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东最新消息及个人资料

2017-09-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杨培东2016年5月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为什么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什么这么多出色的科学家和运动员脱离中国?杨培东,1971年生于苏州,加州

杨培东2016年5月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为什么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什么这么多出色的科学家和运动员脱离中国?

杨培东,1971年生于苏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学家。其研究小组在纳米导线上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激光器纳米激光器。2015年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

杨培东,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1988年木渎中学高中毕业,1993年毕业在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后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材料科学家查尔斯·利伯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家,便是其中一名佼佼者。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杨培东28岁时就成为伯克利大学助理教授,独立负责一个实验室的工作。同时,他还是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科学家。近年来,杨培东领导的研究小组接连在美国《科学》和英国《自然》等权威科学期刊上发表有关纳米材料的论文,他本人多次获得各种科学奖金和荣誉,成为美国和世界纳米研究领域的明星。

1971年 出生于苏州;

1985年-1988年 就读于吴县木渎中学;

1988年-1993年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学习。1992年获郭沫若奖学金,1993年获应用化学学士学位;

1993年-1997年 美国哈佛大学求学,199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获化学博士学位;

1997年-1998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年至今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教授。期间,2001年至2004年获得美国阿尔弗雷德•斯隆奖;

2002年获得美国贝克曼青年研究员奖;

2003年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入“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行列;

2004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MRS)青年科学家大奖,这一奖项一年一度,只有一位获奖者,杨培东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2007年,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授予他奖金为50万美元的艾伦•沃特曼奖,这项研究奖每年仅授予一位杰出青年科学家,在业内被称为青年诺贝尔奖。

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名人堂榜单总排名第10,华人列第3。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材料学家名人堂榜单总排名第1。

2012年4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

2014年4月28日当选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2016年5月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工光合作用、纳米线电池、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电池、太阳能转换为燃料用纳米线、纳米线热电学、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等离子体、低维纳米结构组装、新兴材料和纳米结构合成和操控、材料化学、无机化学,以及低维纳米结构在光电等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等。

杨培东对纳米光子学的贡献,包括研制出第一个纳米导线激光器。而且在半导体纳米线和异质结构研究中采用创新性合成和装配工艺、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基于纳米线的光电、热电、太阳能转化和纳米流体之中的杰出贡献。

杨培东的双博士家庭在中国留学生中很典型,妻子王玫是湖南人,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旧金山市区的一家公司工作。去年夏天,杨培东把当时还只有3岁的女儿送回了国内,原因是孩子这么大的时候语言学习能力最强。3个月后回美国,小家伙果然一口普通话已经讲得特别溜。从那以后,这个在伯克利的三口之家的“官方语言”就一直是普通话。但一年下来,小家伙的普通话里偶然又要夹进些英语单词了,杨培东计划2014年暑假再把她带回来“进修”一次,“尽管她生在美国,中国人的后代还是要会说中国话”。

认准目标,锲而不舍,这样的性格不仅体现在“择校”上,同样也体现在杨培东的科研生涯里。一进伯克利,助理教授就要独立带小组进行科学研究。良好的学术素养,加上正规的科学训练,让杨培东迅速在众多纳米技术科学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勤奋是杨培东最大的特质。记者采访了木渎中学八八届高三(1)班10位毕业生,当问到这位当年同班同学获得成功的最大因素时,10个人全部首选“勤奋”,其次才是天分等等。“印象最深的是,这家伙当时有一本读物《古诗一日一首》,每天宿舍熄灯后,他都要打着手电背古诗,真的是一天一首,从来不落。”一位2013年从事热工研究的同学回忆道。