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郑璇 郑璇:“我还希望帮助其他聋人创造奇迹”

2017-1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者面前的郑璇,谈吐清晰,脸上总是带着自信的微笑,让人很难将她与聋人联系在一起.在9月2日北京残奥会火炬武汉地区的传递中,很多人认识了笑容灿

记者面前的郑璇,谈吐清晰,脸上总是带着自信的微笑,让人很难将她与聋人联系在一起。在9月2日北京残奥会火炬武汉地区的传递中,很多人认识了笑容灿烂的郑璇,知道她是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听到了她的心声——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聋人实现正常的交流。

近日,记者来到郑璇就读的上海复旦大学对她进行了采访,了解了更多关于她的故事。 艰苦训练学会说话 和记者对话中,郑璇没有使用助听器,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这有点出乎记者的意料。当记者说话时,她会认真地注视着记者的嘴——通过辨别口型的方式来猜测记者所说的内容。 1981年生于武汉的郑璇,两岁时因发高烧注射卡那霉素过量失聪,被诊断为一级听力残疾,左右耳听力损失分别为95分贝和110分贝。

好在她的左耳还有微弱的残余听力,于是,父母节衣缩食,托人去天津买回了当时国内最好的盒式助听器。每天,外婆和母亲轮流在她戴有助听器的耳边"喊",教她认字和发音。

外婆嗓子喊哑了,母亲接着喊,一天就这么喊上四五个小时。由于辨音能力差,许多正常孩子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的语音差别,在郑璇的耳朵里却是一个样。许多字音即使郑璇听清楚了,也很难运用喉舌唇齿把它们正确地发出音来,一个发音经常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来学。

郑璇还记得,当时家里为了帮助她练习发音,买了一个很大的双卡收录机,放儿歌,录口语。为了不干扰邻居,即使是夏天家里也不得不挂上厚重的窗帘。

这种家庭语言康复训练一直进行到五六岁,小郑璇逐渐什么话都能说了,尽管很多字音还咬不准,但已经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从小学一直读到博士 郑璇告诉记者,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母把她送进了一所普通小学。

尽管她戴着助听器,坐在教室第一排,但对老师的讲课内容她听清的还不足一半,听懂的更少。"有一次老师教大家唱歌,我看见同学们都张着嘴巴合唱,我也跟着‘唱’,后来才知道,老师当时教的是国歌。

"郑璇笑着说。 不得已,家庭成了郑璇的第二课堂,父亲当起了老师,每天晚上给女儿讲课。学完当天的课程,还要预习第二天的新课,几乎每晚都到10时左右,一家人才能休息。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上小学,读中学,郑璇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9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国家人文科学实验班。4年之后,因为成绩优异她被保送到本校中文系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读大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时,虽然可以免修英语,但郑璇依然凭着倔强、不服输的性格选择参加四、六级考试。

在听力部分基本靠猜测的情况下,她分别以78分和61分的成绩拿到了四、六级证书。2005年,她考上了复旦大学,攻读手语语言学博士学位。

"这就是我的求学经历,现在我还是一名在读博士生。"郑璇说。 将投身聋哑人康复事业 上大学时郑璇成功摆脱了对助听器的依赖,郑璇说那对她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不戴助听器时,家门被敲得震天响,或者电话响个不停,自己都毫无感觉。

长期以来,她都是每天早晨起床就戴上助听器,除了洗澡睡觉,从来不摘下。然而,助听器不仅放大有用的声音,也放大噪音,长年累月的噪音轰鸣对耳朵和神经会有很大的损害。郑璇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还会进一步下降,到时候助听器对自己也不再有用,自己应该提前适应习惯没有助听器的生活。

"我不希望成为助听器的奴隶"。下定了这样的决心,郑璇开始通过看口型、打手语、写字等视觉性的方式和人交流,向摆脱助听器发起挑战。

同时,她还不满足于父母教给她的武汉腔普通话,自己买来普通话培训课本,练习朗诵、演讲、念绕口令。经过多年的语言训练,如今她已克服了咬字读音中的种种缺陷,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我希望帮助其他耳聋人创造奇迹。

"郑璇说,2005年,当她听说复旦大学有一个手语语言学博士专业后,她毅然选择了读博。 何谓手语语言学?这项研究对聋人究竟有何帮助?郑璇解释说,大家都知道手语,可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把手语当成和汉语、英语一样的真实语言。

其实,手语也有语形、语汇、语法,如果从这个方向去研究去丰富手语,那么,聋人的生活将增添便利与精彩。"手语也是一种语言,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我们不仅要向人们宣传手语是一种语言,更要完善和丰富它,为天下的聋人造福。

"郑璇说,她眼下正在研究"手语如何表达抽象概念"。一般人认为,手语是形象的,所以抽象无形体的东西很难表达。但郑璇认为,"只有能表达抽象事物,手语才能成为完整的语言,而我就在研究到底如何表达"。

记者了解到,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的两年间,郑璇一边研究手语,一边走出校园,利用自己的交流能力,投身到帮助聋哑人的公益事业中。目前,她帮着多家聋人网站做管理工作,还定期辅导和帮助聋人孩子。

郑璇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表彰。她曾荣获复旦大学第十九届光华自立奖特等奖、"武汉市优秀青年"、"武汉新长征突击手"及上海市自强模范、武汉市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前不久,她被选为火炬手参与了北京残奥会武汉地区的火炬传递。 郑璇不久前撰写的《浅论手语对聋儿主流语言学习的影响》获得了全国首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二等奖。"我未来的目标就是投身聋哑人康复事业。

"采访结束时,郑璇说。 ●相关链接 郑璇大家谈 ■龚群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郑璇是我的学生,当年考博士生的时候,她先发电子邮件给我,希望修手语语言学。她的经历、毅力让我非常感动。我相信她会给聋哑人语言康复事业带来更多的奇迹。

■朱小姐(复旦大学学生):残奥会火炬传递后,郑璇已经是学校的名人了,很多同学都希望和她说话交流,体会她看口型的神奇。郑璇的努力让她融入到正常的社会交往里,她的经历启示我们这些健全人应该更加包容、理解、尊重残疾人。 (袁 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