段折射出来。”

复出后,把心态姿态都放低

从2012年复出至今,虽然短短几年,但对俞灏明来说,却是迅速成长的一个阶段。刚复出时,他并没有完全把自己定位在演员上。“当时觉得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上个节目。但,也因此看清了很多事情。不管之前关系有多好,你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没有那样的利用价值,别人依然不会用你。起初会想,怎么这样,再换位思考,我觉得都可以理解。”

俞灏明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可以屏蔽负能量的人,“不理解又能怎么样呢?还是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只能是把自己的心态和姿态放低,从头再来,只有这样接下来走的路才会轻松。”而最终选择走演员这条路,他是思考过的,“得到一个好的角色是很有成就感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转折点,希望通过这部戏,让大家看到我是可以靠本事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